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農業文明。農民是農業文明的創造者,農民的思想觀念便成了農業文明的核心。從19世紀末的洋務運動開始,中國開始了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轉型,但這個轉型非常艱難,進展非常緩慢。進入新時期之后,中國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其主要表現就是農村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不僅表現在外在的物質層面,而且表現在內在的思想方面。新時期以來許多作家以中國農村的轉型為題材創作了一大批表現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小說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些作品自然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圍繞這些作品發表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這眾多的關注者中,張連義便是其中的一位。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青年學子,連義對農村有著獨特的情感,正是這種獨特的情懷使得他在確定博士畢業論文選題時,選擇了新時期農村題材小說作為研究對象。當時他告訴我這一決定后,我一方面感覺這個領域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疑慮:這些作品是否還有新的研究視角有待開拓?是否還有未被系統研究的問題值得探討?如何切入新的角度來發現問題?如何抓住新時期農村題材小說的核心問題?我將這些疑慮告訴了連義,連義也就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思考,后來這些問題也就成為我和連義討論的主要話題。通過多次的交流,連義決定從農民意識現代轉型的角度來研究農村題材的小說,我覺得他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因為社會轉型的關鍵是人,而思想意識則是人的核心。換言之,中國要完成從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型,最重要的便是要完成農民思想觀念的轉型,而農民的思想觀念是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可謂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又談何容易!

連義帶著問題去系統深入地閱讀相關史料,大量地閱讀作品及與此相關的一些理論著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開題報告,此后又對開題報告進行調整修改,確定了各章節的具體內容,從土地意識、身份定位、倫理困惑、科學意識、消費觀念等角度來展開具體的論述。應該說,這幾個方面是農民思想觀念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進入新時期后農民思想觀念變化最大的方面。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是復雜的,如何厘清農民思想觀念所發生的變化,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連義很執著,一旦選定了目標,他就奮力前行。他到圖書館查閱新時期以來主要的文學期刊,一本一本地翻閱,從中發現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作品,他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入剖析,從中發現了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正因為有了這些新的作品作為研究的基點,他避免了重復別人已說過的話,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與發現。

所謂農民,就是以耕耘土地收獲物產為生的人,從這一角度來說,土地不僅是農民的命根子,而且是農民身份的標志,一旦離開或失去了土地,農民也就失去了其身份特征。本書第一章從“土地意識”的角度進行分析,可謂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千百年來,農民在廣袤的大地上書寫自己的歷史,他們的命運與土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中國現代史上,農民的命運發生了幾次大的變動,其根源皆與土地密切相關。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運動”將土地分給貧窮的農民,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農民成為革命的生力軍,直接推動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成功。50年代開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運動漸漸把土地從農民的手中剝離出來,土地從私有變為公有,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出工不出力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結果靠耕種土地為生的農民反而解決不了溫飽問題。進入新時期之后,中國社會完成了大的變革,其中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將土地重新分給農民。重新獲得土地權力的農民的思想觀念開始漸漸發生變化,其主要表現便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二律背反。重新獲得土地的農民表現出空前的生產積極性,很快解決了溫飽問題。然而在現代工業化面前,農民通過耕種土地而獲得的財富非常有限,“對于傳統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希望,可現實卻是,土地非但沒有給他們帶來想象中的富裕,反而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農民不得不重新思考與土地的關系,‘向城求生’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許多農民或主動或被迫離開土地,來到城市尋找新的生活,他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農民工。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字成了這一部分農民的新的特征,而這種新的特征又與土地密切相關。離土與戀土成為現代農民內心難以解開的糾葛,也成為現代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轉型的契機。作者結合具體作品對這一復雜問題進行層層深入的剖析,通過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來說話,得出的結論自然清新并具有說服力。在解決了這一核心問題之后,農民的身份定位、倫理困惑、科學意識及消費觀念等相關問題也就隨之迎刃而解。

連義是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要一邊工作,一邊寫作博士論文,這其中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連義非常刻苦,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論文的寫作,在外審及答辯階段皆受到評委的肯定和好評。在畢業之后,連義又根據諸評委的意見對其論文進行了修改補充,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書稿便是其博士論文的最終結果。應該說,關于新時期農民意識的轉型研究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課題,這篇論文只是解決了其中的某些問題,并沒有解決全部的問題,許多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細化研究。令我高興的是,連義在博士畢業后又申請進入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流動站,與王堯先生合作繼續從事新時期農村題材小說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無論對他還是對于這一研究領域來說,都可喜可賀!

連義從進入山東師范大學讀博士以來,刻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地追求上進,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作為導師,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希望連義在以后的學術道路上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呂周聚

2017年4月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图片| 芮城县| 虹口区| 六枝特区| 仁寿县| 文水县| 资溪县| 陆河县| 察雅县| 依安县| 惠州市| 博野县| 营口市| 德州市| 汕头市| 垫江县| 玛沁县| 科技| 哈尔滨市| 炎陵县| 巴青县| 陆川县| 衡东县| 安新县| 稻城县| 宁津县| 廊坊市| 大埔县| 杭锦旗| 纳雍县| 淄博市| 东城区| 铜川市| 青浦区| 迭部县| 武宁县| 于田县| 蓬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