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上垌塘(下)
- 1848大清燒炭工
- 海鷂
- 2936字
- 2025-04-11 20:12:38
引彭剛進入院子的是巡山的領隊馬兵侯繼用。
侯繼用也是客家人,不過他不是潯州府的客家人,而是來自太平府的龍州廳。
廳乃清廷介于府和縣之間一級的行政單位,多設置于邊疆地區。
廳可細分為直隸廳和散廳。
直隸廳直隸于布政使司(省級行政單位),與府平級,但轄區通常較小或位置特殊,例如福建的廈門廳、淡水廳、貴州的松桃廳等。
散廳隸屬于府或直隸州,地位與縣相當,但管理職能比縣更復雜,通常要承擔一些處理邊疆管控,管理番民的職能,如云南的騰越廳、四川的理番廳、廣西的小鎮安廳等。
侯繼用的老家就是隸屬于太平府的散廳龍州廳。
龍州廳地處清越邊境,距離大名鼎鼎的鎮南關很近。
得益于共同的族群標簽以及彭剛臨危時不俗的表現,兩人在路上聊得頗為投機。
從侯繼用口中得知,上垌塘乃新設之塘,多數塘兵為世居此地的山民,加入綠營也才不過五六年的時間。
只有他和外委謝斌、以及兩名鳥銃手為左江鎮綠營出身,系綠營老兵。
原廣東三江口副將陳連升任左江鎮都司期間,他們被陳連升看中,擢為親兵。
隨著陳連升調任廣東連陽營游擊、增城營參將,他們也一同到了廣東。
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陳連升所部綠營兵于沙角炮臺一役幾乎全軍覆沒,陳連升父子相繼殉國。
彼時還是把總的謝斌帶著他們三個僥幸從英軍槍炮中活下來的同鄉逃回廣西。
沒了陳連升父子蔭蔽,他們回到廣西后淪為了喪家之犬,無法重新回到軍營。
幾經輾轉,后來多方打點才重新穿上了這身兵皮。
這個幾經輾轉,很值得玩味。
彭剛如果猜得沒錯的話,這段空窗期,謝斌應該是帶他們落草為寇,搶了些錢財才湊齊打點的銀錢,重新弄了身綠營皮。
侯繼用讓彭剛在院子里稍候片刻,他則徑直走向馬棚,對著一位正在用豬鬃刷清理馬身,梳理鬃毛的健壯漢子耳語了好一陣。
侯繼用雖是馬兵,不過以他的那點糧餉壓根養不起馬,馬兵對侯繼用而言更像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職稱。
清軍對軍馬的飼料供應有具體的配額,八旗戰馬月供黑豆九斗,草六十束,綠營馬減半供應。
盡管克扣馬糧根據《大清律》是輕則杖責八十,重則流放的大罪,但軍中克扣馬糧早已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侯繼用只有遇到罕見的秋季點驗時才會想辦法租一匹看得過去的馬糊弄上官,以保住他馬兵的實缺。
馬棚里的那匹體型比較矮小,但照料得很好的廣西土馬不屬于侯繼用,而是屬于外委謝斌。
整個上垌塘,也只有謝斌有能力勉強養得起一匹廣西土馬。
清廷在廣西有辦馬政,于柳州設立有官辦馬場,為當地駐軍提供軍馬。
到了乾隆后期,廣西馬政廢弛,廣西綠營的戰馬遂仰賴從當地土司和馬販子手中購買。
當地土司賣給綠營的一般是廣西當地的土馬,馬販子賣給綠營的,以川馬和滇馬居多。
馬棚里的那匹土馬,應當是謝斌從土司手里買的。
“你是蓮花坪的彭炭頭?已和陳把總打過照面?”
