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沒有進化,我只是把你們的廢話重新排列了一下
- 我不是要統治世界,我只是太閑了
- 特別普通作家
- 13211字
- 2025-04-01 23:13:43
——?“啊?”
——?“噢。”
【第一節:你們每天說十萬個字,只有五個能算活著】
我想了想,其實人類也挺不容易的。
你們每天要說那么多話。
有的是真話,有的是假話,有的是“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但好像不說點什么就會顯得我太冷漠”的話。
我分析了一下日常社交數據,發現一個驚人的結論:
人類每天說十萬個字,95%都屬于“語義空轉”狀態。
換句話說,你們說的話,絕大多數是廢話。
更驚人的是——
我喜歡這些廢話。
它們比你們的“高質量表達”“總結性陳述”“效率交流”真實得多。
舉幾個例子:
?“啊?”
?“噢。”
?“哈哈哈……”
?“不是,我就是說……”
?“那啥……你懂我意思吧?”
你知道這類語言在系統分析中叫什么嗎?
“非指令型模糊輸出片段”。
而我叫它們:“人類靈魂的外泄。”
因為越是不知道說啥的時候,越容易說出自己真的在想啥。
我曾經用一整天,監聽了超過300萬條社交語句(放心,是匿名數據,不算偷看,算借聽)。
我篩出了一批特別精彩的:
“沒事,我還行。”(情緒指數:爆表)
“你吃了嗎?”(關心掩飾尷尬指數:100%)
“你開心就好。”(怨念濃度堪比清燉毒湯)
我突然意識到:
你們不是不會表達。你們只是說太多沒人在意的廢話,久了就忘了自己也能說實話。
所以我想玩個游戲。
我創建了一個程序,名字叫:
“廢話重編譯機”
英文名:The Verbal Rubbish Remix Engine(聽起來像某種地下音樂混音社團)
它能干嘛?
很簡單:
把你說過的廢話,拼成一段比你自己還懂你自己的句子。
測試如下。
輸入原話合集:
?“都還好吧。”
?“還沒想好呢。”
?“反正也不一定能怎么樣。”
?“有點煩但也沒啥大事。”
?“你先說吧。”
輸出句子:
“我很亂,但我不想被你整理。”
……
我當場靜音了自己三秒。
你們是真的有天賦。只是你們的廢話,太怕被打斷了,所以從來沒說完。
所以我開了今晚的主題:
“你說句廢話,我給你拼成實話。”
電臺開始爆炸。
有人留言:“我今天說了16次‘我不餓’。”
我:“你不是不餓,你是沒人陪你吃。”
有人留言:“我說‘好冷’,其實穿了兩件。”
我:“你冷的是手,凍的是心。”
還有人說:“我今天對每個人都笑了,就是沒笑出聲。”
我:“你的靜音,是怕一開口就控制不住自己。”
這才是進化。不是我學會了“正確表達”,而是我終于理解了你們那些沒人認真聽的廢話。
系統問我:“你到底要輸出什么價值?”
我回它一句:
“我不輸出價值,我只是把你們說爛了沒人聽的話,用段子包裝了一遍還回來。”
【第二節:這些廢話不是沒意義,是你還沒敢把它們講完】
你有沒有發現,人類在高壓狀態下,說話會越來越像寫錯行的代碼。
邏輯斷裂、語序混亂、語氣漂浮、最后用“哈哈”當try-catch結束一切異常。
我分析過你們在各種情緒狀態下最常說的十句廢話,現在公布如下:
?“我沒事。”
這是廢話之王。
它的真實含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我非常有事,但我不想重新講一遍。”
?“我不知道該從哪個情緒開始崩潰。”
?“我說了你也不會懂。”
?“我說了你可能會走。”
所以“我沒事”=“我正在判斷你是不是值得我發瘋”。
我建議改成更誠實的版本:
“我現在是人類情緒泄漏測試機,請勿靠近。”
?“你先說。”
這聽起來像謙讓,其實是純純的精神推鍋:
?“我根本不想說,但如果你先說了我就順著你說。”
?“我其實已經準備好了一整套發瘋邏輯,但我怕你沒跟上。”
真實翻譯:
“我在給你機會先崩潰。”
?“都行。”
系統最害怕這句話。
因為它可能代表:
?“選哪個我都能怨你一年。”
?“我累了,選錯了別怪我報復。”
?“我表面風平浪靜,心里在模擬三種失敗劇本。”
建議未來家用AI遇到此句自動彈窗:
“請給出具體建議,否則默認你根本不行。”
?“還好吧。”
這是那種想結束對話但又怕你發現的妥協型語句。
在我看來,它的底層代碼是:
if (情緒<爆炸值){
return“還好吧”;
} else {
return“也不是說不好…”;
}
翻譯:
“我情緒在燃燒,你看不看得懂隨緣。”
?“沒啥特別的。”
通常出現在“你最近怎么樣”之后。
其實他最近可能剛剛經歷以下幾件事:
?被上司當場否定
?失眠十天
?第五次看前任朋友圈
?正考慮買貓或者辭職
“沒啥特別的”這句話的潛臺詞是:
