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夜襲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2004字
- 2025-04-08 23:51:54
楊顯他想打嗎?
他也不想打啊,誰愿意用自家部曲傷亡,幫助他人攻取城池?
但是沒辦法啊,誠如所言,他們這趟貨物價值太過貴重,不能有失。
其中兵器、甲胄、鐵料不說,光是運來的綾羅綢緞、漆器、馬匹便價值不菲,要是無法與交趾完成交易,這趟損失不是他楊顯能承受的。
強行穿過賊人控制的都尉所?
不好意思,此地控扼水路,正好卡在幾條水路交合的節點,你船只能飛過去?
陸路更是無法避開都尉所,交趾不似內地郡縣,道路通達;相反,交趾到處都是原始森林,河流縱橫,小路獸道可能不少,但是南中至交趾的官道,卻只有一條。
所以,楊顯想要完成這次跟交趾的交易,都尉所是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
“當然,我也并非強令諸位必須拿下此城,攻城也并非兒郎們擅長之事……
誠如十五郞所言,調集一百人馬前去試探一番;能成,固然可喜,若是不成,即刻返回!
其余人做好警戒,看顧好貨物!”
楊顯為這次行動定下基調……
眾人起身應諾,出去準備了。
楊顯又讓人將桓方請了進來,倒不是剛才所說之事,不方便桓方在場。
完全是因為決策部署,就應該將外人排除在外。
桓方剛剛落座,楊顯便開門見山道,
“我已下令部曲出發奪取都尉所,不知能否成功;
一會四郎你便跟隨他們一起出發罷……
你自是不必參戰,只需在我家兒郎奪取衛所,將賊兵精力吸引過去之后,四郎你乘隙騎馬返回龍編,將此地狀況告知郡府……”
“都尉所能奪回,固然是好,若是無法奪回,需得說服郡府,出動郡兵接應與我……
此次貨物皆是我楊氏為交趾采購,其中價值四郎應該清楚,若是損失,非但我楊顯遭殃,你交趾恐怕也再難尋得如我楊氏這般有實力,又愿意為你們采購貨物的伙伴了!”
楊顯意思桓方自然清楚,這批貨品雖然攜帶著絹帛、蜀錦、漆器等奢侈品,但最主要的還是楊氏特意為士氏采購的兵器、甲胄、馬匹和鐵料,
若是都尉所未被楊氏部曲奪回,就需交趾郡府前來接應,不說奪回衛所,至少也要牽制住衛所賊人,把通往龍編的道路打通,讓貨物得以進入龍編。
否則就沒有后續合作了,交趾也就失去唯一得到兵甲鐵器的渠道。
桓方點頭應是,馬上出去便要跟著楊氏部曲出發。
不得不說楊氏部曲裝備實在太好,一百部曲盡皆著甲,各配短弩就不說了,竟然還有鐵甲五十副;
其中十人配馬槊,帶雙刀,顯然皆是極善于騎戰之人。
楊毅便是十人之一……
如此裝備精良,插上羽毛,說他們是朝廷羽林,都有人信。
此時天色盡墨,空中無月,是個偷寨襲營的好天氣。
百余人騎馬出城,朝著南面而去。
只是桓方總覺少了什么,聽見河水流響方才想起,趕緊打馬上前,提醒領隊之人:
“博遠隊領,我們不帶一艘船只嗎?”
那隊領奇怪問道:
“帶船何用?”
“隊領有所不知,北部都尉所護城河寬及三丈,深達兩丈,浮馬而渡恐難奏效。”
“唉……何不早說!”
“十五郎,速速回城問六郎造一只木筏……”
津市距離北部都尉所十五里,騎馬也就不到半個時辰。
在離北部都尉不足兩里時,所有人便都下馬步行,避免驚動城內賊人。
等靠近之后,眾人發覺完全白擔心了:
或許是寬闊的護城河給了他們足夠安全感,
遠遠看去,哨樓之上根本沒人;城墻之上倒是隨著火光跳躍,時而有人影晃動,顯然執勤之人在烤火。
城門水寨也無人看守,只是把船只都停回了城內水門……
這等戒備,怎么看怎么業余,他們是如何攻下津市和北部都尉的?
交趾兵事竟廢弛到這種地步嗎?
雖然看不上這群賊兵,但是該當心的還是要做好準備。
此次偷襲,楊氏所選路徑跟張超一樣,同樣自水門而入,畢竟沒有翁城,爭奪起來相對容易。
選了處隱蔽,且距離水門不遠的地方,便開始準備渡河,
渡河木筏頭尾都系有粗麻繩,方便木筏快速來回:
只要第一批人馬送過去以后,只需拉動麻繩,就能快速將對岸人馬運送過去,比劃動木槳快了不知多少;
同樣的,若是發現有詐,也可將麻繩栓于馬身,快速將投送過去的人馬撤退回來。
一切就緒,第一批渡河人馬為身穿鐵甲之人,即使埋伏,也不懼賊人,站穩腳跟。
順利將二十人運過護城河,在留下三人接應之后,其余人朝著水門摸去。
北部都尉所的水門為方便船只通行,寬約兩丈,高一丈,為絞索提拉結構。
也就是城門由厚實木板構成,關閉時城門是直接豎插在門框之中,開啟則需要用絞索將門扇吊起。
若遇狀況,需要關門,只需將絞索一松,城門瞬間便能關閉。
所以即便沒有甕城,只要把守得利,也極難攻破。
上次叛軍能攻破此門,全靠內應。
這次楊氏奪城,沒有內應,這道城門成便是他們需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但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這些叛賊忘了放絞索,城門竟然是吊上去的。
眾人見狀大喜,直接將木筏拉了過來,載上二十人,拿起船漿就朝里面劃。
誰知才剛進去,便襲來一波箭雨,打在鐵甲上一陣乒乒乓乓……
原來真有伏兵,這是請君入甕!
這時城門也落了下來,二十人頓時成了甕中之鱉。
城門下落,激起的水浪將木筏推向岸邊。
“鐵甲……他們穿的是鐵甲!”
在發現射出箭雨,擊中敵人打出的聲響不對后,立刻有人喊了出來,這是他們沒想到的:
“用長矛,將他們推進河里……”
喊話之人反應也快,立刻做出應對。
楊氏部曲聽聞大驚,若是掉進河里,哪還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