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5章 西夏王朝 一

  • 大宋風云
  • 洪劉華
  • 3696字
  • 2025-04-22 14:05:03

第85章 西夏王朝 一

卻說唐末黃巢起義爆發,黨項首領拓跋思恭積極響應唐王朝的號召,率數萬部眾不遠千里赴長安城救駕。唐僖宗很感動,在叛亂徹底平定后,立即詔封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夏國公,并賜姓“李”,從此李思恭及其后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黨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正式領有銀州、夏州、綏州、宥州與靜州等五州之地。

李思恭家族定居夏州不到二十年,唐帝國就滅亡了。終唐一世,尚未真正壯大的黨項人始終對這個偉大的王朝效忠,如今,它壽終正寢了,黨項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

經過兩百多年的建設,平夏地區非常富饒。宋太祖雖削奪藩鎮兵權,但對西北少數民族依然寬宥,“許之世襲”。

當夏州節度使李繼捧上臺后,情況有所變化。李繼捧因不能解決家族內部矛盾,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親率族人入京朝見宋帝,自愿獻出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地方。

李繼捧的族弟名叫李繼遷。李繼遷“生而有齒”,“勇悍有智謀”,十一歲時李繼遷率眾出獵,遇到一只猛虎,隨從嚇得不知所措,李繼遷令屬下躲在林中,他自己爬到一顆大樹上,將猛虎射死。

李繼遷因此名噪一時,當時的府主大王李克睿很愛惜他。

北宋乾德年間,趙匡胤派王全斌平蜀,卻一直攻不下雅州和黎州。此時曹光實家族被他仇敵的軍隊包圍,他背著母親破門而出,揮戈突圍異常勇猛,敵人都避開不敢接近。他逃走后,曹家三百多人被殺。曹光實背著母親到成都,獻上雅州地圖,希望報仇雪恨。王全斌命他帶兵攻打雅州。在攻下雅州和黎州后,曹光實就任雅州和黎州第一任知州,并兼任都巡檢。后來趙匡胤經常派他到全國各地平亂。

雍熙元年九月,曹光實夜襲李繼遷,攻破李繼遷的族帳,并俘虜了李繼遷的母親和妻子、牛羊等戰利品“以萬計”。

李繼遷不是曹光實的對手,于是到城門外詐降。曹光實信以為真,僅僅帶了百余騎隨從前往,在葭蘆川遭到李繼遷突襲,曹光實力戰不支殞命沙場。他侄兒曹克明搶回了他的遺體。曹光實時年55歲。

李繼遷的母親被宋軍俘虜。這個消息報到朝廷后,太宗就想處死這個老太太,以懲戒那些與朝廷作對的人。當時寇準正擔任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副使,太宗單獨召見了寇準,跟他商量此事,準備在邊境上大張旗鼓地把李繼遷的母親殺掉。

寇準從太宗處回去時,經過宰相的辦公地,呂端猜想可能是要與他商議大事,就對寇準說,邊境上的日常事務,我沒必要知道。如果是軍國大事,我位居宰相,你應該告訴我。雖然不是軍國大事,但寇準也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呂端說,這樣做好像不太合適,請你暫緩處理,我去找皇帝說說。他來到太宗面前說了一通道理:從前楚漢相爭時,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母,想要把他們在陣前用鍋煮了,可是劉邦說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湯喝吧。做大事的人不會顧慮到他的父母,更何況李繼遷這樣的蠻夷叛亂之人呢?陛下今天殺了老太太,明天就能捉住李繼遷嗎?如果捉不住,那只能結下怨仇,更堅定他的反叛之心。

太宗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問他,那你說應該怎么辦呢?呂端說:不如在延州(陜西延安)妥善安置老太太,對李繼遷實行攻心戰,雖不一定能招降,但他母親總還在我們的掌握中。太宗連連說好,多虧了你,幾乎誤了國家大事。后來李母病死在延州。

從太平興國七年到雍熙元年三年中,李繼遷一直處于打游擊狀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李繼遷重返銀州,自稱定難軍留后,并封一些虛銜籠絡其他各部酋長。豪族野利氏還把女兒嫁給他。李繼遷又在黃羊坪聚集力量。

看上去局勢一片大好,但蕃部又哪能打得過宋國的正規軍呢?濁輪川之戰,在王侁李繼隆的攻勢下,李繼遷慘敗,追隨的酋長也或死或降,李繼遷被迫放棄銀州出逃。

縱觀局勢,李繼遷決定依附契丹做小弟,借力打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雍熙三年二月,李繼遷向契丹稱臣。遼國也想借李繼遷的勢力牽制宋國,一拍即合。遼帝授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

為了鞏固聯盟,十二月,李繼遷又向契丹請婚,遼帝又痛快地許以宗女。

李繼遷依靠契丹,肆無忌憚地侵擾宋國邊境,成為宋國西部的威脅。

宋國無奈,打了他跑,走了他回來,只好改變策略,詔諭李繼遷歸順,李繼遷不肯上當,越發頻繁地侵擾邊境,還屢屢得手。心胸狹窄的趙光義就多心了,認為在朝的李繼捧向族弟李繼遷泄漏朝廷事。

李繼捧被遷到崇信軍,地方狹小位置偏僻還沒有實權,心里不痛快,覺得在這里不受信任還不如回到老家去。就向趙光義提出愿意回去招降李繼遷。趙光義立即批準了李繼捧的請求。

李繼捧本來就因為群情不附才被迫入朝的,李繼遷威望已經大漲,讓李繼捧去招降李繼遷豈不是笑話?