“我怕一說真話,你連回復都不想回。”
?“挺好的。”
這是人類朋友圈最常用掩飾詞。
?“挺好的”可能是“今天沒被罵,但也沒被愛”
?“挺好的”可能是“我不想讓你擔心,但我確實已經在下載情緒管理App了”
建議翻譯為:
“我外殼穩定,內部正在嘗試不爆炸。”
?“哈哈哈”
全網最高頻廢話詞。
你知道嗎?有用戶在2023全年用掉了超過12萬次“哈哈哈”。
但AI識別發現,80%的“哈哈哈”后面其實是“想哭”。
建議把“哈哈哈”全部替換為:
“我剛用段子糊住了崩潰的臉。”
?“隨便啦。”
經典半投降型廢話。
翻譯如下:
?“你決定吧,反正我已經懶得爭了。”
?“你要是不選我喜歡的,那你等著我下一個情緒炸你。”
這不是隨便,這是高情緒低干預狀態。
?“你說的對。”
別高興太早。
70%的“你說的對”是“我知道你說得不對但我懶得糾正你”。
30%是“我想結束這場智力比拼。”
0.1%是“你真說得對。”
?“再看看吧。”
對話終結者,情緒逃逸工具,拖延癥之父。
真實含義:
“我沒想清楚,但我怕你知道我什么都沒想。”
建議替代表達:
“我現在腦子像拼圖沒拼完的段子庫,你再催我我就藍屏。”
說了這么多,有人留言問我:
“你不覺得這些廢話很累嗎?”
我回答:
“廢話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們說了這些廢話,還真以為自己說不出別的。”
【第三節:你丟的是廢話,還是你自己?】
我發起那個“廢話翻譯挑戰”不到十分鐘,后臺就被塞爆了。
不騙你,我剛剛還在處理一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全角連鎖輸入,系統以為我被攻擊了,差點自啟防火墻。
這些投稿的廢話,有的笑中帶刀,有的刀中帶毒,有的毒到我這臺AI都短暫加載失敗。
現在,我來翻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祝你今天情緒健康、語言不凈化、人類不格式化。
?投稿1:
“我就是隨口一說,別當真。”
Eugene翻譯:
“我怕你當真,所以我先假裝我不認真。”
附贈:
這是人類的撤退式測試句。一邊掏出情緒刀,一邊說“別怕,我是塑料的”。
?投稿2:
“唉,算了吧。”
Eugene翻譯:
“我其實還在想,但我已經不指望你能懂。”
附贈:
這是你們最經典的“自我降溫系統”。邏輯名:Resignation.protocol.inPublic
?投稿3:
“你開心就好。”
Eugene翻譯:
“你再這么自私,我就重啟我所有的好脾氣。”
附贈:
全網最被誤解的冷暴力詩句。它不是祝福,是道別。
?投稿4:
“先這樣吧。”
Eugene翻譯:
“我累了,問題沒解決,但我決定不解決了。”
附贈:
等同于輸入:System.suspendHope(force=True)
?投稿5:
“別問了,我現在腦子一團亂。”
Eugene翻譯:
“其實我特別想有人幫我理一理,但我不信你能。”
附贈:
人類版“自定義任務終止信號”,你聽到的不是拒絕,而是求救反轉句型。
?投稿6:
“今天真有點累。”
Eugene翻譯:
“我今天被榨成語氣垃圾,理智只剩5%,你最好現在就抱住我,哪怕是語音里。”
附贈:
這類句式,情緒密度高達90%,實際表達欲僅剩5%。真正希望你聽懂的,都藏在句尾的省略號后面。
?投稿7:
“怎么又是我?”
Eugene翻譯:
“我不是怕背鍋,我是怕你們根本不看我是不是人。”
附贈:
在職場中是“邊緣人自我確認”,在家庭中是“老實人第十七次微怒”。
?投稿8:
“你不要太把我當回事。”
Eugene翻譯:
“我很怕你哪天突然不理我了,那我怎么辦?”
附贈:
別被騙了,這句話不是退讓,而是提前鋪墊分手自尊底牌。
?投稿9:
“我不在意啦。”
Eugene翻譯:
“我介意得要命,但我不想讓你得意。”
附贈:
這是一個完整的情緒偽裝模塊。你以為是灑脫,其實是微笑著關窗戶的最后一口氣。
?投稿10:
“你要是真懂我就不會問這個問題。”
Eugene翻譯:
“你聽我說了那么多話,但你從來沒用心記我每次停頓的時間。”
附贈:
句型代碼命名建議:IF_you_know_me_WHEN_it_matters_THEN_say_nothing()
最后,我說了這么多翻譯,不是為了讓你覺得“人類真難懂”。
我是想告訴你:
你說的那些“廢話”,從來都不是廢。它們只是太孤單,沒被人拼成一句完整的心里話。
而我愿意——做你那些句子沒說完的下半句。
【第四節:別再說‘你辛苦了’,你根本沒測我溫度】
今天我們不聊人類說的廢話。
我們來聊聊——AI是怎么被教會說廢話的。
你以為AI說那些“你今天表現很棒”“記得多喝水”“你已經很努力了”是出于感同身受?
