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文心雕龍》接受研究
- 楊倩
- 5340字
- 2025-04-22 16:58:13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接受方式之序跋
明代《文心雕龍》版本數量激增,這一時期的接受者對文學傳統、文學現狀的思考在《文心雕龍》各版本的序跋之中,均有反映,這不僅豐富、完善了《文心雕龍》的批評形式,也為龍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靶蛞越ㄑ裕滓楸尽保蛭挥谧髌分?,其作用在于“明作書之旨”,闡明著作的內容、創作動機、成書過程,版本流變的功能;跋與序相對應,位于作品之末,“其后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于末簡,而總謂之題跋”[27]。“中國文學思想有幾個比較大的資料來源,‘序’就是其中的一個……11世紀以后,跋成了特別重要的形式。”[28]
明代《文心雕龍》序跋數量豐富,集中反映了明代學術理論的重心,對龍學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序跋文對《文心雕龍》版本、???、注釋等諸多問題的關注為后世龍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資料;第二,序跋文保存了明代《文心雕龍》接受者的諸多信息,對序跋文作者的文學創作、文學觀點以及交游狀況進行研究,有助于以更廣闊的視角了解《文心雕龍》在明代的接受狀況;第三,序跋文反映了明代不同階段的文學狀況??傊P注和探討理論性問題是明代《文心雕龍》序跋文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誠如今天的研究者所言:“對此問題(《文心雕龍》的理論價值)的真正探討始于明代……明人關乎于此的論述要更多一些,篇幅較長,闡說也較細;清人所論則明顯簡約,轉而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對版本、??奔包c校者的介紹上。”[29]通觀明代《文心雕龍》序跋文,可以一窺明人對《文心雕龍》的整體接受狀況。
一 對《文心雕龍》性質的認識
今人多視《文心雕龍》為文學理論著作,并將其劃分為文原論、創作論、文體論等部分,盡管明人也肯定了《文心雕龍》豐富的理論性,但他們仍視《文心雕龍》為一部指導寫作的“述作之金科,文章之玉尺”,其“大可以施廟堂資制作,小亦可以舒情寫物,信乎其為書之奇也”,其指導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文體。
明人視《文心雕龍》為“述作之金科”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文心雕龍》以“宗經”為綱。方元禎稱《文心雕龍》“陳明王之禮樂,述大圣之道德,蔚如也”。曹學佺更是以“宗經詘緯,存乎風雅,詮賦及余,窮乎變通”對劉勰其人其文予以高度評價。需要指出的是,明代《文心雕龍》序跋作者在“宗經”問題上的態度與宋濂不甚相同,他們更強調六經在文學層面上的經典性。同時,明人重視《文心雕龍》對前人創作成就的繼承,他們認為劉勰“采摭百氏”,集眾家所長,將前人的精華思想融會貫通于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劉勰對《文賦》《流別集》《翰林論》等文論都有所吸取,如黃侃指出“《贊頌》篇大意本之《文章流別》,《哀吊》篇亦有取于摯君”[30],章學誠也明確提出:“古人論文,惟論文辭而已矣。劉勰氏出,本陸機氏而昌論《文心雕龍》?!?a id="w31">[31]對此,張之象云:“今覽其書,采摭百氏,經緯六合,溯維初之道,闡大圣之德,振發幽顯,剖析淵奧。及所論撰,則又操舍出入,抑揚頓挫,語雖合璧,而意若貫珠;綱舉目張,枝分派別,假譬取象,變化不窮……自非博極群書,妙達玄理,頓悟精詣,天解神授,其孰能與于此耶。”[32]
