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爸和他的短語——《健民短語》序
- 一個人的風:《健民短語》增訂版
- 楊健民
- 1458字
- 2025-04-17 14:22:15
楊揚
在我剛剛體會到為人母的喜悅和不易的時候,一通越洋電話給本就忙碌的生活平添了一筆慌亂。
是老爸的一堆短語要出書了,他讓我寫個序。老爸顯然有些興奮,我卻已經很困了。
印象中老爸是個學究,都是寫長篇大論,連專著都是體系性的那種。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在那副“酒瓶底”后面幽幽釋放出“藝術感覺論”來。其實,他對我的養育整個的就是“楊家有女‘粗’長成”,哪有什么“藝術感覺”?記得我上幼兒園那陣,媽媽出差,是他為我扎了一條在耳際一條在頭頂看起來很“藝術”的小辮子,弄得老師和小伙伴們一直沖我笑。
這些年來,老爸突然就寫了一堆短語,有些顯然還很心血來潮的樣子。其實他并不放浪形骸,也不晦暗。也許是血緣的關系,我隱隱感覺到他體內有一種激情隨時都在迸發,雖然他早已過了那種純粹的詩的年齡。
我能為老爸做些什么呢?
頂著初為人母熬出來的一雙熊貓眼,抱起懷孕以后就不怎么敢用的筆記本,趕緊惡補了一遍老爸寫下的數量驚人的短語。我甚至覺得這樣消費他的短語可能有些奢侈,并且以為這許久不用的筆頭和漢語就要卡在我頭腦的瓶頸中了,卻沒想到竟然感觸良多。認真想了下,這其實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因為要寫的是我最最親愛的老爸。
“父愛如山”這個詞,從來不只是我對自己成長路上一直義無反顧護佑著我的濃濃父愛的描述。于我而言,老爸的愛總是寵溺的、細致的、包容的,有時甚至有些任性,帶著文科男特有的文藝范,卻又那樣純凈和懇切,一如他寫下的那么多短語,飽含著對人生的體悟以及對生活的哲思。都說女兒是父親最好的作品,作為女兒,便如同他所有的短語一樣,思想品行、為人處世,乃至寫作的字里行間,無不顯示著“健民制造”。
已經記不太清楚,老爸這數量可觀的短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寫的,大約是有了手機短信就開始吧。老爸一直是個挺新潮的人,新科技新產品的忠實擁躉,放到今天絕對是各種公司尋找用戶體驗的第一人選。可就是這樣一個“時髦”的人,一直很純粹地寫著,從文藝青年寫成了文藝中年;從論文寫到了短語;從短信寫到博客又寫到了微信;從幽默的小段子、生活中的小感觸,寫出了詩、寫出了畫、寫出了生活的種種感悟。他的每一則短語都是一個鮮活的存在,都是一個別具的文本,或細膩精粹或氣勢磅礴,有時帶著悟道、帶著感懷、帶著憂郁,帶著人生的點點滴滴。本來,這些短語就是閑來無事地發發朋友圈,沒想到卻有人關注、有人點贊,甚至有人期待。
如何會有這眾多粉絲呢?應該說老爸的短語思想是敏銳的,文字也有點好玩。不過,僅僅文筆好似乎是不夠的,他的短語帶著“思想的快樂”。我想起讀中學時最喜歡的一本小書——菲利普·德萊姆的《第一口啤酒》,這不過是一本口袋大小的書,卻被我翻閱了無數遍。我不僅僅是被那些細膩傳神的文筆打動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深深體味到“快樂就在細微之處”。老爸的這些短語便是如此,如同人生的一面鏡子,你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曾消失也不會穿越,從而引起心靈的共鳴。
經過這么些年的創作,老爸有了將這些短語出一本書的想法。我相信,這一定是一本好看而又有趣的書,它不會被淹沒。也許你不會每一則都喜歡,也許你覺得短語寫的不過是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有些文字你還會覺得艱澀……但你總能于不經意間,在某則短語中品味出細微的快樂,找到那一刻最真實的意識流動,直至喚醒你對人生中無處不在的細小感觸的領悟。我現在跟他遠隔重洋,沒有太多可以互相廝磨的時光了,但我依然可以從他的文字里尋找到哲學與詩,尋找到生命與愛,尋找到他思念女兒的那種心靈煎熬,因為有些短語本來就是為我而寫的。
這可以算作序么?
2015年6月24日 于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