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二王被殺 二
卻說王峻退出去后,郭威越想越氣,等到用膳之時,突感胃痛難忍,竟病倒床榻。郭威自知身體生疾,急召馮道、王樸、郭從義、李重進四位大臣進見。四人入宮,郭威令其賜坐床邊,馮道問道:“陛下往日龍顏美潤,但不知今日有何貴恙?”
郭威道:“皆是王峻對朕無理。朕念王峻征戰有功,對其處處容讓。偏偏王峻欺人太甚,妄想掌控左右重臣。速傳我兒柴榮,即刻進京主政。”
王樸問道:“少殿下入主中樞,只恐王峻阻撓,臣以為可先幽禁王峻,再招殿下入朝。”郭威遂按王樸之計,召王峻入宮進見。
王峻得知皇帝召見,以為郭威已采納啟用顏衍、陳觀二人為相,便欣然去往宮中。王峻來至內宮,郭威已端坐龍椅,馮道、王樸、郭從義、李重進分站兩側。王峻不知緣故,只是跪地叩拜。
郭威道:“王愛卿,朕以為顏衍、陳觀并非宰相人選,朕欲招皇子柴榮回京主政,愛卿以為如何?”
王峻聞聽心中一顫,奏道:“臣以為萬萬不可,殿下鎮守淮北無人可替,還是任用顏、陳二人為宜。”
郭威大怒,叱令左右將其拿下,拘住別室。且顧語馮道諸人道:“王峻是朕患難弟兄,朕每事曲容。偏他欺朕太甚,以至盡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一子,輒為所忌,百計阻撓。似此目無君上,何人能忍?朕亦顧不得許多了!”
馮道等略為勸解,請貸死貶官,乃釋峻出室,降為商州司馬,勒令即日就道。王峻形神沮喪,狼狽出都。
王峻雖然功高蓋世,但卻居功自傲,排斥異己,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終于咎由自取,落得個貶官的下場,而且是他要貶趙上交去做的商州司馬,趙上交沒有去,他卻自己去了。郭威還算照顧他,讓他的妻子去探望。王峻越想越氣,不久就死在了商州。顏衎、陳觀與王峻一黨,同時貶官。
當王峻心灰意冷前往商州時,柴榮從澶州出發,開始他全新的一段旅程,來到開封后,他被任命為開封府尹,封晉王。
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已經被正式認定為周皇朝的接班人。
這是一個及時的安排。這一年的秋天,郭威得了風痹病,癥狀還比較嚴重,痛起來連吃飯和走路都受到影響。而且藥也吃了、神也拜了、天也祭了,就是不見好。
躺在病床上的郭威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大限將近,是把天下交給柴榮的時候了。可在這之前,郭威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干。
自己的兒子威望尚輕,只怕上任之后壓不住一些人,在我死之前,有的人還是該辦了吧。
郭威說的是王殷。
劉承祐密詔誅殺郭威,王殷是第一個通風報信的人,沒有他,郭威的腦袋可能都掉了。王殷功勞是巨大的,所以分蛋糕時他分到了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侍衛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四大頭銜,過起了在鄴都的幸福生活。但是王峻被貶,王殷立即想到劉邦殺韓信來。且郭威在登上帝位前就是鄴都留守,知道鄴都官庫里有不少錢。可王殷覺得不夠,貪完了官家的又貪百姓的。這讓郭威很有些不爽,專門寫信批評王殷說:“朕起自鄴都,帑廩儲蓄,足支數年,但教汝按額課民,上供朝廷,已足國用,慎勿額外誅求,取怨人民!”王殷不以為然,苛斂如故。且所屬河北戍兵任意更調,毫不奏聞。
于是郭威貶王峻的同時,派人專程前往鄴都向王殷說明情況。
特別的招呼給特別的人。郭威的安撫無異于此地無銀三百兩。
王殷馬上體會到了領導的特別關照,他開始慌張起來。
成為領導懷疑的對象總是不好受的,想來想去,王殷只好打報告,請求在郭威生日那天進京,賀壽倒在其次,表一下忠心才是重要的。
“不行!”郭威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連個解釋的機會也不給?王殷愣住了,情急之下,連上三章,每次都得到同樣的答復。
于是王殷不等召喚,徑直進京了。麾下還帶著許多騎士,出入擁衛,烜赫異常。王殷身材高大,相貌威武,走路虎虎生威,實在有些京城老大的氣派。
適值周主有疾,得此消息,很是驚疑。又因王殷屢求面覲,并請撥給衛兵和兵甲,藉防不測。周主更有戒心,對王殷避而不見,且很久都不上朝,連五日一次的起居都省了。
又沒有楊玉環,君王干嘛不早朝?老郭怕是不行了!想到這點,王殷有些驚喜,可猜測是不行的,當年李從榮就吃過情報不準的虧。
一定要找個機會證實一下。
機會來了,王殷接到通知,下個起居日,大家照常入宮。
郭威力疾御滋德殿,召殷入見。王殷甫上殿階,郭威挺直身子,兩只眼睛直盯著他:
“朕聽說你最近在京城橫沖無忌,又索取兵甲,是想造反不成?”