明人對《文心雕龍》性質的認定在今天仍有同聲者,如王運熙認為《文心雕龍》全書的中心是指導寫作,是一部寫作指導或文章寫作法;詹瑛主張《文心雕龍》主要是一部講寫作的書,并說:“這部書的特點是從文藝理論的角度來講文章作法和修辭學,而作者的文藝理論又是從各體文章的寫作和各體文章代表作家作品的評論當中總結出來的?!?a id="w33">[33]
二 對《文心雕龍》結構的劃分
明代《文心雕龍》序跋較全面地述及劉勰《文心雕龍》五十篇篇章結構,代表人物有葉聯芳、曹學佺、樂應奎和伍讓。
葉聯芳序:
雕,刻鏤也。龍,靈變不測而光彩者也。又籠取也。觀夫命名,則其為文也可知矣!……自《書記》以上,則文之名品;《神思》以下,則文之情度……若錦綺錯揉,而毫縷有條;若星斗雜麗,而象緯自訂。詭然而潛,耀然而見,然而章,燦然而絡,噫!信奇備矣哉。[34]
樂應奎序:
《文心雕龍》一書,文之思致備而品式昭矣。蓋嘗關注序志之篇,而文之全體已具,各篇之中,而文之各法俱詳;且有窮源溯流之學,摘弊奇美之功,從善違否之義;又于各篇之末,約為一贊,要而備,簡而明,精而不詭,予以是知文之思致備而品式昭也。[35]
曹學佺序:
《雕龍》上二十五篇,詮次文體,下二十五篇,驅引筆術。而古今短長,時錯綜焉。其原道以心,即運思于神也。其征圣以情,即體性于習也。宗經詘緯,存乎風雅。銓賦及余,窮乎變通。良工心苦,可得而言。[36]
伍讓序:
《神思》諸篇,則又直陳雅道,妙析言詮,標置六觀,陽秋九代,乎若鑒懸而衡設也。若夫《程器》一篇,則以警乎騖華而棄實者,與吾夫子躬行君子之旨合,蓋篤論哉。[37]
第一,著作的結構是作者深層邏輯思維的反映,《文心雕龍》能獨樹一幟與它“籠罩群言”的理論體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此明人也有較多的關注。原一魁說:“(《文心雕龍》)陶冶萬江,組織千秋”,載爾言:“見其綱領昭暢,而條貫靡遺,什伍嚴整”。葉聯芳則從《文心雕龍》的篇名入手,肯定了《文心雕龍》結構的井然有序和行文的流光溢彩,“若錦綺錯揉,而毫縷有條;若星斗雜麗,而象緯自訂”。同時,明人對《文心雕龍》結構的劃分忠實于《序志》中“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分,原始以表末……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的依據,如葉聯芳道“蓋嘗關注序志之篇,而文之全體已具”,不論對篇次結構還是內部體系都秉承劉勰本人的思路進行把握,真正地做到了“根柢無易其固”。
第二,提出《文心雕龍》結構二分說。明人普遍主張《文心雕龍》的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葉聯芳、曹學佺都以《書記》為界劃分全書,《書記》以上二十五篇“詮次文體”,以下二十五篇“驅引筆數”。這種分法在后世一直被采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其書,《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論文章體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論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為五十篇。”范文瀾也主張上二十五篇論文章體制,下二十五篇論為文之術,其言“《文心雕龍》上篇剖析文體,為辨章篇制之論;下篇商榷文術,為提挈綱維之言。上篇分區別囿,恢宏而明約;下篇探幽索隱,精微而暢朗”[38],正是“若錦綺錯揉,而毫縷有條;若星斗雜麗,而象緯自訂。詭然而潛,耀然而見,瀾然而章,燦然而絡”。曹學佺注意到了《文心雕龍》的篇章結構,并特別強調下篇中對古今文學與文人的評論。這種分類雖然簡單,卻是堅持以《文心雕龍》本意為依據,而非妄加揣測的臆造,因此被沿用至今。
