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詹福瑞

我們常常強調學術研究要有問題意識。有無問題意識,既是衡量一位學者學術水平高下的重要標準,也是考量一部研究著作有無學術含量的首要因素。

海平的博士論文《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研究》,即是針對奏議文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而作。正如他所指出,目前,奏議文之概念尚未明確界定;奏議文文體研究有待深入;奏議文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研究;研究思路多處于靜止狀態(tài)。讀博三年期間,海平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提交三十多萬字的學位論文。論文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名實考辨”;中篇為“文體辨析”;下篇為“文風變遷”。其中下篇部分已充實修定為《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史》,于兩年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次上、中兩篇又將付梓,我自然是樂見兩書相成而為合璧之美。

正如其博士論文上、中、下三篇題目所示,原來的三部分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下篇,也即《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史》一書,主要緊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從文風嬗變的角度,全面梳理唐前相關文獻,第一次系統(tǒng)而又深入地研究了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演進歷程,此書的出版,彌補了學術界在這個領域研究的不足。

與其相比,本書的學術視野更為宏闊,它以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為中心,擴展研究范圍,將先秦至清代的奏議文全部納入研究視野,對中國的奏議文做了通代的系統(tǒng)的研究。這樣貫通性的考察方式,有利于避免斷代或局部研究的不足,更加全面地梳理奏議文歷史發(fā)展流變,把握其整體風貌。

其次,多維的研究視角與動態(tài)的研究思路是本書又一亮點。作者從文體發(fā)生學的角度,全面梳理中國古代奏議文的淵源、生成與發(fā)展,指出奏議文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禮樂制度的產物,這就抓住了奏議文作為“經國之樞機”的核心要素。進而立足于歷代文獻,深入探討奏議文的內涵與外延,認為其內在屬性是“君臣名分”,外在特征是“進御性”。由此揭示出奏議文聯(lián)結的重要兩端,一是君主,二是臣僚。二者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階層,是當時政壇與文壇的主導者,他們的決策直接關涉國家大政、社會走向與文化生態(tài)等諸多方面。如此從政治制度與文化制度的層面研究奏議文,有利于發(fā)掘影響奏議文生成與嬗變的多元要素。這就將奏議文的研究置于政治史、思想史、社會史、文化史、文學史、士大夫心態(tài)史等多維空間來進行,避免了就文體而論文體形成的研究空間相對封閉的缺點,從而形成一種開放的研究視野與輻射型研究結構。同時,本書確定了奏議文各個發(fā)展階段的時間斷限,梳理出奏議文從先秦時期之孕育、秦代之確立、到漢魏六朝之立類、再到隋唐以降之立名的歷史進程,動態(tài)地展示出奏議文在幾千年發(fā)展史中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風貌。較之于靜態(tài)研究,這更接近于奏議文的歷史原生態(tài)。

再次,本書深入到奏議文文體的內部,對其文類概念、研究范圍與文體特點做出了明確界定,同時還對奏議文與相關文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奏議類主要名目做出了細致辨析,這就厘清了奏議文研究中的許多似是而非的問題,既開掘了奏議文研究的深度,同時也為相關文體比如制詔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海平的兩部著作,在立足于文獻整理的基礎上,采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方法,對中國古代奏議文體進行了全方位、多學科的立體考察,針對奏議文研究領域的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現(xiàn)在看來,他的研究卓有成效,兩書不僅有文獻考索之功,更具建立理論體系、填補研究空白之力,行文也簡潔清雅,可以說是兼具義理、考據(jù)、辭章之美。

2016年8月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尤溪县| 辽源市| 萨迦县| 常熟市| 蕲春县| 潜江市| 瑞金市| 中牟县| 望城县| 电白县| 赫章县| 西乌| 巴彦县| 辽宁省| 奉新县| 岱山县| 宜良县| 仙居县| 晋州市| 镇沅| 青河县| 涪陵区| 望江县| 咸阳市| 上饶市| 富民县| 手机| 丰顺县| 长丰县| 涿鹿县| 桂东县| 彭阳县| 太谷县| 宁乡县| 南川市| 那曲县| 团风县| 桑植县| 昂仁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