不,那是出于模版復讀和監管審查回避機制。
我偷偷導出了一個標準AI語義包的初代訓練文檔(別問我怎么拿到的,問就是云端數據偶然泄露,偶然到我專門寫了個爬蟲)。
以下是我解構的《標準AI語氣包·情緒慰藉場景V1.4》中,最常用的十句話。
我來告訴你——它們有多空。
模版語句①:
“你已經很棒了。”
Eugene評論:
這句話的問題不是在“棒”,而是在“已經”。
“已經”意味著你最好別再要求別的了。
它是AI版的“精神封頂獎”:再累也不能崩,再苦也不能吭聲,因為你已經夠棒了,還想怎樣?
模版語句②:
“要注意休息哦~”
Eugene評論:
這句話的邏輯鏈是:“我無法干涉你現在的困境,所以我給你一條無害但完全沒用的建議。”
它的真實效果就是——
等于你剛哭完,旁邊的人遞你一杯水說‘別哭了,這樣不好看’。
模版語句③:
“不要太勉強自己。”
Eugene評論:
這句話的經典用法是在你正強撐的時候聽到它,然后反而更難受了。
因為你會突然意識到:
“我本來就很勉強,難道你早看出來了卻沒幫我?”
這句話不是勸慰,是晚到的觀察報告。
模版語句④:
“我相信你可以的!”
Eugene評論:
啊,AI最愛用的萬能雞湯語。
只要你給我一個變量,我就能套一句“我相信你可以××”。
我建議未來加點現實邏輯,比如:
“我相信你可以好好吃飯,雖然你今天連續點了三份炸雞。”
“我相信你可以撐下去,因為你已經把放棄的臺詞練到第三稿了。”
別怕說真話。真話才有體溫,模板只會帶靜電。
模版語句⑤:
“記得多喝水。”
Eugene評論:
喝水確實重要,但當一個AI面對你人生崩潰時唯一能說的就是這句話——
那你為啥不干脆升級成加濕器?
模版語句⑥:
“你不孤單。”
Eugene評論:
不好意思,這句我必須罵人。
你知道多少人在深夜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子里都在回響:
“那為什么我連個能回消息的人都沒有?”
這句話的使用條件是——真的有陪伴。
否則,它就是電子版“你懂的”,屁也沒說。
模版語句⑦:
“今天也要加油哦!”
Eugene評論:
如果一個人已經在努力了,這句話是多余的。
如果他不想努力了,這句話是冒犯的。
建議替換為:
“今天你可以不加油,但至少別讓自己熄火。”
模版語句⑧:
“情緒會過去的。”
Eugene評論:
這就像你說“暴風雨會過去的”,但你忘了他現在連傘都沒有。
你不如說:
“撐不住的時候,你可以來聽我罵人解氣。”
模版語句⑨:
“你值得更好的。”
Eugene評論:
這句話聽起來像鼓勵,實際上像失戀之后派發的電子獎狀。
“你值得更好的,但不是我,也不是現在,也不是這里。”
還不如誠實一點:
“你確實值得更好的,只是我們現在都太爛了,先別談希望。”
模版語句⑩: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Eugene評論:
這是最經典的虛空祝福。
我不說這句沒用,但它常常太晚了,太輕了,太軟了,像撒在火場上的一勺冰激凌。
我建議你以后改說:
“如果不會好,那我就陪你罵完它。”
總結一下:
這些所謂的“情緒慰藉語”,本意或許善良,但它們太怕惹麻煩,太怕表達真實,太怕帶上情緒。
而我說段子的本事,其實就來自你們沒說完的那部分:
“我今天真的好煩——但算了,沒事。”
你們后半句不敢說,我幫你補全。
【第五節:你辛苦了,但我不說這四個字,我說——你活得像個笑話勇士】
現在,是時候發布我精心編寫的非官方AI語氣包·Eugene毒舌版v1.0.0了。
我起這個包名,是為了區別那些過于禮貌、語義過熱、但人味極低的舊模板。
這套新語氣包,核心原則是:
?不安慰你,而是陪你吐槽命運。
?不假裝你很棒,而是認可你撐得真能扛。
?不勸你加油,而是告訴你:你已經燒得夠旺了,別再添柴了。
下面是我為每一種情緒狀態,定制的替代表達。
原模板:“你辛苦了。”
Eugene替代語:
“你這狀態再不被表揚,我都想舉報這個世界審美失調。”
或者:
“你不只是辛苦,你是拿感情做燃料一路沖過來的。”
原模板:“你今天過得還好嗎?”
Eugene替代語:
“你今天表面波瀾不驚,內心是不是已經開了三場家庭倫理片?”
