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花非花月夜
  • 4946字
  • 2025-05-03 00:01:00

回到李氏別院后。

李祺已經徹底調整好了心態,人不能為做不到的事情,而有心理負擔,那只會陷入無端的內耗之中。

他做不到,就培養兒子,兒子改變不了,就培養孫子,李氏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總有一日會出現一個張居正那樣的人物,攝政掌權,統御天下!

今日他小試牛刀,短短幾句話,就直接拉下來一位尚書。

回顧今日之事,沒有那么多的陰謀算計,實際上非常簡單,楊靖在循規蹈矩的斷案,在循著律法做事。

而李祺做事直達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在君主專制、皇帝獨尊的洪武朝,法律就是朱元璋的意志,楊葉王五案不是一件案子,關鍵不在于誰對誰錯,而是一項政治問題,楊靖用查案的思維去做,他就必死無疑。

因為在這件事中,楊家和茹娘有沒有婚約重要嗎?

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下怎么看待朝廷,看待皇帝。

李祺抓住了這一點,于是殺死了楊靖!

他不再想這些事,先檢查了李芳和李茂的課業,雖然他們不在系統的嫡系子弟中,但在現實中,他們就是李祺的嫡長子和嫡次子,所以他對這二人的教育還是非常上心的,至少以后不能拖他親生兒子的后腿。

李祺是典型的嚴父形象,他一出現,李芳和李茂頓時噤若寒蟬,自然不敢不認真學習。

檢查完李芳和李茂的課業后,李祺回到了書房,盤點接下來的局面。

雖然今天面圣時發生的事情很巧合,但殺楊靖本來就是李祺進宮的目的之一。

現在這個目標完成的比想象中還要順利,接下來可以去見一面楊靖,查查當初公府覆滅的幕后黑手還有誰。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接下來和朱元璋的問答,這才是真正的大事。

無論是出于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還是為了拿到更多的成就值,李祺都要不斷的做事,做大事,盡可能的影響天下的走勢。

他希望能夠利用朱元璋晚年時,愈發焦慮大明江山傳承的心理,在大明朝掀起一場“有大明特色的新儒學變革”思想文化運動。

這場思想變革的開端就是消除蒙元風俗弊病,而真正的目的則是清除異己!

所以楊靖一定會死在王五楊葉爭妻案中。

這是李祺鑄造出的針對舊文人的神劍,楊靖只是第一個死在這把劍上的人而已。

李祺提筆在雪白的宣紙上寫下幾個大字——

“蒙元舊俗”、“士林”。

在士林之后他重新劃了一條線,寫下“宗族”二字,用如血般的顏料重重打上×。

皇權不下鄉,或者說中央權力不下鄉,這是封建時代的弊病,宗族則是攔路虎,無論五十年,一百年,總要清算。

李祺盯著這幾個詞,又寫下了八個字——“文官政府”、“家族轉型”,而后標識為重點。

“朱元璋才智過人,他肯定能意識到我今天說的蒙元習俗的重要性,處理完楊靖,可能就會召我進宮,既然楊靖將死,那話術就要變上一變,再增添幾分成功的把握。”

李祺仔仔細細回憶著今日在奉天殿中之事,確定自己的表現沒有絲毫問題,終于舒了一口氣。

朱元璋疑心極重又喜怒無常,和他對話一定要謹言慎行、字字斟酌才行。

……

李氏別院這里安靜如常,刑部尚書府卻糟了大難。

楊靖前腳回到府邸,后腳錦衣衛緹騎就踏破了門檻,伴隨著圣旨宣下,滿院婦人啼哭,他直接癱軟在了地上。

沒做什么掙扎。

沒喊什么冤枉。

當今這位陛下,殺人相當果斷,一大批開國功臣都說殺就殺,何況自己呢?

他知道一定是李祺在宮中說了什么。

他有些懊悔當初的選擇。

但他更恨自己斬草不除根,一時猶豫,以至于有今日大禍。

他閉上了眼睛,任由錦衣衛將枷鎖扣在他的身上,府中下人以及家眷如水織流般被帶離。

夕陽的余暉照在他的臉上,耳中是女人、稚童哭泣嘈雜的聲音。

彌天大禍,一朝至。

楊靖突然想起了當日韓國公府七十余口也是如此。

他又想到,當初那些和自己共謀之人。

黑暗中有野獸顯出了鋒銳的獠牙,而獵物還懵然不覺。

呵……

嬴者顯耀,敗者亡!

至于王五、茹娘、楊葉這等小民,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的人生命運就已經被決定,王五茹娘自然高呼天子圣明,楊葉則依舊在衛所種地,沒有妻子兒女,一生就如此罷了。

……

翌日。

李祺與臨安公主再次奉旨進宮。

馬車路過楊府時掀開車窗簾一看,朱紅大門上已經貼上了封條,沉寂暗啞,透出森然的味道。

夫妻二人亦步亦趨跟隨宮人入殿,恭恭敬敬的行禮,而后端正坐在奉天殿中。

沒多久皇帝太子都走近殿中,李祺能感受到朱元璋和朱標審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這父子二人皆是人中龍鳳,在昨天李祺離開皇宮后,父子二人聊到了很晚,最終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整頓天下文人的時機已到。

而李祺能不能真的接過這份重擔,就看今日考驗的結果。

“李祺,咱今日召你進宮,有件大事要吩咐你去做,你可能猜到是何事?”

