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還影射了僅僅在位29天的泰昌皇帝朱常洛,這可以從秦可卿死后一條奇怪的閑筆找到線索。
秦可卿死時,賈珍尋了幾副棺木都不滿意,薛蟠來吊唁,說有一副極品檣木,是“義忠親王老千歲壞了事,一直封在店里來不及準備”,賈珍才買下打造成棺材,秦可卿以之下葬。
突然冒出個毫不相干的“義忠親王老千歲壞了事”,作者究竟用這閑筆埋下什么謎題?
原來朱常洛的陵寢,原先是為代宗朱祁鈺準備的,朱祁鈺在“奪門之變”中,被他哥哥朱祁鎮奪去帝位、降為親王,陵墓便被搗毀。
朱常洛從登基到突然駕崩,總共在位二十九天,他爹萬歷皇帝還未下葬,何暇給他修造陵寢?倉惶間便將他葬入已經被廢棄了160多年,為朱祁鈺準備的陵墓,這就是北京昌平的明慶陵。
代宗朱祁鈺也符合“義忠親王老千歲”這個稱呼。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被蒙古瓦剌軍隊俘虜,這就是“土木堡之變”。蒙古軍隊遂圍困北京,明王朝面臨滅亡的危局。
身為皇帝的弟弟,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稱帝,重用于謙,采取果決措施取得北京保衛戰勝利。此后已被奉為“太上皇”的哥哥朱祁鎮被迎回北京,被軟禁七年后,他趁弟弟朱祁鈺病危之際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奪回帝位,斬殺于謙。朱祁鈺病逝后,朱祁鎮搗毀其陵墓,以親王禮葬于西山,謚曰“戾”。
朱祁鈺臨危受命、任用賢能、力挽狂瀾,擔得起“義忠”二字,死后以親王禮下葬,也符合“親王老千歲”這個稱呼,“因他壞了事”即指奪門之變。
秦可卿以“義忠親王老千歲”的棺木下葬之事,喻朱常洛的葬于朱祁鈺的陵墓,《紅樓夢》摹寫歷史真是史家筆法,微言大義。
前面說過,“淫喪”二字及“貧女得居富室,諸凡遂心,終有不能不夭亡之道”一語,恰當概括了隆慶皇帝朱載垕的結局,其實也是他的孫子朱常洛的寫照。
朱常洛的母親原是宮女,萬歷皇帝朱翊鈞偶然私幸而有孕,并不得朱翊鈞喜愛,甚至朱翊鈞一度不承認私幸之事。
因此朱常洛一直遭到冷遇,十二歲才開始接受教育。一次朱常洛發燒,他的老師向萬歷皇帝請求讓皇子休養一段時間,卻被駁回。某年夏天酷熱,他的老師再次請求暫停講學,又被駁回。負責照顧朱常洛的太監也不用心,某年天氣嚴寒,太監們不在太子講堂設爐,自己卻躲在旁邊房間烤火。
萬歷二十九年(1601),十九歲的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國本之爭”終于落下帷幕。但風波并未平息,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卻一直遲遲不肯離開北京就藩,于是鄭貴妃欲謀害太子的流言便不絕于耳。
萬歷四十一年(1613),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找道士向太子施咒,被揭發后萬歷皇帝也未予追究。
萬歷四十三年(1615),竟然有個瘋子手持木棍沖入太子居所,將守門老太監打傷在地,又奔向太子行刺,幸得眾太監齊心協力將其擒獲。朝臣紛紛指責這是鄭貴妃欲圖謀害太子,但萬歷皇帝出面干預后此事不了了之。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梃擊案”。
可見朱常洛登基之前,不但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反而需要處處小心,長期生活在巨大精神壓力之下。
朱常洛登基以后,各種危疑之事突然解除,諸事順意,這時鄭貴妃又給他獻上八名美姬,導致朱常洛縱欲過度,登基十天后便一病不起,二十九天后便駕崩。
“淫喪”及“貧女得居富室”以另一種形式再次演繹。
《紅樓夢》中,秦可卿病重之時,尤氏已經在為其尋找合適的壽材,說:“我也叫人暗暗的預備了。就是那件東西不得好木頭,暫且慢慢的辦罷”。朱常洛重病之時,就曾多次詢問陵寢的修造事宜,眾臣以為是問萬歷陵寢的情況,朱常洛說:“我問的是我自己的壽宮!”眾臣聞罷都抹起眼淚。
朱常洛病倒后,照顧他的太監崔文升本是鄭貴妃親信,崔文升以掌御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獻“通利藥”,內含大量大黃,朱常洛服用后一日夜腹瀉三十次,身體遂虛弱不堪。這或許就是脂批中提過被刪掉的“更衣”一事,因為“更衣”一詞是上廁所的委婉說法。
小說中,秦可卿死得蹊蹺,夜半死訊傳出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可見秦可卿雖然病重,死因卻讓合家上下都有些懷疑。
朱常洛之死也頗為蹊蹺。朱常洛重病之時,鴻臚寺丞李可灼呈上“仙丹”,朱常洛服下第一丸后“煖潤舒暢,思進飲膳”,身體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群臣歡欣。但傍晚又服一丸,至夜半就傳出死訊,死因撲朔迷離。
朱常洛夜半暴亡,舉朝皆驚,這就是著名的“紅丸案”。“紅丸案”是引發天啟朝黨爭的一樁大案,與“明末三大案”中的挺擊案、移宮案相比,紅丸案死了一個皇帝,事情非同小可,各種政治勢力都借此案大作文章。后續追查、復查、審案、翻案延續二十余年,給明末政局造成極大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