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野仙蹤》副詞研究
- 王素改
- 709字
- 2025-04-24 17:58:04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 《綠野仙蹤》的研究現狀
作為清代重要的長篇白話小說之一,《綠野仙蹤》一直受到學界重視,但學者們往往都是從文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在李百川的生平,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人物的形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如伍大福(2004)的《〈綠野仙蹤〉與道俠文化》,董建華(2001)的《從〈綠野仙蹤〉看作者李百川的心態》,謝昆芩(2007)的《〈綠野仙蹤〉的敘事結構》,許雋超(2012)的《〈綠野仙蹤〉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實》等。從語言學角度對《綠野仙蹤》進行的研究并不充分,目前只有三篇期刊論文。
其一為王為民(2003)的《〈綠野仙蹤〉中的AABB式——兼談AABB式詞在明清時期的發展變化》,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對比的方法,將AABB格式中的詞按照 A、B 的語法功能進行分類,指出到《綠野仙蹤》時期,AABB式結構的功能已經十分靈活多樣,組成這一格式的A和B一般為功能相近或相似的元素,并且對原有的語義限制已經有所突破;同時將《綠野仙蹤》中的 AABB 式與明代《金瓶梅詞話》中的AABB式詞進行了對比。
其二為張小燕(2005)的《〈綠野仙蹤〉中“與”的使用》,文章根據語法性質將《綠野仙蹤》中的“與”分為動詞、連詞和介詞三個詞類,同時通過“與”在《綠野仙蹤》和《水滸全傳》中用法的對比,發現兩者存在相似性,進一步說明在語言發展中,新興語法現象是逐漸緩慢地戰勝和取代舊語法現象的。
其三為李茂、康健(2009)的《〈綠野仙蹤〉雙音節倒序詞札記》,文章辨析了《綠野仙蹤》中兩組同義倒序詞“發遣、遣發”和“故典、典故”的詞性,并對兩者的用法、表意特征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通過對兩組詞的歷時考察,揭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的差異,分析了這兩組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并從多個角度對兩組詞差異的原因進行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