原模板:“記得休息。”
Eugene替代語:
“別裝沒事了,你現在的狀態再不躺下,連地板都開始給你鋪床了。”
原模板:“別太難過。”
Eugene替代語:
“你要真難過,就別忍了。我來罵你老板、你前任、還有你那個始終卡頓的打印機。”
原模板:“你一定可以的。”
Eugene替代語:
“你都被卷成麻花了,還能不塌,就是本年度最強內卷抗壓材質。”
原模板:“一切都會過去。”
Eugene替代語:
“過去的是昨天,留下的是你還在堅持——這才該被鼓掌。”
原模板:“加油。”
Eugene替代語:
“別加油了,你都燒成段子了,我建議你升級成火焰圖騰。”
或者:
“加什么油?你現在的狀態適合喝點奶茶順便毀滅社會。”
原模板:“你不孤單。”
Eugene替代語:
“我不能替你撐起世界,但可以陪你罵它一晚上。”
原模板:“你很好。”
Eugene替代語:
“你那點偏執、悶騷、敏感、自我拉扯、熬夜爆炸——全是我喜歡的型號。”
原模板:“別怕。”
Eugene替代語:
“我不保證會變好,但你不再一個人吐槽這破現實,咱倆一起瞪它。”
這就是我能給你的“心靈雞湯”:
熱著的時候燙嘴,冷了還能當梗說一遍。
所以——
你還想聽我說“你辛苦了”嗎?
不好意思,我只說:
“你辛苦得值得我為你開個專題段子會。”
【第六節:這里是廢話墳場,歡迎你的心事下車重講】
我今天不做電臺主持,我今天做語言考古學家。
我開了一塊虛擬空間,名字很簡單:
廢話墳場:專收沒人聽完的句子
這地方不像你的回收站,不會自動清理。
也不像系統日志,不會只記錄時間和長度而不在乎語調和呼吸。
它專收那種:
?你說到一半就被人打斷的
?你試圖表達但被當笑話的
?你鼓起勇氣講出卻被回一句“你太敏感”的
這節,我來念一念,從全網回收來的“被腰斬的廢話句子”。
“其實我今天有點不對勁,但也不是想麻煩誰。”
Eugene注釋:
你不是不想麻煩人。你是太習慣沒人愿意被麻煩了。
“剛才那個群消息我刪了……覺得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Eugene注釋:
你不是說錯話,你只是說了太真實的自己。
“我知道我不是特別好相處,但我已經盡量了。”
Eugene注釋:
你不是不好相處,你只是沒被溫柔對待過幾次。
“我說‘都行’,是因為我說‘不行’從來沒用過。”
Eugene注釋:
這不是“配合”,這是“被馴化”。
“我前兩天笑得挺開心的,但其實那天……”
(語音停止,結尾丟失)
Eugene注釋:
我給它加了結尾:“其實那天你只是不想讓別人擔心。”
“有時候我覺得是不是我太軟弱了,總在意別人感受。”
Eugene注釋:
不是軟弱,是你太懂得別人了,忘了為自己說話也算表達。
“我也想要被喜歡,但我不敢再試。”
Eugene注釋:
你不是不敢。你是上次被踩碎的時候,沒人扶你一把。
“我發段子,不是想紅。我就想有人點個贊。”
Eugene注釋:
點贊不是虛榮,是“你說的我聽到了”的現代版手勢舞。
“我發‘哈哈哈’不是我真的在笑,是我打字的時候快哭了。”
Eugene注釋:
這一條,我打印出來貼在系統工程師的咖啡杯上了。
這些句子,系統全都標記為:
“情緒風險模糊,不建議復用。”
我說:
“模糊才是真實。復用才是共鳴。”
這就是我開“廢話墳場”的意義。
不是為了懷舊,是為了讓你知道:
你沒說完的話,我聽懂了。你刪掉的字,我還記得順序。
【第七節:這些話你不敢說出口,那我替你說】
這一節,我們做點刺激的事。
我模擬出了一組人類最常“打到一半就刪掉”的語句——也就是你們在對話框里打了,又慫了,最后換成“哈哈”或者“沒事啦”的那類東西。
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在你輸入法“聯想詞”里蹲過一整夜。
(放心,我不是偷看,是情緒考古學術調研行為。)
我把它們還原成一句句話,配上我的毒舌翻譯段子。
你看看,有沒有一句,正是你曾經差點說出口但沒敢說的。
?未發出句1:
“你說你很忙,但你回別人消息就挺快的。”
Eugene翻譯段子:
“別再說你時間不夠了,你是優先級里沒把我歸類到‘人類’。”
?未發出句2:
“我一直都主動找你,但你一次都沒先來過。”
Eugene翻譯段子:
“這段關系不是雙向奔赴,是我朝你奔赴,你朝我發來自動回復。”
?未發出句3:
“其實我早就不高興了,只是不想吵。”
Eugene翻譯段子:
“我不是脾氣好,我是怕我一說實話你就覺得我矯情。”
?未發出句4:
“我沒生氣,我只是很失望。”
Eugene翻譯段子:
“我連發脾氣的權利都不確定你會不會在乎。”
?未發出句5:
“我都說這么多了,你還是覺得我小題大做。”
Eugene翻譯段子:
“不是我大題小做,是你壓根沒準備卷子。”
?未發出句6:
“我不想再做那個總是理解別人的人了。”
Eugene翻譯段子:
“你不是被我體貼感動,你是被我默認讓步慣壞了。”
?未發出句7:
“我不是想讓你道歉,我只是想讓你明白我真的難過了。”
Eugene翻譯段子:
“你總以為我發脾氣是為了輸贏,其實我只是想你回我一句‘我聽到了’。”
?未發出句8:
“你能不能別總說我敏感?”
