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敵人屯糧你屯槍,敵人家就是你糧倉。
造這些寶船巨艦怕沒錢?找那些洋鬼子拿不就成了!
朱祁鈺前世之時,洋鬼子們起初不也沒什么錢嘛。
還是后面去了某清,領了老佛爺的百億補貼,一個個的這才翻身農奴把歌唱。
當然了,風水輪流轉,這種好事,這一世自然也該輪到咱大明了不是?
先把這南洋艦隊整備好,回頭去南洋把那些作物拉回來,發展一波民生。
接下來再是東洋,北洋,在亞洲這邊徹底的站穩腳跟。
最后再去西方那里,跟他們來上一番“友好”的交流。
讓咱種花家未來的老百姓嘛,也體會體會人西方發達地區的日子。
“陛下,靶船已經備好了!”
幾人說話間,負責督辦此次驗船事宜的侍衛上前說道。
經過了個把時辰的航行,寶船已經駛離了干船塢,來到了一片開闊的水域。
這次的驗船之旅,朱祁鈺要查看的,可不光是這寶船的本事。
還有被蔣彥改造過的艦載版的紅夷大炮,這玩意,那可是未來大明在海上爭霸的最大底氣。
“好,點火試射!”
如今改良之后的艦載大炮,體型和重量減輕了大半不止。
也正因如此,在這寶船之上,一共塞下了左右各十八,整整三十六門。
密集而整齊劃一的黝黑炮管,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散發著致命的氣息。
隨著朱祁鈺一聲令下,倉中炮手立刻裝填好了炮彈,瞄準之后,點火射擊。
“砰~~~”
數枚漆黑碩大的炮彈齊射而出,在半空之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
片刻后,精準的落在了遠處的靶船之上。
“轟!!!”
炮彈擊中目標瞬間爆開,隨著一聲巨響,將靶船炸的是支離破碎。
“我去!”
“蔣彥,我怎么瞧著,這縮小了之后的大炮的威力,怎么還不減反增啊!”
靶船離寶船不下三百余丈,肉眼望去,不過是人一般大小的目標。
這么遠的距離,數炮齊射,每一枚都命中了目標,這本就讓朱祁鈺有些震驚。
然而更令他意外的是,這新型的大炮,明明是縮小了口徑,減輕了自身的重量。
按理來說,一炮打過去,威力也應該減小了不少才是。
可望著眼前化為了灰燼的靶船,這威力,別說減輕了。
甚至比陸版的紅夷大炮的威力,還要再大上幾分!
“嘿嘿,起初完成了船載大炮的改造之后,臣發現威力減弱了不少。”
“于是臣便自作主張,將炮彈也跟著改造了一下,把里頭的黑火藥換成了性子更烈的白火藥。”
“雖說造價是高了那么一丁點,但爆炸開來的效果,確實強了不止一倍啊。”
蔣彥聞言嘿嘿一笑,他雙手插在腰間,說著,臉上滿是自豪。
雖說眼下各國戰船,都是木制而成。
一枚炮彈打過去,威力大些小些,都足以令對方喪失戰斗力。
但望著改進之后,威力縮水了的新型大炮,蔣彥是渾身哪哪都不得勁。
這世上的真理,那都在大炮的射程范圍里頭。
要是不能一發入魂,直接震懾敵軍。
那咱大明還怎么以德服人?
想到這里,他當即決定,著手提升大炮的威力。
由于不能增加大炮的重量,起初他也是犯了難。
不過偶然間,他想起先前朱祁鈺和他聊過的鳥銃改進一事。
朱祁鈺當時的一句,無法升級鳥銃的傷害,那不妨提升彈丸的傷害,讓他大受啟發。
既然大炮無法改動,那不妨就從炮彈上做做文章嘛!
家中世代做炮竹生意的他,將目光放在了炮彈的火藥配比之上。
將原先性子不夠猛烈的黑火藥取下,代替而上的,是全新配比,性子無比猛烈的白火藥。
這玩意一旦炸開,威力無比驚人。
即便是放在這口徑更細,炮彈更小的船載大炮上,也能發揮出比肩紅夷大炮的威力。
“那若是陸用的紅夷大炮,也用上這種火藥,威力豈不是還要更上一層樓?”
朱祁鈺聞言有些訝異,片刻之后,想到了些什么的他,臉上突然浮現一抹驚喜之色。
“對,陛下明察,臣正打算說這事呢。”
“紅夷大炮炮膛更厚,口徑更寬,炮彈自然也更大一圈。”
“更大的炮彈也就意味著能裝填更多的白火藥,威力較之于原先,不下二倍!”
蔣彥點了點頭。
其實早在完成了炮彈的升級之后,他便著手實驗了一番。
在紅夷大炮上用上這種炮彈,其威力堪稱令人膽寒。
不夸張的說,一發過去,前方那是一片火海。
也算是當時瓦剌也先那些人運氣好。
要是他早點弄出這玩意來,當初在北京城外的時候,就得給那幫孫子當場火化了不可。
。。。。。。
寶船下水一事,進行的相當順利。
無論是這主船的本身,還是改造之后的大炮,都讓朱祁鈺十分滿意。
隨著十余艘寶船的完工,一直在運河旁邊,用木筏做著模擬訓練的兵部將士們,也算是迎來了實訓的機會。
海上顛簸,若是不加以訓練,尋常人上去別說作戰了。
怕是風浪大些,就得暈的站都站不穩。
不過好在兵部尚書于謙本就是出身江南,從小水性不俗。
在他的統籌之下,本就模擬了幾個月的明軍將士,很快就適應了船上的環境。
一連數月而過,眼下大明的南洋艦隊,已然是初具了雛形。
景泰三年,立秋。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身上大多都添了幾件御寒的衣物。
轉眼間,距當初朱祁鈺臨危受命,登上這皇位,已然是過去了一年。
這一年的光景里,朱祁鈺雖說是平息了瓦剌也先,以及太后孫若微這些內憂外患。
但大明眼下,則還是面臨著糧食減產的這種根本危機。
“中原一帶的災民,安撫的怎么樣了?”
望著堂下群臣,面容較之于去年成熟了幾分的朱祁鈺,開口問道。
今年夏天,中原一帶連連干旱,糧食減產進一步加劇,造成了多地的饑荒,不少百姓受災。
“朝廷的賑災糧一月之前便已送到,受災百姓眼下安好。”
“不過,各處糧草存糧均已不多,若是明年繼續干旱,只怕...”
內閣首輔陳循欲言又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