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媒體優勢與批評精神

賀紹俊

認識安裴智有二十多年了。我們的相識是緣于共同的職業,那時候我在《文藝報》社做編輯,安裴智在《太原日報》社做編輯。《太原日報》是一份地方綜合類報紙,時政新聞是其重點,但安裴智與報社同人充分利用這塊陣地做文學的文章,他們為報紙辦了一個文學副刊“雙塔”,由著名作家冰心題寫刊名。安裴智負責“雙塔”副刊的文學評論版,一干就是十年。20世紀90年代,他經常來北京組稿,我也成了他的作者對象。沒想到后來我們又有了同樣的經歷:離開媒體進入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我去了沈陽師范大學,安裴智去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他現在是該學院人文學院的副教授。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安裴智現在雖然是大學的教授,但他不會像大多數的大學教授那樣樂于將自己的思想關閉在校園里。多年媒體工作的訓練,使他有了一顆開放的心,從而即使從事學術研究,也能夠讓現實的風雨飄灑在學術研究的平臺上。他的又一部體現其學術特點的著作《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即將出版了,他希望我為此寫一點文字,我欣然答應,因為我從他的著作里也看到了自己學術經歷的痕跡。

學術研究,通俗地說是做學問。做學問是很苦的事,有一個詞是形容做學問的,叫作皓首窮經,意思是為了學問頭發都白了卻依然在窮盡對經典的鉆研,這就是做學問的境界。真要做到皓首窮經,就不得不擺脫外界的各種干擾和誘惑,兩耳不聞窗外事。難怪有人說,只有將自己關在象牙塔里才能做出大學問。“象牙塔”因此也就成了人們指責專家學者脫離現實的詞語。然而不得不承認,學術研究的確需要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學術研究的純粹性和科學性。但當代文學比較特殊,從事當代文學研究的學者也許需要具有更多的現實熱情,因為當代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太密切。當代文學本身就是文學現實的構成,處在不斷向前延伸的動態發展中,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性,曾有學者以此得出當代文學不宜寫史的結論,這樣的結論顯然是從一般學術研究的特點出發來思考問題的。在這些學者看來,把當代文學當成學術研究對象的話,就難以擺脫現實的干擾,因此必須等待當代文學在時間的推移中沉淀下來,成為歷史,才能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但學術研究沒有必要變得如此的謹小慎微,應該有勇氣迎接現實的挑戰,學術研究為什么不能直接以現實為研究對象呢?事實上,當代文學研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已經成了一門重要的學科,當代文學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既是對研究者的極大挑戰,也是激活研究者創新精神的主要媒介。這也構成了當代文學研究的一些獨特的經驗和方法。比方說,當代文學研究與當代文學批評的互動關系,就是當代文學研究的特點之一。一方面,許多當代文學研究的學者又是當下文學實踐中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另一方面,一些在文學實踐中磨煉出來的文學批評家轉身去做當代文學研究,也做得風生水起,成績斐然。安裴智就屬于后者。

安裴智曾經在文學實踐中摸爬滾打,他做媒體副刊編輯,組織并直接參與了很多有影響的文學活動。比如,1995年2月,他在北京大三元酒家,舉辦京城文化名人“雙塔”副刊組稿會,著名作家、藝術家、批評家王蒙、丁聰、方成、黃宗江、唐達成、劉心武、何西來、牧惠、舒展等參加。同時,他又以文學批評家的身份對文學現實發言。這一切都為他后來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做了充分而又獨特的積累和準備。他最早出版的文學評論集《守望與突進》,應該還是他在媒體工作期間的成果,正如已故當代文學學者何西來先生在其序言中所說,從這部評論集中可以看出安裴智的學養。他說:“一般來說,培養一個批評家比培養一個作家需要更長的周期,其中的學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書讀得不多,沒有雄厚的知識積累,沒有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與鑒別,你就很難對一個作品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評價。如果說,作家、藝術家可以是學者型也可以不是學者型,那么,一個好的評論家,就必須是夠格的學者,至少也應該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以為,安裴智在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自覺的,他的不少文章都體現出程度不同的學理性。”因此,安裴智后來轉向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媒體的經驗和思維習慣不僅沒有成為他職業轉向的阻礙,相反倒成了他的一種優勢。他曾直接參與文學現實的經驗更有助于他在學術研究中有效地處理當代文學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是安裴智長期以來先后對數十位文藝家進行訪談的結集。文化訪談,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興起的一種批評形式,其興起離不開媒體的推動,這種批評形式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它有效地將媒體優勢與批評精神溝通了起來。安裴智90年代初曾在一家媒體精心打造文學批評園地,出于職業的敏感,他很早就采用了訪談這一新的批評形式,并深諳其特點。訪談最大的特點就是對話。我們的時代從對立和對抗走向了對話,這是一種文化的進步。文化訪談的應運而生正說明了文學批評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安裴智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他最早掌握了訪談這一新的批評形式,而且還在訪談中深刻體現了對話的精神。當然這得益于他在學養上的充分準備,他具備了對話的能力。從這些訪談中可以看出,安裴智首先能夠敏銳地抓住文化熱點,確定訪談的主題。同時能夠發現熱點背后的學術要點,通過對話導引出訪談者的學術見解。因此安裴智的每一篇訪談都具有文化內涵和學術深度,不少訪談文章在當時就產生了較大的反響,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權威刊物《文藝理論》《文化研究》等轉載。從這部文化訪談集中,可以看出安裴智具有鮮明的媒體人的思維方式。媒體人的思維方式首先突出體現在新聞敏感性上。其次,他能將媒體批評與學院批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取各自的長處,并形成自己的學術優勢。所以,即使現在安裴智是一名大學教授,從事當代文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但我更愿意將他視為一名文學批評家,一名打通了學院派和實踐派之間隔膜的文學批評家。