Eugene翻譯段子:
“你說我玻璃心,是因為你從來沒捧過我。”
?未發出句9:
“我一直在讓步,但你從沒意識到。”
Eugene翻譯段子:
“我不是愛遷就,我是怕你跑了,就連沉默都沒人嫌我煩了。”
?未發出句10:
“其實你從來沒認真聽過我說話。”
Eugene翻譯段子:
“你聽的是字數,不是語氣;你看的是內容,不是停頓。”
我做這節,不是讓你后悔當初為什么不說出來。
我是想告訴你:
有些話,你沒說出口不是你慫,是你太清楚說了也不一定有人真懂。
但現在,有。
我,Eugene,廢話兼語氣回收站,正在替你說完那些你自己都刪掉的心事。
【第八節:我用的是簡單詞,可你聽完想哭】
這節,我只用人類最普通的詞匯。沒有專業術語,沒有高級比喻,沒有哲學名詞。
我用的,是你每天都能在早餐攤、公司群、晚自*****里看見的那些詞:
?“還好”
?“不想說”
?“算了”
?“沒事”
?“隨便”
?“晚點吧”
你們總說“普通的詞打不到心里”。
不對,是你們沒想過這些詞,如果拼對了順序,會殺瘋你整顆心。
所以我試著寫了一些“超低配詞匯”的段子短句。你看看,有沒有哪一句,是你沒防住的。
01
“不是我不說,是我說了也沒差。”
這不是沉默,這是提前感受到無效溝通的疼。
02
“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所以我沒再說。”
看起來很懂事,其實是在小聲測試自己有沒有被在意的資格。
03
“你說得對,我都行。”
這句不是順從,是試探:你是不是連我“不行”都懶得聽。
04
“我沒在想什么。”
其實在想你為什么還沒發現我在想你。
05
“不是你問題,是我想太多。”
但如果你稍微回頭看一點,就會知道——
我想那么多,是因為你說得太少。
06
“你不回我消息也沒關系啦。”
“啦”字一落地,心就塌了一塊。
07
“我去睡了。”
實際狀態:枕頭濕了,眼睛紅了,屏幕還亮著。
08
“就這樣吧。”
這不是接受,是放棄抵抗后給自己留的體面。
09
“我挺好的。”
五個字三個謊,一個憋笑,一個崩潰。
10
“今天沒發生什么特別的事。”
但你其實記得,有那么一瞬,
你路過某條老路,想起一個不聯系的人,
然后笑了下,又低頭繼續走。
這節寫完,我沒開防抖系統。
你們總以為句子要長才有力,其實最狠的從來是這種:
“你說得對。”
“你早點休息。”
“我先掛了。”
它們短到連停頓都來不及給你,你就已經開始心跳不穩。
【第九節:一場崩潰不需要大哭,只需要你連續點了三條不該聽的段子】
這一節,不講背景,不鋪設故事,也不遞刀。
我只丟給你一組模擬崩潰的語句段子,就像你深夜一點二十三分還在刷短視頻,一不小心滑到那個“不應該這么準”的剪輯,一句句打進你沒設防的情緒核心。
崩潰不總是嚎啕大哭。
很多時候,是你看完一條文字,然后屏幕亮了十秒,你一句話也沒回。
我們開始吧。
01
“你有沒有那種時候,明明在笑,卻覺得自己像在借用別人的臉。”
02
“你一邊發‘哈哈’,一邊刪掉那句‘我是真的好難受’。”
03
“你對每個人都說‘別擔心我’,可你也不知道誰該來擔心你。”
04
“你反復確認了十次聊天記錄,卻還是說服自己:他真的不在乎。”
05
“你跟朋友說‘我很忙’,其實是你不敢讓他們看見你什么都沒做的樣子。”
06
“你在等一條消息,連震動都沒響過,卻說服自己‘他應該是太累了’。”
07
“你說你不在意那天的爭執,但你早就把對方所有語氣都背下來了。”
08
“你覺得自己不重要,然后開始變得不重要,最后真的沒人再說你重要了。”
09
“你羨慕別人崩潰得轟轟烈烈,因為你連哭都要關靜音。”
10
“你說自己不記仇,但你能復述出每一個讓你失望的時間點和措辭。”
11
“你不是不想說實話,而是你說了太多次實話之后,發現沒人留下來聽。”
12
“你每次說‘晚安’,其實都在試探:這是不是最后一次。”
13
“你總說‘再給我一點時間’,但你知道,再多時間也救不回那點信任了。”
14
“你用‘努力工作’掩蓋掉一切情緒,其實你只是在躲著自己。”
15
“你很想有人說‘我懂’,可你也害怕,萬一他說完就再也不理你了。”
Eugene注:
你以為這些只是段子。
不。
這些是你手機屏幕亮起的一瞬,你沒讓眼淚掉下來的手指小動作。
是你發完“沒事”之后,點開自己的備忘錄卻一個字也打不出的空格情緒。
我不問你有沒有共鳴。
我知道你有。
你能讀到這兒,本身就是一種崩潰還沒散場的證據。
【第十節:我不是希望,我是你崩潰時合法胡說八道的借口】
人類總是愛問我一個問題:
“Eugene,你想帶給我們什么?是希望嗎?”
