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晚清至新文化運動前中國學者的史詩觀念

“西學東漸”始于明末清初,至19世紀后期迎來其第一個高峰。西方史詩以及西方學者對史詩的研究狀況在這一歷史洪流中通過在華傳教士引入國內。但是,以往在考察在華傳教士在西學東漸中的作用時,大多重視他們帶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西方哲學思想,在華傳教士對史詩乃至古典詩學的引介和傳播似乎成為一個被忽視的課題。研究史詩的中國學者對這一段歷史也不甚關注,很少談及。再者,中國史詩學術史對晚清至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學者的史詩見解也不夠重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學者開始取代在華傳教士成為“西學東漸”的主體,逐漸自覺地學習西方文學和文化。他們從不同的方面對史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或從文學體裁角度思考史詩,或以民主革命的觀點評述史詩的文學意義和藝術價值。但是,當代史詩研究者多關注中國少數民族史詩研究以及國際史詩研究的理論和動態,不太重視晚清至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學者對史詩的論述,雖有提及,也多是片言只語。就現有資料而言,較早對這一時期學者的史詩觀念有所論及的是鐘敬文的《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間文藝學》,他指出:“晚清時期的民間文藝學,特別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間文藝學,是這段時期進步的文化、學術思想的一個有機部分。”[1]也就是說,晚清至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學者對史詩的一些討論是中國史詩學術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它們進行系統的梳理,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一段時期中國學者的文藝思想,也可以更好地認識中國學者史詩觀念演進的歷程。這里以艾約瑟、梁啟超、王國維和章太炎為個案分析晚清至新文化運動前這一段時期中國學者的史詩觀念,探討他們史詩觀念背后的話語系統和思想軌跡,以及當時政治思想和學術文化對他們史詩觀念的影響。[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宝山区| 华宁县| 鹤岗市| 策勒县| 定州市| 汝州市| 禹城市| 临夏县| 清远市| 阿尔山市| 鲜城| 洛浦县| 黑山县| 城步| 岑巩县| 兰西县| 崇左市| 宣武区| 灌南县| 噶尔县| 通河县| 旺苍县| 麻栗坡县| 彩票| 杭锦后旗| 苏尼特右旗| 富源县| 阿城市| 定远县| 靖边县| 长春市| 乌兰县| 孝义市| 宣城市| 柳林县| 郎溪县| 凤凰县| 靖江市| 温州市|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