安裴智的學術實踐讓我們對中國的媒體有了更準確的了解。媒體與中國現當代文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國新文學的誕生就是建立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中國現代媒體興起的大背景下的,中國現代媒體是孕育中國新文學的母體。當代文學批評自然也離不開現代媒體的支持。我是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媒體的,安裴智是在90年代初期進入媒體的。21世紀初,他又南飛嶺南,進入深圳特區的另一家更大的媒體。可以說,我們的文學批評都是從媒體上起步的。從20世紀80年代起,媒體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不能低估,特別是進入90年代,甚至可以說中國當代文化處在一個媒體的時代,幾乎一切公共或個人的生存活動都需要通過媒體作為中介。文學更是如此,媒體充當了推波助瀾的角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媒體批評的提法。后來媒體批評受到的攻擊和貶斥多于對它的褒獎,究其原因,大概主要在于媒體批評基本上是站在媒體的立場而非文學的立場,在很大程度上,媒體立場與文學立場是難以統一協調起來的。但進一步追問下去的話,就發現我們對媒體與文學的關系的判斷是充滿偏見的,至少對媒體的認識是不全面的。所謂媒體批評,是指在大眾媒體上發表的對文學作品和文學事件進行評說的文章。媒體批評成為一種重要的現象大概也就是21世紀前后的事情。媒體也對文學批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為它需要文學批評所具有的權威面貌、理論色彩和評判立場,但支撐這一切的文學批評的獨立品格卻被閹割掉,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媒體的實際利益。隨著國內媒體大戰,媒體批評迅速發展起來。媒體批評的直接結果之一便是使得文學批評變成了公眾化的角色,而另一個結果便是造成了社會的普遍誤解,以為炒作最厲害的媒體批評就是媒體批評的全部,因此也就對媒體批評持強烈否定的態度。殊不知,中國當代的媒體具有其復雜性。媒體具有信息傳播功能和意識形態功能,二者統一在市場法則下。但中國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制社會,它影響到媒體的運作機制不僅要服膺于市場法則,而且要服膺于意識形態法則。中國媒體的許多奇怪現象就是由于受制于雙重法則而產生的。但在雙重法則面前,由于運作機制的區別,不同的媒體就會有偏重于市場法則或偏重于意識形態法則的區別。因此我們必須區別對待中國的媒體,特別需要區別對待大眾媒體和小眾媒體。大眾媒體是文學的敵人,小眾媒體則是文學的親密朋友和合作伙伴。中國目前有上百種文學刊物,還有專業性的文學報紙,如《文藝報》《文學報》,它們的發行量一般都很小,只能說是小眾媒體,但從文學傳播的角度看,真正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不是那些大眾媒體,而是這些專業性的文學報刊。我們對媒體進行了這樣的區分,同時也就會意識到,不同媒體上的批評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們不應該以媒體批評的概念籠而統之地抹殺其區別。因此,我將大眾媒體上的文學批評稱為時尚化批評,而將文學專業報刊這類小眾媒體上的文學批評稱為實質性批評。時尚化批評是建立在消費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它搶人眼球,熱鬧轟動,但它不觸及文學的實質;它會影響到大眾的文學興趣,卻不會影響到文學性的消長。實質性批評是建立在精英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它靜悄悄地出現,甚至出來就被人遺忘,但它觸及文學的實質,它能揭示文學的走向、弘揚文學的精神價值。安裴智可以說是小眾媒體批評群體中難得的一員,他曾經工作過的媒體并不處在文化中心城市,要堅守實質性批評更不容易。安裴智不僅堅守了,而且還將一個非中心的小眾媒體做成了當代文學批評的重要陣地。

安裴智的批評實踐和學術實踐是很特別的,他以自己的努力融洽了媒體與文學的關系,同時又勾連起媒體批評與學院派批評;如今他又將媒體的現實敏銳性和現場感帶入了學院派批評之中。安裴智既然已是大學的教授,按說應該以教學和學術研究為主,但我更希望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學批評上,因為他做的是不一樣的文學批評,他有多方面的優勢,如今又站在學術的平臺上,一定會給文學批評帶來新的動勢。

2016年10月3日于北京

(賀紹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曾任《文藝報》常務副總編輯,《小說選刊》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湛江市| 罗定市| 始兴县| 金山区| 永丰县| 龙南县| 融水| 北宁市| 沛县| 师宗县| 泸州市| 太仆寺旗| 静宁县| 桐梓县| 雷州市| 广平县| 兴国县| 济宁市| 梅州市| 霍林郭勒市| 兴和县| 扶余县| 大渡口区| 义马市| 梁河县| 辽阳县| 黄陵县| 金山区| 城口县| 铜陵市| 宝坻区| 永春县| 夏津县| 曲沃县| 子洲县| 白山市| 手游| 札达县| 三河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