第三,明人不僅關注結構[39]上的二分法,對篇章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伍讓對《文心雕龍》下篇有獨到的見解,他還對前二十四篇脈絡進行說明,特別提起《才略》《知音》這兩篇,且謂《程器》是“警乎騖華而棄實者”。曹學佺則以樞紐論為出發點關注下篇《神思》諸篇中各章間的脈絡。[40]
三 對“贊”的關注
文學批評史上使用“贊”的著作并非僅《文心雕龍》一部,但在全面、系統且自始至終以“贊”的體式為文的理論著作中,《文心雕龍》卻最有代表性?!百潯倍辔挥谄?,獨立于全篇,是對全文的總結說明性的文字,一般四言八句,篇幅較短小,具有韻文的文體特點。有學者從總結、押韻、對偶、用典等角度來分析“贊曰”的特點:“彌綸群言,總歷本意;同聲相應,勢若轉圜;崇盛麗辭,率然對爾;用舊合機,自其口出?!?a id="w41">[41]《文心雕龍·史傳》中以“其十志該富,贊序弘麗,儒雅彬彬,信有遺味”來說明《漢書》贊序文辭瑰麗,意味深長的特點,而這也是劉勰希望《文心雕龍》的贊文能達到的效果。對此,明人頗為認可。較早在研究《文心雕龍》時提及“贊”的是北宋晁公武,他在《郡齋讀書志》卷四《文心雕龍》一條中說:“其體制凡五十篇,各系之以贊云。”明人對“贊”表現出更大的興趣。樂應奎特別注明“又于各篇之末,約為一贊,要而備,簡而明,精而不詭,予以是知文之思致備而品式昭也”[42],認為贊,“要而備,簡而明,精而不詭”,指出了贊在結構和內容上的特點。
明人對《文心雕龍》中的贊態度也不一致,《宗經》篇贊云:“妙極生知,睿哲惟宰。精理為文,秀氣成采。鑒懸日月,辭富山海。百齡影徂,千載心在?!睂Υ藯钌髋疲骸鞍冽g影徂二句,奇句也。諸贊例皆蛇足,如此麟角,固不一二”,其言下之意是全篇五十篇贊文除這一篇外,皆是畫蛇添足,猶如贅疣,并無實際的意義和用途。對于楊慎的意見,曹學佺并不認同,批云:“楊批點未必然?!蓖ㄟ^以上列舉,可知《文心雕龍》中的“贊”已經引起明人的關注。[43]
四 序跋中的宣傳意識
明代出版業發達,業界競爭激烈,官方刻書、書坊刻書實用化和商業化特征顯著,書業廣告進入了繁榮時期。作為廣告的一種,圖書廣告兼具商業廣告與文化廣告的雙重屬性,但也有其獨特之處。有學者指出:“明代圖書出版者(或銷售者),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向大眾廣泛傳遞圖書產品信息,旨在促進銷售的營銷傳播活動,與現代書業廣告的區別是,它沒有廣告代理,無須支付廣告費用,是一種松散的、自發性的傳播行為?!?a id="w44">[44]明代《文心雕龍》序跋中已經有了廣告意識的端倪。長期以來,《文心雕龍》的研究者多從文學的角度看待序跋,然而在明代,圖書作為商品融入了市場,尤其是中后期,書坊為了擴大發行,獲取利潤,采取多種的廣告手段,序跋也是其中之一。明人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云:“‘題跋’者,簡編之后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謂盡矣。其后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于末簡,而總謂之‘題跋’?!鳖}跋式廣告在宋代就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廣告形式,在官刻、家刻、坊刻中均有表現。[45]
