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神龍元年長安城郊
劉凡抱著失靈的時光機,望著不遠處熱鬧喧囂的長安,心中五味雜陳。此刻的他,剛從混亂的時空亂流中掙脫,本欲回到現代,卻因機器故障,陰差陽錯出現在武則天退位這一歷史轉折的當口。
“罷了,既來之,則安之。”劉凡長嘆一聲,拖著步子向城門走去。城門口,張貼著李顯復位的告示,百姓們圍在四周議論紛紛,臉上既有對新朝的期許,也有對往昔動蕩的后怕。劉凡混在人群中,聽著他們的話語,深知這大唐的風云變幻,遠非史書上那寥寥幾筆所能盡述。
行至城中,正逢李顯舉行登基大典后的巡游。街道兩旁張燈結彩,可劉凡卻敏銳察覺到,人群中暗流涌動。一些身著便裝卻眼神犀利的人在暗處觀察,手中緊握著短刀,顯然是太平公主或其他勢力埋下的暗樁,局勢依舊緊繃。
“劉凡!”一聲呼喊從身后傳來,劉凡轉頭,見高力士氣喘吁吁地跑來,“你這幾日去了何處?可把大伙急壞了!如今局勢微妙,公主殿下尋你許久,快隨我走!”劉凡不及多問,便被高力士拉著七拐八拐,進了一處隱秘宅邸。
太平公主府密會
宅院內,太平公主來回踱步,見劉凡到來,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卻又立刻被憂慮掩蓋。“你可知如今局面?李顯雖登基,可朝堂之上,他的心腹與我等舊臣矛盾重重,稍有不慎,大唐又將陷入血雨腥風。”劉凡皺眉,思索片刻道:“公主,當下之急,是尋得平衡各方勢力之法,萬不可再動干戈,百姓經不起折騰。”
正說著,狄仁杰匆匆而入,“公主、劉大人,聽聞近日宮中有人私造火器,恐是有人欲圖不軌,掀起內亂。”劉凡心頭一震,腦中閃過自己帶來的那些現代科技知識,莫不是有人借此妄圖顛覆新朝?“狄大人,可知是哪方勢力所為?”狄仁杰搖頭,“線索繁雜,尚未厘清,但此事關乎大唐國運,務必速查。”
太平公主看向劉凡,“你向來鬼點子多,如今可有良策?”劉凡沉思良久,想起現代的安防監控之法,“公主,可在宮中關鍵位置布置暗哨,偽裝成普通侍從,日夜監視。再挑選可靠之人,組建一支秘密巡查隊,專查可疑物件與往來人員,就像現代的便衣警察。”眾人商議一番,決定依計行事。
大唐科學院重振
幾日后,局勢稍緩,劉凡回到終南山的大唐理工學院。學院因之前的動蕩,學生們人心惶惶,研究也陷入停滯。劉凡站在講堂前,望著臺下那一雙雙迷茫又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責任感。“同學們,大唐如今正值新變,我們在此所學所思,皆可為國所用。從今日起,我們不僅要鉆研學術,更要將知識化作力量,護我大唐昌盛!”
他重新規劃課程,除了理工科知識,還增設歷史、政治、人文等科目,力求培養出全方位的人才。為了解決學院經費問題,劉凡與高力士合計,在長安城中開辦“大唐科技館”,展示如簡易發電機、改良印刷機等發明,收取門票,既能普及科學知識,又可籌措資金。一時間,科技館成為長安熱門去處,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紛紛前來,驚嘆于這些神奇物件。
吐蕃來使外交風云
不久,吐蕃使者到訪長安,表面是來恭賀李顯登基,實則暗藏機鋒。朝堂之上,使者提出要與大唐重新商議邊境通商、互市之事,言語中頗有施壓之意,還隱晦提及之前劉凡在吐蕃的作為,似要拿捏把柄。李顯面露難色,望向群臣。
劉凡挺身而出,“吐蕃使者,大唐與吐蕃多年交好,互通有無乃是雙贏之舉。但生意講究公平誠信,我這兒有一份新擬的通商協約,不僅保障雙方貿易利益,還增設文化交流、技術共享條款,比如大唐可派遣工匠傳授絲綢紡織之術,吐蕃則分享良馬培育經驗,如何?”說罷,呈上一份詳細協約,上面的條款皆是劉凡依據現代商業思維精心擬定。
使者接過,細讀之后,臉色微變,心中暗自權衡利弊。此時,劉凡又命人抬上幾件從大唐科技館帶來的新奇發明,如精巧的指南針、便攜式望遠鏡,“這些小玩意兒,算是大唐的見面禮,若協約達成,日后還有更多驚喜奉上。”使者終被打動,點頭應下,朝堂氣氛為之一松。
長安夜市煙火人間
忙碌多日后,劉凡趁著夜色,漫步長安夜市。燈火輝煌間,雜耍藝人噴火弄棍,小吃攤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劉凡尋了個空位坐下,點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看著周圍百姓的笑臉,聽著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心中滿是欣慰。
“劉大人,許久不見!”鄰桌的書生拱手招呼,劉凡回禮,與之攀談起來。書生談及如今長安城中新開的書局、詩社,言語中滿是對文化復興的欣喜,“皆因大人您帶來的那些新風,如今長安城里,讀書之風愈盛,連孩童都能吟詩作對。”劉凡微笑,望著這繁華夜市,深知自己雖來自后世,卻已融入這大唐的骨血,成為它走向盛世的一塊基石。
大雁塔地宮傳承之諾
歲月悠悠,劉凡在大唐度過半生,頭發漸白,可眼中光芒不減。臨終之際,他將畢生所學整理成冊,裝入特制的青銅匣子。“阿里,將此物埋入大雁塔地宮,待后世子孫有難,或可從中尋得助力。”匣子內,有他改良的農耕技術圖紙、精妙的機械構造解析,還有對治國理政的思考隨筆,皆是能推動時代發展的珍寶。
待匣子入土,劉凡臥于榻上,望著窗外終南山的秀麗景致,回顧這一生:從初入大唐的懵懂驚慌,到憑借現代知識在宮闈朝堂周旋,再到為這盛世傾盡全力,雖歷經波折,卻無怨無悔。“這大唐……便是吾鄉了……”言罷,含笑而逝。
千百年后,考古隊開啟大雁塔地宮,發現青銅匣子。當那些古老而珍貴的資料重見天日,世人驚嘆于這位穿越者為大唐留下的厚重饋贈,而匣蓋上那句“躺平才是硬道理”,穿越時空,引得現代人會心一笑,成為連接兩個時代的奇妙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