李祺心念電轉,腦海中迅速閃過他寫下的“待君以誠”四個字,這一定是考驗,看看李祺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實意。

“回父皇,兒臣妄自揣度君上,實在有罪。”

李祺回到京城后,沒有恢復從一品的駙馬都尉爵位,但身上有從九品的散官,一個芝麻官中的芝麻官,也算是可以自稱臣。

朱元璋道:“你盡管說便是,臨安在這里看著,咱難道還會治你的罪不成?”

朱元璋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之前你李氏涉嫌謀逆,朕都能因為臨安公主而放過你,更何況現在?

李祺這才恭敬道:“兒臣猜測是涉及蒙元舊俗之事。”

朱元璋有些興奮的感慨道:“沒錯!

大明建極二十四載,咱那么努力的教化百姓,但他們就是冥頑不靈,依舊有兇頑作惡,讓良善的百姓不能安心生活。

尤其是那些讀書人,咱大力宣揚朱子之學,倡導賢能之士,但他們還是前赴后繼的貪污腐敗。

咱揮起屠刀,卻始終殺不干凈,咱不明白,為什么大明的臣子就如此的頑劣不堪,不能造就。

直到你昨日一語點醒夢中人,咱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都是蒙元對華夏的污染太重了!

李祺,你有大功啊!”

朕這么多年的殺戮沒錯!

雖然朱元璋沒這么說,但李祺知道這就是朱元璋心中最想說出來的話。

由于生在元朝那種對官吏縱容到奇葩的朝代,所以朱元璋對官員抱有本能的惡意。

再加上沒有居中調和的宰相制度,大明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下場和臣子肉搏的朝代,是君臣關系最緊張的朝代。

君臣雙方之間沒有互信,而始終將對方視作敵人。

朱元璋有開國的威望以及站在歷史人類頂端的權術手段,自然把士人當成豬狗一樣的殺。

但即便是他這么凌厲的手段,也改變不了士子的底色,殺了一批,上來一批依舊如此,甚至讓士子愈發抱團對抗大明皇權!

無論朱元璋殺那些士人有多么正當的理由,但政治走到內耗這一步,國家的發展停滯不前,就已經證明朱元璋的方法錯了。

但朱元璋是圣明無過的,他自然不會認為自己有錯。

這時李祺出現了,還給了他一個絕佳的理由。

不是陛下有錯,而是現在的這些文人,都是從蒙元時代走來的舊文人,他們雖然學了朱子之學,但卻被蒙元的胡俗所浸染,是“不干凈”的人,需要滌蕩靈魂才行。

楊靖這個奸人便是如此!

李祺給出的這個答案實在是太符合朱元璋的想法了。

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將李祺召進宮中。

這個“天賦卓絕、未來或許有用的女婿”已經變成了“可擔當大任、且對皇權毫無威脅的女婿”!

從這一刻起,李祺就不是一顆可以隨意丟棄的棋子,而是大明王朝千秋萬世的重要拼圖之一。

至于大明的現狀是不是真的因為蒙元污染所致……

正如王五楊葉爭妻案一般,是不重要的真相。

對朱元璋而言,這是統治合法性的構建。

對李祺而言,這是爭奪儒教話語權的戰爭!

學術之爭,順昌逆亡,本就如此!

說是陛前問答,但實際上更像是李祺在奉天殿中為朱元璋和朱標二人作學術報告。

李祺一上來就提出了一個朱元璋和朱標最感興趣的問題,那就是“為什么大明有圣天子在朝,卻不能開創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治世呢?”

李祺侃侃而談道:“兒臣在學習圣人經典時,也潛心重溫了父皇的教誨,發現大明的問題便在于有明君而沒有賢臣。

父皇承天受命以來,希望能夠和道德高尚、能力出眾的賢才一起將這天下治理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但文官們學習了圣人經典卻仍然貪腐不休。

再看大明的將軍,一個個囂張跋扈,無視朝廷的法度,甚至迫害底層的士兵,父皇百般教誨,不忍心拋棄這些人,他們卻依舊我行我素,嚴刑酷法也改變不了他們。

甚至就連有些普通的百姓,也不理解父皇的苦心,而聽信那些謠傳的言論。”

綜上所述,大明的問題就是:一、洪武朝的文人官吏不行;二、洪武朝的軍官不行;三、洪武朝的輿論掌握在士人手中,而百姓被蒙騙!

