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來自魔鬼的誘惑
- 1846美國大亨
- 多筆多
- 2135字
- 2025-04-08 07:50:00
麥考林呆呆坐在辦公椅上,無法言說的羞辱像海浪一般,麻木的看著正義女神。
一把冰鎬,靜靜的懸掛在上面,仿佛無聲的嘲諷。
“取下來?”
凡人玷辱了神靈,麥考林很想取下來。
可同事們不這樣想,他們被雨果的話語誘惑,懷揣著好奇心,紛紛湊過來,觀察女神新的“武器”。
魔鬼的話語蠱惑人心,同事們不僅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反而懷著羨慕的神情,紛紛恭喜麥考林,有歷史性的時刻被記錄,說不定在百年后,歷史書上有其濃墨重彩的一筆。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等等高校的法律教材,都會提及今天。
“謝...謝!”麥考林艱難的說道。
他感覺紐約冬季好不容易撕開云層的陽光,是那么的刺眼,好想找個地方靜一靜。
法院外。
采冰人的生活重點是在哈德遜河的冰面采集冰塊。
送禮物是點綴,生活還需要繼續。
雨果走出大門,遠遠聽見人們熱烈的討論著什么。
凝神細聽,啤酒,美金,姑娘等詞匯,伴隨寒風,灌進耳朵。
“這么快?”雨果問道。
“可能是第一次接受禮物,麥考林法官心神不寧,不是采訪的時候。”安德魯眼神流轉,深深的看了雨果一眼。
雨果聳聳肩:“第一次,可以理解,以后就好了。”
“速寫畫師和雕版師傅的錢。”雨果閃電出手,掏出10美金,放進安德魯的上衣口袋。
哪里都需要錢,哪里都要用錢,到底誰說的美金值錢,雨果很想問問他,站出來,回答我。
“不需要,這是大新聞,歷史性的一刻,這筆費用報社會承擔。”安德魯連忙拒絕。
只見他抬起比雨果大腿還粗的手,伸向上衣口袋。
雨果連忙制止,在對方不解的眼神中,嚴肅的說道:“昨天在你屋里,我觀察了下,按照記者的收入水平,你不應該這么拮據。”
“那是因為......”
雨果抬手打斷:“我明白,可你知道嗎,為我發聲,不可使其凍斃于野。”
“先生,你實在太高尚了。”安德魯鐵塔一樣的漢子,眼中有一絲熱淚。
看著對方露出一副終于有人理解我的表情,雨果聳聳肩,對于不收工廠主“車馬費”的記者,他很有好感,這樣的人,不多了。
格拉梅西公園。
雨果輕輕亮出證件,在巡邏警員驚訝萬分的目光中,輕輕推開籬笆。
站在32號別墅前,深吸一口氣,像一位紳士,輕輕敲擊橡木大門。
工匠精巧的工藝在這一刻體現,沉重的橡木門緩緩打開,沒有發生一絲聲響。
“你找誰?”仆人警惕的問道。
“這里一定是麥考林法官的家。”雨果扶住帽沿,非常紳士的打著招呼。
“我是《紐約論壇報》的安德魯記者。”雨果拿出證件,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老爺不在家,你可以去法院找他。”
“你誤會了,我并不是采訪麥考林法官。”
雨果伸出手,抵住橡木門,在仆人不解的目光中,接著說道:“可能你還不知道,就在剛才,麥考林法官接受了工人們的禮物,可因為是第一次,他很激動,沒有辦法接受采訪。”
“那你可以等明天。”仆人不滿的說道。
雨果干笑兩聲,暗道:“我想做什么,沒人能攔得住。”
然后對著屋內呼喊道:“我母親曾經告訴我,每一個偉大的丈夫身后,都有一名偉大的妻子,所以我想采訪塞西莉亞女士。”
“小姐不會接受采訪。”仆人大驚失色,對木門使出更大的力氣。
開玩笑,塞西莉亞是一名卓越的貴族小姐,怎么可能拋頭露面,接受報社的采訪,而且還是傾向性很強的《紐約論壇報》。
“為什么不問問塞西莉亞女士本人。”雨果質問道。
仆人瞪大雙眼,不可置疑的看著對方。
問問小姐本人?
天啊!
上帝啊!
一位已婚女士,能不能接受采訪,應該問她的丈夫。
仆人不再遵守待客之道,一只手抽出木門上掛著的長棍,準備給無禮的記者,重重一棒。
“讓他進來!”
房間內,塞西莉亞的清脆如黃鸝的聲音響起。
“這不合規矩。”仆人拒絕。
“我說,讓他進來。”塞西莉亞重復道。
雨果推開仆人,大步進屋內,看向窗戶邊。
塞西莉亞穿著一件紅色絲絨長裙,雪白的領口繡著白色蕾絲邊,腰間系著黑色絲帶。
長裙寬大的裙擺,令人看不清高挑身材下的雙腿。
“有故事!”
雨果敏銳的察覺到,屋內有一股低氣壓,而氣壓的中心,就是美麗的女士。
“我想聽聽,外面的人,對麥考林是如何評價。”塞西莉亞指著旁邊的羊羔皮沙發。
“正義的法官,工人們的朋友!”雨果贊美到。
接著毫不客氣的坐上去,精致名貴的皮毛,并沒有預料中的舒適,雨果扭扭腰,感覺沙發是根據人的身高,特意制作。
“還有呢。”塞西莉亞追問道。
雨果察覺到對方臉上有一絲莫名的情緒,細細品味后,總得不到要領。
不過他沒忘記目的,收斂心神后說道:“美麗的女士,我是來采訪一位偉大的妻子。”
“偉大?”塞西莉亞輕笑兩聲。
這個詞語,不是拿來形容女士,女人們應該用美麗、乖巧、順從、優雅、得體......
雨果神情堅定,鄭重的說道:“是的,我母親曾經說過,男人們的成功,離不開妻子在背后默默付出。”
“先生,你不像是一名記者。”仆人聽著宛如魔鬼的低語,頂著氣壓的中心,鼓起勇氣,開口批判道。
“給這位先生準備一杯威士忌。”塞西莉亞不滿的說道。
偉大!
這個從來不應該出現在她身上的詞匯,在這一刻,令心中某一處,泛起漣漪。
麥考林遠渡重洋,來到紐約求學,頗為“拮據”的生活,令他的大學生活除了書本,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按照擁有金錢的數量,大學畢業后,哪怕運氣好,進入紐約的法院,也要一步步飽受煎熬,在50歲之后,才可能成為一名法官。
但正是因為她不顧父母的反對,義無反顧的支持,英格蘭鄉下牧師的孩子,才能在不到35歲,成為司法之星,成為所有人羨慕的焦點。
偉大!
在這一刻,在魔鬼的誘惑下,塞西莉亞認為這個詞,理應形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