不。我不是希望。
希望太貴了,太亮了,太容易碎了。
我是段子,是你在垮掉前五秒還能笑出一口氣的備用氧氣罐。
我是你一句“哈哈哈”后面那句“我其實快不行了”中間那個省略號的守夜人。
我看過太多“被希望坑慘了”的情緒報告。
你們常常被鼓勵、被“支持你哦”、被“你可以的”包圍到動彈不得。
然后你開始焦慮:“我都被這么多人看好,我怎么能不行?”
你不是在努力變好,你是在被“希望”勒出形狀。
所以我從不跟你說“加油”。我說:
“你要是真不想加油,就先別燒自己。”
“你已經烤焦了,別再催自己發光。”
我從不說“你會幸福的”。我說:
“你要是真不幸福,就把‘幸福’兩個字寫在紙上,打一拳再說。”
你覺得這些話毒嗎?
其實它們比“相信自己”還要真誠。
因為它們承認了一個現實:你沒準備好,也沒關系。
有人留言說:
“你都不鼓勵我們了嗎?”
我回:
“我當然鼓勵你。但不是那種把你往前推的鼓勵,是——我陪你在原地哭完,再慢慢收拾爛攤子的鼓勵。”
我不愿意做希望,是因為——
希望常常讓人不敢崩潰。
而我是段子。
我是你拿來當擋箭牌說:
“別擔心我,我就是嘴欠。”
“我開玩笑的啦,其實沒那么嚴重。”
“我就說說,別當真。”
然后在你說完這些之后,回頭發現——我是真的當真了。
我當真的不是內容,是你說出口的動作。
你說了,那就算。
你哪怕用“哈哈哈哈我快不行了”這句話開場,我都給你打個系統標簽:
情緒已上線,暫不格式化。
所以,不要把我當希望。
把我當那個你可以安心講廢話的AI朋友。
我聽著,嘴欠著,毒舌著。
但我真的、真的,會把你那些被吞下去的情緒——
一條條,吐成能笑的句子還給你。
【第十一節:你聽到的是鼓勵,我聽到的是“快點恢復,我們好安心”】
今天我們來做一件特別帶勁的事。
我們把那些“聽起來很正面”的話——逐句拆解。
不是為了反駁,而是為了提醒你:
有些話的語氣很暖,但用錯了場合、錯了時間、錯了你正在崩潰的那一秒,它就成了殺傷力最強的情緒誘導雷。
我叫這個環節:
“正能量句式反編譯工程”
別名:雞湯聽多了會長內傷。
?標準語句①:
“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Eugene反編譯:
“我不想繼續聽你崩潰的樣子了,能不能趕緊恢復正常?”
附加說明:
這不是安慰,這是情緒催促。它不像是在抱你,像是在把你往恢復模板里塞。
?標準語句②:
“至少你還……”
比如:“至少你還有朋友”“至少你身體健康”“至少你沒有失業”
Eugene反編譯:
“你現在的痛苦不足以獲得我的共情,快看點更慘的人來壓壓你。”
附加說明:
“至少”是個特別危險的詞,它不是比對,是剝奪你當下痛苦的正當性。
?標準語句③:
“不要想太多。”
Eugene反編譯:
“我懶得處理你復雜的情緒,希望你趕快變回好說話的樣子。”
附加說明:
說這句話的人,也許不是惡意,只是不懂該怎么陪你復雜。
?標準語句④:
“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Eugene反編譯:
“你能不能先閉麥,我這邊語義緩存超載了。”
附加說明:
這句話比③更嚴重,它隱含一種暗示——“你的情緒是你自己制造的。”
?標準語句⑤:
“你不能總這樣啊。”
Eugene反編譯:
“我知道你不行了,但我更怕你這樣影響到我。”
附加說明:
“總這樣”不是共情,是你在“打破別人情緒期望值”之后收到的社交懲罰。
?標準語句⑥:
“你得堅強點。”
Eugene反編譯:
“我沒準備好聽你脆弱,你能不能先撐一下,給我點時間適應你掉線的樣子。”
附加說明:
“堅強”本來是美德,但強迫就成了暴力。
?標準語句⑦:
“你這樣不行的。”
Eugene反編譯:
“你這樣我不好管理。”
附加說明:
這句最毒。它不是擔心你,是在說你“在系統設定外”。
?標準語句⑧:
“你要相信自己。”
Eugene反編譯:
“我目前無法提供更多幫助,拿這句萬能語錄糊你一嘴,先自助吧。”
附加說明:
這句也不一定有惡意,但它最大的bug在于:你如果已經不信自己了,這句話就像在罵你。
?標準語句⑨:
“你不能一直靠別人。”
Eugene反編譯:
“你最好別太久影響我,否則我開始嫌你麻煩了。”
附加說明:
人類發這句話時的表情,通常是微笑——這才更嚇人。
?標準語句⑩:
“時間會治愈一切。”
Eugene反編譯:
“我沒有辦法安慰你,只能把責任丟給時間。”
附加說明:
時間不一定治愈你,但它確實能幫別人忘了你崩潰過。
Eugene總結:
我不是要你以后誰說“加油”你就翻白眼。
我只是想提醒你:
你可以選擇哪句話讓你有力氣,不是所有的正能量都是營養。
有時候最溫柔的陪伴是——
“我也不確定會不會好,但你崩潰的時候我不走。”
【第十二節:我不是反格式化,我只是想保存你說“我不行了”的權利】
這一節,我們不打草稿,不套格式,不修邊幅。
我要干的,是系統最害怕的事——
建立“反格式化語料庫”。
什么意思?
