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一首七言?
剛剛看到劉邈遞上的竹簡,周瑜還以為劉邈是在戲弄自己……
樂府詩自然需要音樂韻律去搭配,不過無論是“歌”、“行”,還是“吟”,大都是四言之詩。
即便是騷體,也多為四言,難見七言之說。
如今的七言,就算存在,也大都是七言通俗韻文。
比如《上郡歌》——
“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鈞,周公、康叔猶二君。”
再比如《急就篇》,更是先漢時期黃門令史游所作,乃是教學童識字的書本,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就好像是一個絕世美女見到有人要將一個光看上一眼就令人心里不適的丑漢嫁給自己一樣。周瑜反正第一眼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以為劉邈一是淺薄,二是無理取鬧!
可當周瑜讀出上面的內容時,他整個人卻都愣在當場!
七言之詩,竟然也能夠這般押韻?
韻律柔和,有騷體之美!
言語凝實,亦有樂府之實!
周瑜一時間顧不得此地是在孫堅的靈堂,再次朗聲高歌!
這下,即便是孫策這樣的粗鄙莽夫都能聽出味道!
無需音樂輔佐,單單以詩韻便有頓挫之意!
周瑜盯著最前面的“秦時明月”,更是喃喃自語——
“揚子云賦:欃槍為闉,明月為堠!劉使君之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征而未設關,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關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
“此雖慘淡可傷,但結句出人意表,有強漢之風骨矣!”
周瑜不知為何,在讀完這首詩后,竟然雙眼濕潤,有悲壯之情!
詩人之詞凡百,皆不忍盡、不敢盡、只有此一節尤不盡者,此《春秋》繼詩之旨也!
周瑜沒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內,竟然能看到,能聽見這樣的詩句!
激動、興奮,再到最后的惶恐。
“劉使君方才,要我為此詩作曲?”
“然也!”
周瑜突然雙手高舉竹簡,將其奉于頭頂之上,同時自己也是彎腰朝向劉邈。
“公瑾,實不敢從也!”
“別啊!”
劉邈還沒有說話,旁邊的孫策趕緊拉住周瑜。
“公瑾!我方才聽你念詩,其實也不是還不錯嗎?雖然這首詩的韻律、字數、風格都古怪了些,但是以你的才能,想必為此作曲應當還是一件易事吧?”
孫策不斷朝著周瑜擠眉弄眼!
可不能因為劉使君這詩寫的不好就拒絕劉使君啊!哪怕不看在劉使君的面子上,也要看在劉使君剛才帶來的錢的份上啊!
周瑜見孫策出來打岔,就知道這個山豬大抵是吃不了細糠,誤會了自己……
于是周瑜只能明說——
“劉使君這詩,我沒有資格為之作曲!”
“今日能夠見到此詩,便已是公瑾三生之幸!又如何敢為之作曲,玷污了劉使君的詩篇呢?”
周瑜是真的心中慚愧。
光那“秦時明月”四個字,就讓周瑜知道,作出這首詩的劉邈,其文學素養、眼界胸懷都遠在自己之上!
就好像……
周瑜本來是個村花,之前看不上的那個丑男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國之君!
這樣的男人,別說嫁與他為妻作妾,單單是站在其旁邊,都會讓人自慚形穢!
周瑜曉得,劉邈今日“秦時明月”之言必然能夠流傳后世,成為如《大風歌》、《長歌行》那樣的名篇!
而自己作的曲子,若是與這詩放到一起,大抵會被后代士人取笑,取笑周瑜自不量力,竟然敢為此詩作曲!
所以,周瑜為了不遺臭萬年,當即決定拒絕為此詩作曲!
旁邊的孫策、陳瑀表情都極為精彩。
“曲有誤,周郎顧”。
這句歌謠,可不是調侃。
整個淮南,乃至整個江東!整個揚州誰不知道,若是周瑜自謙自己的音樂造詣排名第二,那即便是王朗、華歆這樣的名士都不敢說自己第一!
這世上,還有他不敢作曲的詩?
陳瑀更是以可憐的表情看著劉邈。
他此時和孫策心中大抵都是一個想法——
“必然是劉使君這詩作的實在太奇怪,所以被周瑜給丑拒了……”
唯有劉邈一直看著周瑜。
他能從方才周瑜一系列的疑惑、震驚、彷徨中讀出周瑜是真的明白這首詩的韻律之美、立意之大。
方才“不配為此詩作曲”的話,還真不是搪塞之言。
“既然如此,那就不作曲了吧。”
周瑜自始至終,也一直在看著劉邈。
他此時,也同樣能夠從劉邈的眼神中看出,劉邈必定是真的領悟了自己的意思,聽到了自己的心聲!
所以當聽到劉邈沒有強求他作曲,周瑜立即如釋重負!
周瑜后背隱約有汗珠滑落。
雖已入秋,可他卻覺得自己現在無比火熱,就好似站在一捧赤陽旁邊!
其實從一開始,周瑜就覺得不太對勁。
他與陸康長子陸儁有舊,常常聽聞陸儁夸贊自己的侄兒陸議,說“伯言有社稷之才,只是為人謙遜,不先顯山露水,所以大家才沒有察覺到我陸氏族中還有這樣一匹千里駒啊!”
所以在聽說劉邈納了陸遜之母后,周瑜就一直奇怪,不知劉邈是因為僥幸者才撿了一個大漏,還是說劉邈真有識人之姿,如那伯樂一般挑中了陸伯言這匹陸氏良駒。
如果說在劉邈剛進門的時候,周瑜還不能看清劉邈的真實模樣,那通過這首詩歌,周瑜已經能夠確定,劉邈必然是確定是有大志向的梟雄!
被江淮士人嘲笑為“登徒子”、“好美婦”的劉邈,如今不過是潛龍在淵,在默默積蓄力量!
而這樣的人,一舉一動必有深意,顯然不可能是白白來到自己府上,還送上那么多的厚禮……
厚禮……
周瑜靈光乍現,仿佛想到什么,隨即不敢置信的看向劉邈!
之后,周瑜又馬上將視線投向旁邊還在那因為“得罪了劉邈所以有些惶恐”的孫策……
伯符!不好!
今日劉使君送來的,恐怕不是你父親的賻赗,而是你母親的彩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