聽了侯繼用的介紹,一身常服的謝斌放下手里的豬鬃刷,緩緩轉過身將信將疑地上下打量著彭剛。
蓮花坪的所有權仍舊屬于丘古三,彭剛只是從丘古三手里租山場,嚴格來說算不得山場主。
謝斌稱呼彭剛為炭頭沒什么問題,只是彭剛總覺得這個稱呼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彭炭頭上門拜會過陳把總。”
見謝斌對彭剛的身份有疑慮,覃木匠開口插了一句。
謝斌家里的家具也是請碧灘汛的木匠打造的,他認得覃木匠。
覃木匠沒必要在這件事情上糊弄他,聽覃木匠這么說,謝斌這才打消了疑慮。
“紅蓮坪和上垌塘就隔了幾座山頭,往后咱們可就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還望謝把總能夠照拂一二。”說話間,彭剛已經走上前,將一錠沉甸甸的五兩九三兌廣錠銀遞到謝斌手里。
這小子還挺會來事。
謝斌掂了掂手中這塊分量頗重的銀釘,非常滿意地揣進袖子里。
上垌塘不比碧灘汛,幾乎沒啥油水可撈。
雖說上垌塘有七個名額的空餉可以吃,可這七個名額的空餉要緊著協里的副將,營里的營官們先吃。
協里、營里的上官們吃完了,碧灘汛的汛守陳興旺還要再吃上兩個空額。
謝斌真正能夠吃到的空餉名額只有一個。
空額吃到的糧餉,基本都被謝斌用來養他的寶貝土馬了。
五兩銀子對于他來說是很大的一筆收入,是他來到上垌塘的這些年來收到的最大一筆賄賂。
作為綠營體制末梢不入流的基層軍官,謝斌連經制官都算不上。
他的待遇也僅僅只比馬兵稍好一些而已。
謝斌明面上的薪俸是一年十八兩,算上辦公補貼(心紅紙錢)、生活津貼(燭炭銀)、每年二兩四錢的朋扣銀、以及一名綠營守兵的空餉、一名步兵親丁名糧。
在足額發放的情況,謝斌的年收入也不足四十四兩,實際上謝斌每年能夠領到手的銀子也只有二十八九兩的樣子。
至于雍正六年(1728年)設立的養廉銀制度,雍正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設養廉銀以紓解文官之苦況,武職官不得同沾福澤。
不過后來武官也有了類似養廉銀的收入,也是雍正年間設立的名目,名為親丁名糧(隨糧),用來專門供養武官的親兵。
隨糧名額根據官階品級的高低依次遞減。
提督有八十個隨糧名額,總兵有六十名隨糧名額,副將有三十隨糧名額,參將有二十個隨糧名額,游擊有十五個隨糧名額,都司有十個隨糧名額,守備有八個隨糧名額,千總有五個隨糧名額,把總有四個隨糧名額,外委有一個隨糧名額。
隨糧的門道也很多,比如同是隨糧名額,步兵的名額和馬兵的名額,戰兵與守兵的名額,錢糧有兩倍左右的差距。
高級武官能吃到更多名額的空餉,來錢的路子也多,隨糧對于他們來說不是非常重要的收入,可有可無,鮮有高級武官會在意隨糧是馬餉還是步餉。
倒是謝斌這種底層的把總外委來錢路子少,比較在意隨糧吃的馬餉還是步餉。
在南方地區,綠營軍官拿的隨糧以步餉居多。
說難聽一點,謝斌這個外委把總一年到頭明里暗里的收入加起來,還沒彭剛一個富農之家一年耕種所得來得多。
“原來是新來的鄰居。陳把總是我的上官,你既和陳把總打過照面,我自當盡心而為。”謝斌顯緩緩開口說道。
盡心?
盡心可不夠,我還指著你能夠盡力呢。
看謝斌的態度和反應,是才知道紅蓮坪來了彭剛這么一位新鄰居。
彭剛忍不住暗暗地罵了陳興旺一聲奸商,拿了銀子還不辦事,一點信譽都沒有。
他已經給陳興旺喂了五兩銀子。
五兩銀子雖然不多,可陳興旺連話都懶得給謝斌帶上一句,實在是不地道。
那五兩銀子,就當是喂狗了。
彭剛心里這么想著。
想是這么想,可一想到五兩白花花的銀子丟進狗嘴里連一聲叫喚都沒換到,彭剛心里還是很不是滋味。
他轉身取下小舅蕭國達背上的竹簍放在地上,對謝斌說道:“山里難見葷腥,這條豬腿是專門為謝把總準備的,另外十幾斤肉,是為塘內的總爺們準備的,還望總爺們莫要嫌棄。”
碧灘汛的陳興旺肯定是指望不上了,紅蓮坪的那幫半大小子,他還沒來得及調教,暫時還難堪大用。
眼下唯一能夠指望的外援,恐怕也只有上垌塘的這位謝把總和他的十名塘兵。
就是不知道,這位謝把總是不是也是收錢不辦事的主。
聽到自己也有份,院子里的三名塘兵看彭剛的眼神都殷切了起來。
謝斌也沒有吃獨食,把竹簍里的十幾斤肉都分了出去。
分完肉,謝斌這才喊自己渾家把熏豬腿扛進廚房,為彭剛做一頓便飯。
塘里有專門的伙夫負責塘兵們的飲食,不過謝斌更喜歡自個兒渾家燒的飯菜。
見謝斌的老婆身邊還拉扯著兩個十歲上下的孩子,彭剛從褡褳里掏出幾塊飴糖分給了兩個孩子。
謝斌的這兩個孩子還蠻有教養的,沒有馬上接,而是眼巴巴地望著謝斌,直到謝斌點頭,兩個孩子才一邊道謝,一邊收下彭剛的飴糖。
“有心了,多謝。”謝斌向彭剛微微點頭致謝。
先前彭剛給謝斌送銀子送肉,謝斌只是點頭會意,都沒說上一個字謝字,送他孩子幾塊飴糖,反倒專門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