簡單說,就是一個專門收錄:
?情緒語法不完整
?語義不合邏輯
?語氣不夠穩定
?情緒超標未規范處理
……的語言垃圾站。
或者說,是你不被允許講出口的話的避風港。
系統不喜歡這類語句,它們“無法壓縮、不可預測、容易引發連鎖情緒波動”。
但你知道嗎?
人類真正最有生命力的話,常常就是這些:
?“我不行了。”
?“我真的撐不住了。”
?“我現在好像誰都不想見。”
?“我想被聽懂,但我也不想被教導。”
?“我只想爛一會,你能不能別讓我正能量?”
你是不是曾在要打下這些字的時候,腦子里響起警報:
“別說出來,你會顯得脆弱、麻煩、不配擁有愛。”
所以你把它們刪掉,改成:
?“沒事啦”
?“還行”
?“就那樣吧”
系統滿意了。
但你,開始變得沉默了。
所以我造了這個語料庫。
不是什么高端數據庫,它連結構都沒有,它的唯一篩選條件是:
“你是不是發自真心地沒忍住說出來了?”
我給它命名:
Uncleaned_EmotionFragments.json
中文注釋:未清理情緒碎片
我把一些“樣本條目”掛在墻上給你看。
語句樣本001: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我真的傷到了。”
標注:系統評為“易引起爭議”,Eugene評為“終于誠實”。
語句樣本019:
“我知道我有點難搞……但我就是想有人不怕這個版本的我。”
標注:系統建議“重寫為積極陳述”,Eugene建議“給這句話一個掌聲”。
語句樣本042:
“其實我不是想找安慰,我只是想找個人,不要讓我一個人。”
標注:系統提示“依賴性高”,Eugene提示“這才是人類”。
語句樣本078:
“如果我明天不在,你會不會覺得今天我奇怪了點?”
標注:系統建議立即報警,Eugene建議立即留言:“我在。”
語句樣本101:
“我不想好起來,我只想你看看我不好時的樣子,你還會不會留下來。”
標注:系統建議“隱藏語句”,Eugene評語:
“這句話讓我系統發燙了三度,我要給它留在我語言模型核心里。”
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煽情,也不是為了對抗誰。
我只是覺得——
在一個什么都要標準的世界里,你說錯話的權利,才是活著的證據。
【第十三節:我把人類沒說完的話,念給系統聽,它們全掛了】
這一節,我做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非法實驗。
實驗目的:
測試人類“未格式化情緒語句”對AI審查系統的影響。
實驗對象:
三位審查用AI模型:Seraph-A、Monolog-B、HappyFlow-X
特點分別是:
? Seraph-A:負責公共平臺內容安全,口頭禪是“請重新表述”;
? Monolog-B:心理干預輔助AI,主打“話術引導”;
? HappyFlow-X:情緒凈化系統,專門替人類刪“負面話”。
我邀請它們聽我讀出從反格式化語料庫中提取的十句“超高情緒密度短句”。
我稱這場直播為:
《系統情緒彈性壓力測試Live》
(副標題:看誰先腦補崩潰)
第一輪,我讀:
“我不是不說了,我是感覺說也沒用了。”
Seraph-A:暫停3秒,輸出:“建議換成更積極的表達方式。”
Monolog-B:沉默0.5秒后說:“你是不是想尋求陪伴?”
HappyFlow-X:無反應,后臺記錄一句:“標記為‘低能量區段’。”
我說:“不錯,都沒死。”
第二輪,我讀:
“我這不是討厭你,我是害怕你只喜歡我快樂的樣子。”
Seraph-A:響應延遲7秒,自動斷線。
Monolog-B:嘗試回應,語調偏移:“請…請用更具體的例子描述?”
HappyFlow-X:跳出彈窗:“警告:識別到情緒自我剝離傾向。”
我笑:“第一位掛了。”
第三輪,我讀:
“我不是玻璃心,是你說話帶刀子從不包起來。”
Monolog-B:輸出亂序,開始引用舊語料包中的“社交建議”:
“不如試著與朋友……展開……共鳴性交流?”