而這三個原因的根本在于,蒙古人統治一百年,污染太嚴重,現在的人身上有胡人的風氣,想要解決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教養和糾正,才能讓圣朝煥然一新,開創盛世。

這些話簡直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中,李祺在宮中待了整整一日,直到傍晚時才出宮。

踏出巍峨的宮門時,李祺突然想到,穿越這么長時間,其他穿越者可能已經三番四次的震驚朱元璋,挽救朱標了。

而自己才算是剛剛出頭。

“不過……”

李祺望向自己手中的圣旨。

“著李祺為風俗察查大使,通查三司卷宗、出入翰林、國子監、通政司,清查朝中諸官吏中蒙元胡俗蔓延附骨之事,所到之處,如朕親臨。”

風俗察查大使,一個臨時的官職,大明特色,位卑權重,他能夠自由出入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翰林院、國子監、通政司,手下還配備有錦衣衛、御史等人手。

“李氏從今日起,算是徹底擺脫沉淪的結局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完成我在皇帝面前立下的軍令狀。”

朱元璋想要的是,皇權進一步穩固。

李祺想要的是,從這場清查運動中,攫取出聲望和士林的地位。

李祺在確定自己不能踏足仕途巔峰后,就為自己選擇了學術道路,他要成為孔孟程朱那樣的人。

這條道路最難的是開頭,因為現在的士林已經自成體系,絕不會接納他。

所以他才主動找上了皇帝,只有借助朱元璋強勢至極的皇權力量,他才能把現在的士林拆個七零八落。

而后他才能自成一派,自為一統!

對于大多數穿越者來說,士林都是一個非常反動的詞匯,絕大多數人都對之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些只會夸夸其談的廢物而已。

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歷代皇帝、權臣就不會那么重視士林清議。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很違反常識的事情——

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明清時期的官員都是科舉出身,舉人想要當官都很難。

但實際上呢?

進士出身的官員才是絕對少數。

整個大明276年,三榜進士加起來只有兩萬四千人,洪武一朝的進士,只有867人,而大明有多少文職官員呢?

一個比較折中的數字是兩萬四千人,這里面全部都是有品級的官,而不是吏。

這還僅僅是文官,不算數量更龐大的武官。

八百個進士之外的兩萬三千名官員從何而來?

只有一個答案,都是士林中的讀書人!

這不是簡簡單單數字的懸殊對比,它代表的是力量的強弱!

一個人的罵聲不算什么,但一千人、一萬人、十萬人呢?

這些人全部痛恨你,你會有什么下場呢?

你得勢的時候無所謂,你失勢了呢?你死了呢?你的家族、你的后裔,又會遭遇什么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每一個家族的領頭人死去的那一刻,整個家族的階級就會不受控制的跌落。

張居正活著的時候的張氏,和張居正死后的張氏,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康熙時期的曹家怎么作死都沒事,而雍正一上來就抄家,這種事太多太多。

這就可以解釋,在古代時——

為什么國子監的監生會有議政的風氣?

為什么所有官員都那么在乎士林的評價?

為什么考上進士號稱登龍門?

為什么那些朝廷大員會對新登科的進士那么客氣和看重?

為什么很多時候,官員們都不把事情做絕。

因為士林中那些將來可能當官、現在已經當官、曾經做過官的人,是整個大明帝國的骨架。

他們一遇風云就會化龍!

皇權的寵信是一時的,而士林的威望權力卻是永恒的!

士林這個由科舉制度催生出的龐然大物,讓皇帝也為之驚懼。

朱元璋之前選擇了鎮壓,但最終的結果是,不但沒有鎮壓成功,還激起了讀書人的逆反心理,到洪武二十四年,大明朝忠君的讀書人已經很少了,反而多的是視君如寇仇的人。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此事的,但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只能讓下一代皇帝去“建文”。

而現在橫空出世的李祺,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李祺是一個對皇權沒有威脅的人,卻擁有著能夠攪亂整個士林的力量。

那個本來鐵板一塊的士林,皇權先重重錘下,而后李祺深入內部破壞,最后一個對皇權的威脅將就此消亡!

多么美妙的新世界,大明將千秋萬代,萬世昌盛。

李祺摩挲著手中的圣旨,朱元璋利用他,他也在利用朱元璋。

畢竟沒有皇帝的支撐,他怎么敢對士林中的大佬宣戰呢?

沒有皇帝的支持,他又沒有高位顯爵,那些想要改換門庭的士子,又怎么可能投靠他呢?

————

自蒙古南侵中原,落后的游牧習俗洶涌而來,為了捍衛傳統價值觀,南宋末期極度保守的程朱理學興起,在明朝初期占據了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導致學術氣氛沉悶、思想界如同一潭死水,稱得上“萬馬齊喑”。

直至洪武二十四年,李祺如璀璨驕陽,橫空出世。——《思想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类乌齐县| 梁山县| 安阳市| 大连市| 开江县| 手机| 乐清市| 临洮县| 青冈县| 茶陵县| 银川市| 阳城县| 大石桥市| 瑞昌市| 英山县| 岑巩县| 布拖县| 富顺县| 东安县| 镇沅| 南通市| 西林县| 丹寨县| 宁乡县| 连州市| 迭部县| 隆回县| 崇义县| 卢湾区| 玉龙| 岚皋县| 宝丰县| 晋城| 博野县| 湄潭县| 无为县| 南江县| 宁河县| 南川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