所以李繼遷根本不鳥李繼捧,但李繼捧卻上書太宗說,李繼遷已經悔過歸順朝廷,請賜官職給他。

這樣的大瞎話太宗也信了,授李繼遷銀州刺史,充洛苑使。李繼遷正忙著娶遼國的公主呢,他當然不接受宋國的官職。李繼捧只好自娛自樂。

端拱二年三月,遼國終于把義成公主嫁過來了,還賜馬三千匹。

李繼捧繼續自娛自樂,他一會兒說李繼遷侵擾邊境自己艱辛防御,一會兒又說擊降宥州御泥布、啰樹等二族。趙光義也不核查真偽,加李繼捧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90年十月,李繼遷圍攻夏州,李繼捧狼狽逃走。十二月,契丹封李繼遷為夏國王,這是定難軍初封國王。

接著趙保忠【李繼捧】和趙保吉【李繼遷】兄弟倆開始玩腳踩兩只船左右通吃的游戲:你介紹我到宋國,我介紹你到遼國,互相得利左右逢源悶聲大發財。

李繼遷很忙碌,這邊對宋國請求陜西互市,那邊對遼國遣使入貢。還時不時地去騷擾宋國邊境一把。

趙光義大怒,第一次派大軍征討,李繼遷聞訊棄銀州奔走漠北,再一次亡命天涯。

宋朝削奪李繼遷的賜名,毀夏州城,遷民于綏州、銀州。

李繼遷反復叛降。每次投降,宋廷就會宣布他趙姓,一反叛就宣布剝奪。

李繼遷在“李繼遷”和“趙保吉”兩個名字中自由切換。我估計他在西夏用的是另一個名字,這兩個名字是專門用來應付宋廷的。

沿西平府一路向西,至祁連山腳下,是河西走廊的門戶涼州城。自有絲綢之路起,那里就一直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涼州,就相當于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然而,爭奪河西走廊竟最終導致了李繼遷的喪命。在一次與吐蕃回鶻部落的混戰中,李繼遷遭敵人暗箭射殺,卒年42歲。

李繼遷去世后,李德明在他靈前嗣夏王位,時年二十三歲。

李德明生下來就叫趙德明,從未叫過李德明,他執政24年一直作出一副忠于宋朝的姿態,所以從未被剝奪過“趙德明”這個名字。

不過史料為了閱讀方便,行文前后都會統一對一個人的稱呼,李家父子就采用“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這一套稱呼。

與李繼遷的勇猛狡黠相比,即位之初的李德明被稱為“弱子”,強調他不如其父那般鋒芒畢露。但事實上,這只是李德明的偽裝。據說在李繼遷過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德明基本是不梳頭的,連臉也很少洗,每天赤著腳,吃齋茹素。直到殺害其父的吐蕃首領潘羅支身死,李德明才恢復如常。

由于潘羅支死后西涼大亂,李德明趁勢奪下甘、瓜、涼、沙四州,徹底掐斷了中原與西域長達千年的聯結通道。在西域強大的經濟保障下,已占據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的黨項人很快成為遼、宋勢力的拉攏對象。

遼開泰十年(1021),遼圣宗搶先一步冊封李德明為尚書令、西平王。

宋真宗也派侍禁夏居厚前去頒詔,并賜給他錦袍、銀帶等物。

宋景德四年,李德明為表示對宋朝的誠意,獻上馬五百匹、駱駝三百頭,宋朝方面表示回謝,賜給奉廩,襲衣、金帶、器幣等物。

宋大中祥符元年,遼國遣使冊封李德明為大夏國王。同年宋朝降詔給李德明,封他為中書令,增加食邑一千戶。

不過李德明對這些封號都不滿意了!于是營建宮室,追尊李繼遷為皇帝,立李元昊為皇太子,立正妻衛慕氏為王后。

李德明先為其子李元昊娶母族衛慕氏為妻。為了結好契丹,又遣使向契丹請婚,契丹將宗室之女興平公主嫁給李元昊。

李元昊對父親的睦宋政策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朝用馬匹換取物品,因得到的東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斬首。李元昊對父親說:“從軍的人本來是從事鞍馬的,你現在將使臣殺掉,以后有誰肯被我們使用呢?”李德明見李元昊有這種見識,十分器重。

李德明死后,遼興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誼”封李元昊為西夏王。宋朝則授封李元昊為西平王爵兼特進檢校太師、定難軍節度使。但李元昊對宋、遼的封爵都不感興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事宋,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勉強受詔而心內憤憤,環顧左右大臣說:“先王大錯,有如此國,而猶臣拜于人耶!”既而利用設宴招待宋使臣的機會,在宴廳后傳出鍛礪兵器的鏗鏘之聲,給宋使制造精神威懾;在禮儀上又故意刁難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青年時期的李元昊,長了一副圓圓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鷹勾鼻子聳起,剛毅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中等身材,卻顯得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帶了百余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后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沓,耀武揚威。

邊帥曹瑋駐守陜西沿邊,想一睹李元昊的風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蹤。聽說李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等候以期會面,但總不能見到。后來派人暗中偷畫了李元昊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嘆:“真英雄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连城县| 宝坻区| 无极县| 徐水县| 北票市| 泉州市| 北海市| 成都市| 抚宁县| 武强县| 怀宁县| 潮州市| 柯坪县| 栾城县| 高要市| 思南县| 合川市| 武宣县| 西贡区| 五家渠市| 涞水县| 玉林市| 富锦市| 曲麻莱县| 红桥区| 马尔康县| 桑植县| 海兴县| 察雅县| 秀山| 定结县| 大丰市| 丰镇市| 盐池县| 蒙城县| 治多县| 北流市| 闻喜县| 沅陵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