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氏易林》文學研究
- 劉銀昌
- 1189字
- 2025-04-22 17:29:24
三 研究現狀
關于《焦氏易林》的研究狀況,本書第五章第一節會有較為詳細的敘述,這里僅對近代以來的研究做一簡單的回顧。近代最早對《焦氏易林》進行文學研究的是聞一多先生,他曾把《焦氏易林》寫進《四千年文學大勢鳥瞰》,對《焦氏易林》的評價甚高??上в捎谙壬⒛暝缡牛沟眠@項研究被擱淺了。另一位值得提起的是錢鍾書先生,他在《管錐編》中列專章研究《焦氏易林》的語詞、句式、用象等技巧。雖然如此,《焦氏易林》仍未引起文學史家的重視,迄今為止,提到《焦氏易林》的文學史還是寥寥無幾,趙義山等先生編撰的《中國分體文學史·詩歌卷》、卞孝萱先生的《兩漢文學》和趙敏俐先生的《中國詩歌通史·漢代卷》才提到了《焦氏易林》。但是,《中國分體文學史·詩歌卷》對《焦氏易林》的評價較有偏見,后面兩書對于《焦氏易林》的評價較為公允。另外,劉松來先生的《兩漢經學與文學》和張新科先生的《文化視野中的漢代文學》作為漢代文學研究專著,對《焦氏易林》均作了精簡的分析論述。目前對《焦氏易林》文學研究最為全面的是陳良運先生的《焦氏易林詩學闡釋》,書中對于作者的考證以及內容的分類都有很獨到的看法。陳先生提出應該在中國詩歌史上給予《焦氏易林》一席之地,這種膽識是非常值得欽佩的。另外還有一些單篇的論文涉及《焦氏易林》,不再一一列舉。從語言和易學方面對《焦氏易林》進行研究的著作還有幾部,本書第五章會提到它們。
總之,對《焦氏易林》進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文學的研究,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深入,比如,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完全令人滿意的《焦氏易林》注本(尚秉和先生的《焦氏易林注》主要是從易學方面入手,對于沒有易學功底的人來說閱讀起來很困難),這無疑限制了《焦氏易林》的傳播及影響。有什么樣的文學眼光就決定了有什么樣的文學史。對于《焦氏易林》的研究現狀說明,我們對文學的看法盡管已有所改變,但仍然較為狹隘。近些年新傳媒的發達,尤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文學的內涵與外延。這關系到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文學,如何重寫文學史的問題。
本書選《焦氏易林》為研究對象,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考慮,為以前不入文學史家法眼的特殊文學文本的解讀提供一種嘗試,并以這種解讀為契機,說明在文學世界中即使小者亦有可觀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夠將眼光與視角“從樓閣轉向地窖”。
[1] 年鑒學派是法國歷史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派別,它得名于1929年創辦的《經濟與社會史年鑒》,該刊物后來更名為《社會史年鑒》《社會史論叢》,1946年更名為《年鑒:經濟、社會、文明》至今。該學派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費弗爾(Lucien Febvre)、布洛克(Marc Bloch)等人,他們主要的工作和口號就是對傳統的以政治史為中心的歷史學傳統進行挑戰,把研究重心從上層的、中心的、精英的政治史、經濟史、大事件、大人物,轉到社會生活、環境、經濟等這些形而下的、普通的東西,以至于后來專注于對小人物、小事件的研究。
[2] 錢鍾書:《管錐編》第二卷,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5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