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相關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學者對于近代甘肅士紳階層、其他社會群體、地域社會以及近代重要人物的個案研究已有一定的積累。對甘肅地區的士紳以及其他社會群體已從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一系列成果。陳尚敏在《近代社會轉型與甘肅士紳》[14]中指出甘肅士紳在近代社會無論其構成還是走向都出現了新的動向,并對蘭州士紳劉爾炘進行了個案研究,通過對他的具體實踐的分析,來討論紳權在民國的延續性。楊銀權在《清代甘肅士紳研究》[15]中,分析由于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甘肅士紳階層的人數相對較少,在同治年間的回民變亂中,一部分人獲得了進入士紳階層的機會,同樣在地方公共事務中,甘肅士紳扮演著倡導者和實際經理者的角色。姚鵬在《近代甘肅留學生研究》[16]中,通過對相關史料的梳理,將近代甘肅的國外留學生視為一個群體,并將之置于近代留學運動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甘肅省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天水、白銀、定西、蘭州四個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并重點考察歸國留學生對近代甘肅社會的影響。姚聯合《民國初年的甘肅省議會(1912—1927)》[17]梳理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甘肅省檔案館的有關資料,[18]對歷屆議員情況從年齡構成、地域分布等方面進行分析,從甘肅省議會的議事流程、會議決案中可以管窺時任議員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甘肅議會與省行政當局之間既存在著矛盾、沖突,也有著合作與妥協。

對于甘肅地域社會的研究成果有尚季芳的《民國時期甘肅毒品與禁毒問題研究》[19]。鴉片的種植、吸食和販運給民國時期甘肅社會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某些社會群體(如軍隊、土匪、地方土劣等)將鴉片視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在禁與不禁之間,民國歷屆政府態度不一,終民國時期,毒品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茍景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甘肅地方政治的重構》[20]中指出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秩序在抗戰的大背景下漸趨穩定,地方政治在這一階段得以重新構建。甘肅地方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諸如新縣制的推行、地方自治、戰時保甲、黨團組織的加強、警政改革等。劉進的《中心與邊緣——國民黨政權與甘寧青社會》[21],透過典型事件,從中央與地方兩個視角透析國民黨政權在甘寧青地區確立統治地位的過程。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檔案和報刊資料,使對各派勢力的分析與考察更為細膩和透徹。袁林的《西北災荒史》[22]主要以陜、甘、寧、青、新為研究地域,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對西北災荒情況作了全面的梳理。楊洪遠《民國時期甘肅災荒研究》[23]以災荒作為視角來考察民國時期的甘肅社會,對甘肅的災荒問題進行了定性、定量和定位研究。付春鋒的《20世紀20年代甘肅災荒救濟》[24]以甘肅災荒頻發為背景,分析政府救濟和民間救濟行為,反映出該地區由無序社會開始向常態社會轉變。許憲隆的《諸馬軍閥集團與西北穆斯林社會》[25]從現代化促進社會轉型的角度,重新審視民國時期西北回族軍閥集團在西北社會演進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此外,還有魏永理的《中國西北近代開發史》[26],丁煥章的《甘肅近現代史》[27],劉光華主編的《甘肅通史·中華民國卷》[28],張克非、王勁主編的《西北近代社會研究》[29],對近代甘肅作了宏觀性研究。《甘肅文史資料選輯》收錄多篇時人回憶性文章,對于了解近代甘肅的面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甘肅民國地方精英已有一定數量的個案研究,董麗麗在《水梓與甘肅的教育事業研究》[30]中以水梓的具體教育實踐為線,如制定教育法規,推行新的教育體制、科學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推動了甘肅教育事業的發展。王蘭在《鄧隆宗教思想研究》[31]中指出鄧隆的思想是由信仰儒學開始,道教間雜,最后歸于佛教。邵彥濤的《舊學思想的現代化——清末進士鄧隆的思想世界》[32]主要是介紹鄧隆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思想如何發生轉變,并且提出了這種復雜的思想交融是當時一大批士人所表現出來的。牛明明在《馮國瑞及其學術研究》[33]中,從隴右人物環境的熏陶分析馮國瑞的學術淵源,從他對甘肅石窟遺存、金石學考證等六個方面概述了其主要學術成就。對劉爾炘的研究有《甘肅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劉爾炘》[34]《士與二十世紀的實踐性儒學——試論劉爾炘的思想、實踐及其意義》[35]等論文。對張維的研究有《張維與〈隴右方志錄〉》[36]《張維在古籍整理上的貢獻》[37]等論文。此外,還有地方精英后人的回憶性文章《賢跡覓蹤——記我的祖父張世英、外祖父周務學》[38]《煦園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39]《回憶我的父親水梓先生》[40]

從以上研究史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對于民國時期甘肅地方精英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現有的基礎上,仍然有較大的開拓空間。

首先,面對民國時期的社會變動,以往的研究多將其放在社會發展階段的大框架中,探討其近代性或局限性。在民國的背景下,傳統的士紳階層出現了分化,但對于其延續性和相對穩定性的關注不夠。

其次,以往對士紳的研究,更多的是將其納入政治史、經濟史的脈絡中。本書采用“地方精英”這個概念,主要強調其對地方社會的責任感。他們一方面在地方社會中努力實踐;另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的變化,對所掌握的資源加以調整應對,以隨時在變化中維持自己的地位。

再次,對于甘肅地區的地方精英研究成果較少,將其視為一個群體來作為研究對象,還沒有引起學界足夠的關注,不利于認識這一群體的概貌,更難以全面地展示其歷史地位。就個案研究而言,偏重于劉爾炘、張維、水梓等少數人,而對其他人物的研究還停留在簡單生平介紹層面上,研究的深度不夠。

最后,相關史料的發掘與利用不夠。相關研究將史料的征引集中在地方志和少數人物的文集,對時人匯編資料、檔案資料的利用不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玛曲县| 五原县| 松原市| 平阴县| 桃源县| 江陵县| 犍为县| 平原县| 祁东县| 盐池县| 漳州市| 沂南县| 北川| 吴堡县| 德庆县| 辰溪县| 杭锦后旗| 明水县| 桐乡市| 井研县| 临沂市| 贵阳市| 绍兴县| 航空| 休宁县| 宁陕县| 高安市| 嘉峪关市| 西华县| 信丰县| 苏尼特右旗| 五台县| 广丰县| 涿鹿县| 杭锦旗| 黄浦区| 石景山区| 会泽县| 洪湖市|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