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岳飛學藝 一
卻說湯陰人岳和以農(nóng)為業(yè),勤儉節(jié)食以濟饑者。耕者有侵其地界,岳和即割與之,亦不與辯。人借錢谷有負其債者,岳和也不索齲,由是鄉(xiāng)人皆感德之,其妻姚氏尤賢。姚氏生岳飛時,有大禽若鵬飛鳴室上。岳和年將半百生了兒子,自然快活。
這天陳摶老祖變了個道人,搖搖擺擺來到莊門首,向著那個老門公打個稽首道:“貧道腹中饑餓,特來化齋,望乞方便。”門公道:“老師父請坐,待我進去與員外說一聲。”說罷就走到里邊叫道:“員外,外邊有一個道人,要求員外一齋。”岳和道:“快去請他進來。”
門公答應一聲,走將出來,叫聲:“師父,員外請師父到里邊去。”老祖道:“難得,難得!”一面說,一面走到中堂。
岳和見道人鶴發(fā)童顏,骨格清奇,連忙下階迎接。到廳上分賓主坐下。岳和道:“師父,寒荊產(chǎn)了一子,恐不潔觸污了師父。”老祖道:“‘積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請問員外貴姓大名?”
岳和道:“弟子姓岳名和,祖居在此。因弟子薄薄有些家私,耕種幾畝田產(chǎn),故此地人都稱我為岳員外。不敢動問老師法號?”老祖道:“貧道法號希夷,云游四海,到處為家。今日偶然來到貴莊,正值員外生了公子,不知員外可肯把令郎抱出來,讓貧道看看有什么關煞。”岳和就雙手抱將出來。道人看了贊不絕口道:“好個令郎!曾取名字否?”員外道:‘小兒今日初生,尚未取名。”老祖道:“貧道斗膽,替令郎取個名字如何?”員外道:“老師肯賜名極妙!”老祖道:“我看令郎相貌不凡,長大了必然前程萬里,就取個‘飛’字為名,表字‘鵬舉’如何?”員外聽了大喜,再三稱謝。這時老祖看見天井內(nèi)有只大花缸立于階下,便道:“三日之內(nèi),若令郎平安,不消說得;若是有甚驚恐,可叫夫人抱了令郎坐在那只大花缸內(nèi),方保性命。切記吾言不要忘了!”岳和連聲道:“領命,領命!”那老祖告別飄然而去。
且說到了第三日,岳和家里掛紅結彩,親眷朋友都來慶賀。忽然一聲響亮,頓時天崩地裂,滔滔洪水漫將起來。岳和忙將姚氏和岳飛放入缸內(nèi),自己扳著缸口,眼看就要翻沉。姚氏在內(nèi)大哭道:“這事怎處?”岳和道:“夫人!此乃天數(shù)難逃!我將此子托付于你,仗你保全岳氏一點血脈,我雖葬身魚腹,死亦瞑目!”說罷手略一松,岳和立即沉入水中不知去向了。
那姚氏坐在缸中隨水漂流,直淌到河北大名府內(nèi)黃縣麒麟村。那村中有個富戶姓王名明,夫人何氏,夫婦同庚五十歲。這日見了姚氏母子,忙將他二人救起養(yǎng)于家中,不知不覺過了五、六年。
這天岳母叫道:“飛兒,你今天去買些紙筆來,我來教你識字。岳飛道:“媽媽,不必去買,孩兒自有紙筆。”岳母道:“在哪里?”岳飛道:“待孩兒取來。”即去取了一個畚箕,到水口邊畚了一箕的河沙,又折了幾根楊柳枝,做成筆的模樣走回家來,對媽媽說:“媽媽,這個紙筆不消銀錢去買,再也用不完的。”岳母微微笑道:“這倒也好。”就將沙鋪在桌上,岳母將手把了柳枝教他寫字。把了一會兒岳飛自己也就會寫了。
且說王明的兒子王貴,年紀雖只有六歲,卻生得身強力大,氣質(zhì)粗魯。一日同家人王安到后花園中游玩,看見石桌上擺著一副象棋。王貴問道:“這是什么東西?”王安道:“這個叫做‘象棋’,是兩人對下賭輸贏的。”王貴道:“怎么算贏了?”王安道:“誰吃了對方的將軍,就算誰贏。”王貴道:“這個何難。你擺好了,我和你下一盤。”王安就把棋子擺好道:“小官人請先下。”王貴一下子就用自己的將軍吃了王安的將軍。王安道:“將軍走不出的,我來教你規(guī)則。”王貴道:“放屁!做了將軍,怎么就走不出了?你欺我不會,反來騙我么?”拿起棋盤望王安頭上就打。
