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毫小筆之云門香雪(全2冊)
- 蓮青漪
- 2319字
- 2025-04-29 20:50:30
第二章 梅花御史已歸來
趙構頷首示意起身,又轉向陳康伯。
“丞相之見如何?上月,守軍已按丞相及眾卿之意積極迎戰部署,并采分兵迎戰策略:遣成閔守鄂洲以守備襄漢中路;吳璘守川陜之地以備西路之敵;李寶率兵海上迎戰;劉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守兩淮之地。如今,除李寶一路尚未有敗績,其他幾路均敗退。事到如今,丞相可有后策?”宋高宗此時已是一臉無奈。
“皇上,此次金兵攻意決絕,大宋有進無退,只能迎戰。臣奏請堅持抵抗。”陳康伯依舊力主繼續迎戰。
“朕也深知主戰之利,但如今若是淮南失守,又該如何進退?”
“皇上!如今我軍尚能戰斗,水師依舊完好,而建康、揚州也有我軍二十萬兵力。為今之計,不是退卻,而是應該直接接管前線的作戰大權,換將穩定軍心為其一。另也需預防前線將領再次潰逃,臣請奏速派朝廷親任之人監督犒師。”
而此時,御前直已領著身著戎裝的兩位老將直入殿中。
眾官一望,是前任御前弓箭直及御前弩直。
一時之間群議四起,是戰是退,眾人心中不明圣意。這兩位御前直可說是當今圣上最倚靠之心腹。相傳當年第一次退避明州海上之時,這兩位一路誓死相隨,與皇上出生入死,更以性命相守。如今圣上再次召喚二人,難道是圣意已定,要再次逃難于海上?
“臣虞允靈叩見皇上。”
“臣鐘玉誠叩見皇上。”
“快快請起。”
兩位大人列于丞相身側,虞允靈此時與下跪二子交換了一個眼色,大出一口氣。心中念道:杭孫,看來我和你父親沒有選錯人,關鍵時刻你還是頂住了壓力。
這位御前弩直又對陳康伯點頭示意。
“軍情緊急,梅花御史得歸,又送來了御筒軍報。兩位愛卿可有妙計。”宋高宗臉上仍然是猶豫不決的神色。
“臣愿追隨皇上,抗戰到底。”鐘玉誠回道。
“皇上,梅花御史已歸,還請屏退百官,內殿詳議。”虞允靈深知皇上脾性,況且他也有太多的話要好好問問二子。
“好!朕也有許多話要問梅花御史。退朝。”
只是這退朝,因為潰敗之報、退兵鎮江、淮南淪陷,已經引得朝中人心潰散,消息馬上傳遍了臨安,一時間人人自危,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打點行囊,朝中也有遣家欲避者。
內殿之中
“皇上!不能退,這次,金兵傾巢而出,大宋已經別無選擇。我軍主力尚存,大可再戰。”陳康伯依然堅持全力迎戰。
但底下也有別的一些大臣小聲議論著明州之事。
“梅花御史,這次去金國可有探得敵報。”御座之上的趙構愁眉不展。
宋源的臉上依舊掛著自信的笑容,這不由得讓虞允靈松了一口氣。
“完顏亮調集大軍前夕,徒單太后竭力反對,不想被完顏亮殺于寧德宮中,并投其骨于水。”宋源一字一句地訴說著。
殿內頓時肅然無聲,宋源一笑,他自然明了,眾人心中定是被驚得不輕,這完顏亮竟然連金國太后都是這般任意弒殺,雖說不是生母,但未免也太……
“此人幾近瘋狂,攻打我軍,勢要一統天下。試問一個連自己的嫡母都不放過的人,又怎會放過我大宋百姓、軍隊、大臣,乃至皇族。”宋源繼續蹙眉說道。
宋高宗此時已經臉色煞白。的確,完顏亮的兇殘已經遠遠超出了殿內所有人的意料。
“完顏亮攻打大宋的意志尤其堅定,為了伐宋,他遷都燕京,并改名為中都大興府;同時改汴京為南京,改中京大定府為北京;并于朝中稱他夢到‘鈞天之宮’,接受上蒼指令‘天策上將,令征宋國’,以此定下南侵之策;后又加緊造戰船于通州,征集各路女真、契丹、奚人、中都、南都、中原、渤海丁壯幾十萬人;建南京汴京宮殿,修中都燕京城防,并督造兵器;后又遷都于南京汴京;以戶為單位征調騾馬,富室征發有多至六十匹者,全國共計五十六萬匹,也仍令本家飼養,隨時應付軍用;之后即分諸道兵為三十二軍,共六十萬人,號稱百萬。揮軍直下,直逼臨安。”宋源雖然語調平穩,但言辭卻是句句直戳人心。
殿中之人聽之可謂句句驚心。更有甚者,已經冷汗直下。
“歷時七年,勵精圖治,只為攻打我大宋。試問諸位大人,此等君王御駕親征,何以讓其甘心返還?”
“不殺的大宋片甲不留,必誓不罷休。皇上,正如臣先前所言,朝廷只能誓死迎戰。”陳康伯聞之更加堅定了抗戰之決心,大聲陳議,跪地懇求到。
眾人一驚,似是還沒有從宋源陳述的恐懼中完全醒來,趕忙也跪地磕頭道:“皇上啊,救救大宋吧。非戰即死啊!”
“休得胡說,這樣會亂軍心的。”鐘玉誠馬上阻止到。
宋高宗閉目扶額,梅花御史的一席話他當然也是聽得心中惶恐。但要下定決心抗金,哪里是如此簡單。
“紹興三十年,完顏亮烹殺將南侵意圖暗示我朝的金朝使節施宜生,施是福建人,為臣等耳目,將南侵計劃暗示給微臣后即遭殺害。紹興三十一年,金尚書令張浩和左丞相蕭玉再次諫止伐宋,被當場杖責;在此期間,征集馬匹過程中造成馬匹死亡的多名官員皆懼罪自殺;同年,完顏亮命李通造船時,督責甚急,將士日夜不得休息。皇上,其一心只為伐宋,舉國之力,阻其者、拖延者一律皆死。為保社稷,臣馬不停蹄趕往各守軍之地暗自聯絡守軍將士,偷金兵軍機,以告我軍,并幫各路部署戰略。我軍定能厚積薄發,在各路相繼打開局面,尤其水路,我軍勢盛,不日即可傳出捷報。”宋源再次力陳利害,并拿出了各路部署之密函,呈上讓皇上親閱。
宋高宗閱之心中總算穩定些許,但卻未見兩淮在其密函上,心中不由一緊:“如今兩淮戰事最為吃緊,已經送上告急軍報,眾卿可有良策對之。”
“臣以為正如軍報所言,采石磯為當今要害,朝廷應速派將領抗敵、文臣犒師。”陳康伯回道。
“不錯,丞相所言極是。”虞杭孫抱拳請令。
“文臣犒師?”宋高宗有些不明其中之意。
“我軍大營即在建康,離采石磯六十里。從建康到鎮江我軍總計有二十余萬。委任文臣為督視參謀軍事,可有穩定軍心之奇效,即是向駐軍將士表明大宋最高軍事指揮已直接主持江淮作戰。”虞杭孫那一雙英氣逼人的眼睛此時直視著趙構。
宋高宗似是從他眼里看到了前線求戰之心切,也許,真可一戰。
“好吧,容朕再三思。入夜,丞相、御史、傳令官及兩位愛卿,再入殿內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