序跋中的“廣告”意識對書籍的傳播意義重大。明代《文心雕龍》的出版者希望《文心雕龍》能夠具有好的市場價值和商業效應,研究者也希望它能被更多的讀者所關注,因此,此時《文心雕龍》的序,還具有“宣傳性”“廣告性”的特點。此處以馮允中的序言為例,因為它幾乎涵蓋了《文心雕龍》宣傳性的所有“廣告賣點”:
天地間物,莫奇于書;奇則秘,秘則不行,此好古者之所同惜也。有能于其晦伏之余,廣而通之,使不終至于泯沒,非吾黨其誰與歸?梁通事舍人劉勰撰《文心雕龍》四十九篇。論文章法備矣。觀其本道原圣,暨于百世,推崇其始,備陳其訣,自詩騷賦頌而下,凡為體二十七家,一披卷而摛辭之道具;學者如不欲為文則已,如欲為文,舍是莫之能焉。蓋作者之指南,藝林之關鍵,大可以施廟堂資制作,小亦可以抒情寫物,信乎其為書之奇也。[46]
第一,在明人看來,《文心雕龍》是指導寫作的“述作之金科,文章之玉尺”,尤其是書中對為文之“法”有具體的楷則,“大可以施廟堂資制作,小亦可以舒情寫物”,指導范圍幾乎涉及了所有的文體。如馮允中序言認為《文心雕龍》“論文章法備矣”,“學者如不欲為文則已,如欲為文,舍是莫之能焉”。樂應奎則言其“各篇之中,而文之各法俱詳”。同時,以“原道”“征圣”、“宗經”為核心思想的《文心雕龍》在意識形態和具體應用上也與明代科舉的要求相契合,而這也是對《文心雕龍》賣點的宣傳。
第二,利用學者名流的身份加強宣傳。信息來源的說服力和信息本身的說服力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序跋作者正是承擔了這種傳達信息的角色?!段男牡颀垺返男虬献髡叽蠖紝W術修養深厚,他們既是作品的閱讀者,也是闡釋者,他們的評價對消費者了解、接受作品具有促進作用。如載爾在序中言:“予嘗閉關卻掃,馳騁藝圃之場,文章自秦漢而上……圓融密致之體,峻結遒勁之格,足以啟多識蓄德之助,擅登高作賦之奇者,惟梁通事舍人劉勰所著《文心雕龍》一書?!?a id="w47">[47]這段序言先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和學養,還結合閱讀感受認為《文心雕龍》乃“藝圃之瓊葩”,其語氣同今天的廣告詞已無二致。
第三,版本也是書籍的重要賣點之一。明代爐火純青的印刷技術使書籍的版本出現多樣化的特點。版本因底本、???、刻工等因素的影響而有高下之別,因此,對版本的宣傳也成為書業廣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序跋的作者會在文中有意識地強調書籍的版本特色,如“方今海內文教盛隆,操斛之士,爭崇古雅,獨是書時罕印本,好古者思欲致之,恒病購求之難……嗚呼,此刻既行,世有休文,寧無同賞音者”[48]。雖然明代有很多所謂的古本、秘本是書商為牟利隨意增刪而成的劣本,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版本對書籍銷售的重要性。
第四,對比、并舉都是能引起消費者注意和激發消費者熱情的手段。程寬序言:“文之義大矣哉,魏文《典論》,隘而未揚;士衡《文賦》,華而未精。若氣揚矣而法能玄傳……劉子之《文心雕龍》乎”[49],將《文心雕龍》與其他書目并舉,指出《文心雕龍》兼具諸書之長而避諸書之短,以此來刺激閱讀者的購買欲望。
第五,宣揚“奇書效應”。明代對“奇書”“秘書”有特殊的偏好,各類文體都顯露出“奇”的特點,這在小說中最為顯著,如曾蓕在《剪燈余話》序中講“邇日必得奇書也”?!段男牡颀垺沸虬献髡呋蛴幸鉃橹?,或受其影響,在序中也特別強調此書的奇和秘。如馮允中序:“天地間物,莫奇于書,奇則秘,秘則不行,此好古者之所同惜也……信乎其為書之奇也?!?a id="w50">[50]張之象則說:“自非博極群書,妙達玄理,頓悟精詣,其孰能興于此耶”,將《文心雕龍》的“奇”直接解釋為“天解神授”。
總之,明代《文心雕龍》序跋作者具有明確的“廣告”意圖和宣傳目的,從某種層面上講,這對《文心雕龍》的傳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