王安被打得頭破血流,捧著頭轉身就走,王貴隨后趕來。王員外看見王安滿頭鮮血,問其原故。王安將下棋的事稟說一遍。王員外遂將王貴頭上一連幾個栗爆。王貴飛跑著逃進嫡母房中。
王員外不肯罷休,怒沖沖地趕來再打,王夫人就在門口攔住道:“你這老殺才!今日說無子,明日道少兒,硬要討妾,才生得這個兒子,現(xiàn)在動不動就要打他。罷!罷!我與你拚了命罷!”一頭望員外撞來。王員外被撞后跌了一跤,轉身來到中堂,悶昏昏沒個出氣處。
一會兒張員外來了,王明說起剛才的事,仍然有些怒氣。張員外道:“大哥,不要說起!小弟因步履艱難,為此買了一匹馬養(yǎng)在家中,代代腳力。誰想你侄兒張顯天天騎了出去玩耍,今天把人都踏傷了,抬到門上來吵鬧。這畜生如此胡為,我就責了他幾下,你弟媳護短,把我的臉都抓破了。我氣不過,特來告訴大哥。”
王明尚未開口,又一個人氣喘噓噓地叫將進來,二人抬頭觀看,卻是好友湯文仲。
湯文仲氣得出不了聲,停了一會才說:“大哥!二哥!我告訴你們:有個金老兒夫妻租著小弟門首一間空房,開個湯圓店。你侄兒湯懷天天去吃,也不給錢,有時還帶人去吃。那金老來告訴小弟,小弟賠了他銀子,又把這畜生打了幾下,誰知你弟婦要死要活,用搟面杖打我!這口氣無處可出,特來告訴大哥、二哥!”三個人個個氣惱,又沒辦法。
正無可奈何,門公進來稟說:“陜西周侗老相公求見。”三人一聽大喜,一齊出外相接。到廳上見禮坐下。王明道:“大哥久不相會,今日甚風吹得到此?”周侗道:“老夫有幾畝田產(chǎn)在這里,特來算算租金,順便望望賢弟們,就要返回去的。”王明道:“難得老哥到此,自然盤桓幾日。”忙叫廚下備酒接風。
卻說金臺是北宋時期首屈一指的武學奇才,由他自創(chuàng)的金臺拳法,步法嚴謹,攻守兼?zhèn)洌胺Q拳法界的一大利器。
在民間素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的說法,分別指的是項羽、李存孝、金臺。
金臺原本姓白,其生父將他過繼給了自己的好友金沛然,這才改名為金臺。但是小金臺很不走運,10歲那年繼父母就過世了,所幸法慧禪院里一位叫做蛋子僧的僧人收留了他,并教他武功,這才沒有餓死街頭。
后來年紀稍長,金臺開始獨闖蕩江湖,金臺曾在河北一帶遇險,恰好田七出手相救,田七免費教他武功,金臺的武藝又精進不少。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西夏第一武士“黑風”來中原打擂,打了很多天都沒有對手,非常狂妄。這時金臺出場,三下五除二就打死了“黑風”,大長了中原武林的威風。
宋英宗非常高興,特地封他為皇城殿上御教師,成為大內(nèi)保鏢總教頭,并賞賜白銀十萬兩。
從那場擂臺之后,金臺開始了暴走模式,創(chuàng)下了七十二個擂臺不敗的空前記錄,一雙鐵拳從南打到北,未逢敵手,因此獲得了“拳不過金”的稱號。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實行變法,他怕遭到眾多官僚的報復,所以請金臺做自己的貼身保鏢。有這么一位戰(zhàn)神在身邊護衛(wèi),自然沒有人敢來動他,王安石這才放心地實行變法。
一個武林高手,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極致了。而他就是周侗的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