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打秋棗
- 像孩子一樣天真地看世界
- 王鋒
- 1064字
- 2025-04-08 10:33:35
依依細(xì)數(shù)往昔,總有些滋味縈繞心頭,叫人難以忘卻。正如陶庵所云:“越中清饞無過余者,喜啖方物”,我心亦有一物,那便是秋日里的棗子,尤其是祖母院中那棵老棗樹上的秋棗。
秋棗,它自帶著一番甘甜的味道,那是一種清新淡雅,沁人心脾的甜。從古到今,秋棗就受人們的喜愛,大抵是這“棗”這個字,本就生得一份喜感,飽含美好的寓意,也因此獲得“木本糧食”的美名。
人的味蕾是有記憶的,我愛吃棗,也是從小時候開始的。那時的棗,不似市面上精心包裝挑揀的那般勻稱光鮮。它們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有的青中帶紅,有的紅得濃重,還有的半青半紅,掛在枝頭,像極了小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皮有些糙,肉卻格外醇厚,核小而脆甜,一口咬下,滿口生津,純粹而美好。
在無數(shù)個秋日午后,我與村子里一起相熟的二丫,拉帶著一根竹竿,立于棗樹下,搖搖晃晃地就開始了我們的“打棗大業(yè)”。二丫揮動起了竹竿,棗子便如雨滴般落下,噼里啪啦,掉打在地上,也“叮叮當(dāng)當(dāng)”地打在我們的腦門上、心頭上。我們縮著腦袋笑得“咯咯”地響,像水面激起的快樂音符。有時,棗兒落得太遠(yuǎn),我們就尋尋覓覓地半蹲著在草叢里移動,甚至為了幾顆成熟的秋棗心甘情愿付出一天工夫。
說起打棗的快樂,不僅在于吃,更在于一份純真的友誼,以及一段無憂無慮難以忘記的秋日時光。我們比試著誰打下的棗子更多,誰接得更準(zhǔn),在不經(jīng)意間,這純粹的真也溢滿心間。吃不完的棗,我們再拿母親粗布縫制的花圍裙兜著分給鄰居的姐姐、嬸嬸們,她們拿著棗兒再遞給我們一個饅頭或者零嘴兒。瞬間,我們便被愛意包裹,笑成了一朵花兒。
然而,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我們都已悄然長大。二丫早早嫁為他婦去了遠(yuǎn)方,而我也忙碌于自己平凡而忙碌的生活。那棵老棗樹,依舊年復(fù)一年地結(jié)果,卻再未有人與我一同打過棗。偶爾回老家,站在那棵滄桑的老棗樹下,望著滿樹的果實(shí),我心中不免涌起一陣酸楚。
近日,又到了秋棗自然所成之時,我偶得閑暇,帶著雜陳的心情決定獨(dú)自再去打次棗。竹竿依舊,棗樹也依舊,只是心境早已不同往昔。輕輕地?fù)]動竹竿,棗子紛紛落下,我撿起一顆棗子,放在嘴里,熟悉的味道瞬間喚醒了我心底的記憶。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與二丫并肩站在棗樹下,笑成了一朵花兒……
打秋棗,不僅是對自然豐碩果實(shí)的采摘,更是一種回憶,一種對逝去時光的懷念。那些關(guān)于秋日棗樹的記憶,關(guān)于我與二丫的友情,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填補(bǔ)了我內(nèi)心的荒蕪。
如今,每當(dāng)我品嘗到秋棗的甘甜,都會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想起與二丫共度的每一個秋日暖暖的午后。盡管時光已經(jīng)走遠(yuǎn),但那份純真的友誼和甜蜜的回憶,卻永遠(yuǎn)溫暖著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