王殷癱倒在地,郭威不聽他的解釋,呵斥完,旁邊就沖出待衛將他拿下。
當天,王殷被流放登州,登州在山東半島,那里有著名的重型監獄沙門島。
郭威舍不得王殷走這趟遠路,王殷剛出城門,郭威復著將吏赍詔,說他有意謀叛,可就地正法等語。王殷無從辯誣,只好伸頸就戮。一道冤魂投入冥府,與前時病死的王峻,再做陰間朋友去了。
王殷就這樣被殺死在汴梁城外。殺都殺了,那就善后吧!可郭威派去鄴都的鄭仁誨的確不是人,他竟看中了王殷的萬貫家財,殺人奪命……
不過郭威再也沒有力氣處分鄭仁誨了。在處置了位高權重的二王之后,郭威最后殺的一個人叫趙鳳。就是當年那個射殺進城搶劫亂兵的那個將軍。殺人是要理由的,不過皇帝要殺一個退體老干部,找理由實在太容易了,無非是叫人網羅罪名。但真正的目的永遠埋藏在郭威的心里。
但郭威還是跟一個人說了他的想法。躺在病床上的郭威對侍疾在側的柴榮說:“我聽民間傳言,姓趙的會奪我們天下。我看這趙鳳氣度非凡,可能應驗在他身上,所以我將他殺了,以保我大周朝千秋萬代,福壽永昌”這可以看作是郭威的臨終遺言。當然柴榮并沒有遵守這條遺言,有個姓趙的人不僅沒有被殺掉,反而被柴榮重用了。
周主既除二王,方免后憂,命皇子柴榮判內外兵馬事。改鄴都為天雄軍,調天平節度使符彥卿往鎮,加封衛王。徙鎮州節度使何福進鎮天平軍,加同平章事。鎮州一缺,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出任,澶州一缺,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出任。此外亦各有遷調,不可殫述。
卻說慕容彥超敗退兗州后,暗通南唐皇帝李璟北漢皇帝劉崇,意圖會兵討伐后周。郭威心中焦慮,遂將急報交于柴榮,柴榮看后問道:“父皇以為如何退敵?”
郭威道:“朕以為南唐兵強馬壯,若無南唐相助,兗州慕容彥超必不敢出兵。朕欲孤注一擲南征李璟。”
柴榮一笑言道:“父皇試想,南唐李璟雄踞江淮,有江南四十州,兵馬正盛,又據長江天險,并非輕易可取;慕容彥超據兗州之地,北連漢,南接唐,地處要沖,卻城少糧虧,當先滅慕容氏。”
郭威大喜,次日早朝,郭威降旨:命郭從義為先鋒,趙暉押糧,自己親率柴榮、石守信等五萬大軍,直逼兗州討伐慕容彥超。
郭威御駕親征,大軍來至兗州城下,但見慕容彥超率兵早已戰陣擺開。郭威陣前問道:“如今天下盡皆降周,慕容將軍何不盡早歸順,仍不失高官富貴。”
慕容彥超道:“郭威,豈不聞為臣者從一而終,焉有一臣保二主之理?”
郭威道:“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以前國家失德,少主信用小人,倉促之間召卿進京防衛。卿得到命令即刻奔馳進京幫助防守。就國難而不顧自身,聽到君王的召喚而沒有片刻拖延。最后天亡漢朝,兵散郊外,降兵敗將相繼而至,唯獨卿獨自回身為主盡忠,有始有終。所謂危亂見忠臣,疾風知勁草。如果當臣子的都能像你這樣,哪個皇帝不愿意信用呢。如果你對漢朝三心二意,必定不肯忠心于我朝。如果你因為這個而憂慮,就過分擔心了。希望你能夠盡心為國家做事,如此不僅黎民安寧,國家也將會強盛。你現在空有一片愚忠,就不怕被后世恥笑嗎?”
慕容彥超道:“我雖愚忠,卻不似你郭威篡奪漢室江山!”
郭威身側的先鋒郭從義聞言怒道:“呸!什么漢室江山,連沙陀祖宗都不認了。慕容彥超老邁糊涂,待我擒他。”郭從義催馬殺出,郭威傳令擂鼓助戰。慕容彥超展開一字點鋼槍,來戰郭從義。
二人大戰十個回合,郭從義且戰且退,忽聞趙暉道:“從義且退,待我戰他。”趙暉躍馬而出,又戰十個回合,亦不能勝慕容彥超。
郭威正急切之時,只見軍中有兩員小將出馬來戰,一個頭戴黃銅盔,身披黃銅甲,手中大鑌鐵刀,跨下一匹豹尾烏騅馬,長得圓臉青面,眉目分明,肩寬背厚,高有八尺有余;另一小將白面目秀,俊美倜儻,身有七尺開外,頭戴青銅燕翅盔,身披青銅鎧,跨下鐵鬃馬,手提一口雁翎大刀。兩員小將沖入陣中,高呼:“趙老將軍,小將來也。”趙暉調轉馬頭而回,見兩位小將揮舞兩口大刀困住慕容彥超。這二將是左一刀,又一刀,一刀接一刀,砍得慕容彥超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慕容彥超之子慕容繼勛見事不妙,遂令鳴金收兵。
郭威回到營中喜不自禁,召來兩位小將問道:“兩位小將軍姓甚名誰,何方人士?”
那青臉小將答道:“回稟陛下,末將姓曹名彬,字國華,河北靈壽人氏。”白臉小將答道:“末將姓潘名美,字仲詢,大名人氏。”
郭威道:“汝二人今日大敗慕容彥超功勞不小,朕加封曹彬、潘美為游擊將軍。”曹彬、潘美二人叩首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