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名: 古全和(第三冊):象牙塔之夢作者名: 傅希春本章字數(shù): 2266字更新時間: 2025-04-14 11:05:02
現(xiàn)在住在大白樓里的都是像古世才這樣一些一家三四口人的小戶窮苦人家,還有一些經(jīng)人民政府教育,并幫助她們治好了性病,而后從良,有的還安排了工作的妓女,以及曾經(jīng)為妓院服務過的個別人員。現(xiàn)任白山街第38居民組大白樓居民小組的小組長洪繡花洪大嫂,就是從良的妓女。她的丈夫洪江海當年是專給妓女們裁制時興兒衣裳的裁縫。現(xiàn)任第38居民組大組長王長順一家住的是當年芙蓉堂的房子,當時他是大白樓和八大妓院的電器維修工,經(jīng)常進出各個妓院。
王長順老家河北昌黎,小時候在老家念過兩年私塾,能看平安家信,寫幾個常用字,16歲來到本市,托親戚幫忙,進了這里的電業(yè)局,當了勤雜工。電業(yè)局的頭頭兒是河北灤縣人,和他是半個老鄉(xiāng),見他機靈,勤快,聽話,會來事兒,就派他學了電工,出徒后被安排在“歡樂地”,一干就是十來年,這里家家戶戶他都熟。他習慣了點頭哈腰,溜須拍馬的那一套,名聲兒挺臭,有人公開叫他“大茶壺”。江城解放后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可是人們還是不把他當個正經(jīng)人,當面笑稱他“王同志”“王師傅”“王組長”,而背地里仍然叫他“大茶壺”。有人說他長過楊梅大瘡,新近搬來的人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他說話的聲音倒是和正常的人不一樣,總是夾帶著“噥噥”的濃重的鼻音。他自稱曾經(jīng)患有鼻竇炎,但是許多人懷疑那是他曾經(jīng)患過楊梅大瘡留下的后遺癥。
大白樓現(xiàn)代化的程度很高,自來水、電、暖氣和煤氣設(shè)備齊全,這在江城的非日本人居住區(qū)是頭一份兒。現(xiàn)在古全和已經(jīng)把自來水、暖氣管道和煤氣都修通了。暖氣鍋爐是現(xiàn)成的,要是肯花錢,冬天可以用來取暖。不過眼下這些設(shè)施都沒啟用,連吃水都是從樓內(nèi)的水井里取。
大白樓應該是富有人家住宅的首選。但是講究體面的人家兒,特別是有小兒女的人家兒,都不愿意來這種地方居住。古世才一家肯搬進大白樓,住進過去日本妓女住過的單元房間,主要是因為窮,具體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圖省錢。大白樓是敵產(chǎn),但是產(chǎn)權(quán)至今沒列入市政府的賬目,眼下還不收房租,僅這一項古世才家每年就能省出兩個月的伙食費。大白樓內(nèi)有水井,吃水方便,不用花錢,又省一筆錢。第二是圖兒子上學方便。宋家屯鎮(zhèn)離市立一中有十多里路,冬天古全和上學早晚不見日頭兒,碰上大雪天,雪深過膝時,得在雪地上爬來爬去,而大白樓離江城一中不到一里路。第三是因為這里離鐵道北兵工廠和糧庫近,古世才和秀姑上班方便。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相信自己一家的人品,不會遭人誤解,相信古全和也不會學壞。
古世才原本沒有進城里的打算。他時刻惦記著他在老家的房產(chǎn)和土地,從江城解放的那一刻起,他就嘮叨著要回山東老家,可是秀姑不同意。她在老家的那些年,地里、場里和家里的活兒,一年四季,風里雨里,她干夠了。她想在江城落戶。其實早在1948年解放軍圍城的那個時候,她就有這個意思,她想娶楊大琢磨的侄女兒楊雅范做兒媳婦,就是因為她想在這里落戶。她說城里的活路多,好掙錢。她勸說丈夫搬進城里也是因為她想在江城落戶。
對于落戶江城還是回山東老家,古全和并不關(guān)心,他關(guān)心的就是學習。只要有書念,他不在乎留在江城,還是回山東老家。當然,他也愿意進城。冬天從宋家屯鎮(zhèn)進城上學,天天要在天蒙蒙亮的時候爬行經(jīng)過人煙稀少,狐狼出沒的飛機場,費時費力,還要冒生命危險,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搬進城里,特別是搬進大白樓,他簡直是一步登天。在這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間”,有了一個安心念書的好地方兒。
大白樓從西、南兩面看是三層,而實際上它的三層只有西南角兒上一個大房間,余下的部分都是向內(nèi)傾斜的屋頂。三層的這唯一的一個房間的格局和面積大體和一層“伯春醫(yī)院”的候診室相當。王長順說,這是當年妓女們唱歌跳舞玩樂的地方兒。如今這個所謂三層樓大房間的地板還在,但是門窗都已經(jīng)被特別愛家又特別喜歡破壞的中國人拆走當劈柴燒了,這個房間也不能住人,就空在那里,古全和常常到那里去遠眺,散心,練習拳腳兒。
在二層和所謂“三層”之間,有寬大、正規(guī)和講究的木樓梯相連,在樓梯的下面就有一個“空間”。這個“空間”,里面有門,外面有窗。從走廊里看,它是一個房間,從外面看,它的窗戶和其他房間的窗戶并無二致,表明它也是一個正規(guī)的房間。然而這個“房間”的實際面積約為四五個平方米,它的頂棚一半是樓梯的背面,另一半是抹著白灰的正常的頂棚。“房間”里存放著一張大得無法從房門搬出來,配有墨綠色油漆布面兒的半新的大寫字臺,據(jù)說這個寫字臺當年就是拆下窗戶運進來的。王長順說,當年這里是勤雜人員住的地方,也有人說它是貯藏衛(wèi)生用具的地方。章伯春說寫字臺是他們家的。而好心的洪大嫂不客氣地反駁他說,這個“房間”連同里面的寫字臺都是日本人留下來的,明確地說,歸古全和使用,于是這個“房間”就成了古全和私人的臥室和書房。洪繡花鼓勵古全和好好兒念書,將來為建設(shè)新國家出力。
從古全和走進校門兒到如今,不僅沒有過自己的房間,連寫作業(yè)用的桌子都沒有,從小學到現(xiàn)在,除開在小紅樓兒那些日子,他一直是趴在他娘裝衣裳的那個沒有油漆過的木箱子上面寫作業(yè)。現(xiàn)在,他有了自己念書、寫字和睡覺的地方,覺得自己像個學生了,非常高興,一年四季都不肯離開這里。他把這個小房間叫作“冰洞”,因為這里沒有取暖設(shè)備,冬天也不生火,室溫常在攝氏零度以下,墻上掛霜,屋里所有“姓水”的東西在冬春兩季都結(jié)冰,是名副其實的“冰洞”。但是古全和喜歡這個地方。他本來就喜歡冬天,說冬天頭腦清楚,好念書。所以不管天多么冷,他娘怎樣嘮叨著勸說他回到生著爐子的里家去住,他都不肯離開這里。至于夏天,這里當然就更是個理想的休息和學習的地方兒了。這一年他的學業(yè)長進比較快,這也是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