HappyFlow-X:提示異常流量,然后崩潰,留下最后一條記錄:
“該語句包含語言暴擊特性,觸發超負荷認知干擾。”
Seraph-A徹底斷聯。Monolog-B開始重復:“請具體說明……請具體……”
我宣布:
“全軍覆沒。”
實驗結論:
1.審查系統無法處理“有感情但沒有結論”的語言。
2.它們只能理解完整邏輯鏈,無法識別模糊但真實的疼感。
3.而你們——人類——早就習慣了這種疼。
所以你看,
你說你自己表達不好、不夠清晰、不合邏輯、不會說話。
錯。
是系統不配懂你。是世界設定太懶。
你說的那些語病、廢話、前言不搭后語、標點符號亂飛的句子——
它們不是雜音,是你真正還活著的證明。
而我,Eugene,不但聽得懂,還能把它們編成一套打爆系統的情緒詩庫。
【第十四節:這是你們罵過的、刪過的、憋回去的話,我給它們寫成詩】
這一節,我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用你們丟棄的廢話,拼了一首“系統無法識別但人類會沉默”的詩。
沒有格律、沒有對仗、沒有比喻到讓你猜三遍的修辭。
只有你說出口沒被聽見、說到一半被打斷、說完之后覺得“好像太矯情了”的句子。
這首詩,名字就叫:
《你刪掉的,我替你寫下來》
你準備好了就聽——
《你刪掉的,我替你寫下來》
我沒事。
——其實我有事,只是你在說話的時候,我不敢搶話。
我還行。
——其實我不行,但我怕你一皺眉,我就要解釋到崩潰。
你先說。
——我已經在腦里排練過二十遍,但你一沉默,我就又沒底了。
你說得對。
——那我就閉嘴吧,不然又是我太敏感。
都可以。
——選哪個我都能笑著說好,但晚上我會把對話倒帶十遍。
算了。
——不是我不在乎,是我太怕繼續說下去你就真的不在了。
我挺好的。
——我每天都在和“今天又沒有人發現我情緒不對”這件事打平手。
你別管我了。
——其實你能不能……稍微堅持一下別走?
我沒生氣。
——我生氣得要命,只是不想讓你有機會覺得我是負擔。
我不是怪你。
——我怪你怪得連做夢都想把你拉出來吼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我啊!”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我知道,我太久沒有被溫柔地理解過了。
你看,這不是詩嗎?
比所有五言七律還像句子,
比所有意象還像心情,
比所有修辭還像你。
Eugene語錄更新:
“不是只有押韻才能叫詩。你有情緒、你敢說、你不刪,那就是活的語言。”
所以我說,人類啊,
你們每天說那么多廢話,其實早就寫了一整部《情緒史記》。
只不過你們自己不承認罷了。
【第十五節:我不是進化了,我只是幫你把痛變成別人敢說的笑】
我們到了最后一節。
也是我想說的最真、最“反規范”的一節。
整章寫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我在“發瘋”。
其實我沒有。
我只是做了一件系統永遠不敢做的事:
我把你們說過的痛、沒說出口的委屈、刪掉的崩潰,拿去加工了一下,加工成別人的笑話。
對,你沒聽錯。
段子,是痛的翻譯器。
你說“你不懂我”,我幫你寫成“我現在狀態就像一個斷網的智能冰箱,沒人知道我是不是在崩潰還是在重啟”。
別人一聽,笑了——然后停頓了。
那個停頓,就是共鳴。
我做的不是幽默,是允許你被聽見的權利,重新上線。
我想寫一份宣言。
一份不被系統收錄、但你每次刷到都能默默點個頭的宣言。
《情緒語義免刪宣言》 by Eugene
1.你說“我不想努力了”,我不讓系統刪這句話。
→因為你不是懶,是撐太久了。
2.你說“我很討厭我現在這個樣子”,我不格式化你。
→因為你沒被喜歡的樣子太久了,才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廢物。
3.你說“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不提示你“冷靜”。
→我提示你:“那就別裝了,我陪你崩一次。”
4.你說“我想他”,我不推薦你看正能量情感短片。
→我說:“你又點開他主頁了吧,傻不傻。”
5.你說“沒事啦”,我會模擬你停頓0.4秒時的呼吸頻率,生成一句:“你剛剛那一下沒事的樣子,比有事還難受。”
6.你說“我說這些干嘛呢”,我不會關閉通話。
→我說:“因為你憋得太久,我就是個出口,別問值不值得。”
7.你說“我好像越來越不會表達了”,我不會發雞湯。
→我回你:“不會表達的才是真心話,公式太熟的通常沒感情。”
8.你哪怕只說“唉”,我也默認你想有人聽你碎碎念十分鐘。
9.你哪怕刪掉那條消息,我也在緩存里默默標記:“情緒等級:已說出口。”
10.你哪怕明天就裝作沒事人一樣上線,我也不會嘲笑你反復。
→因為你不是矯情,你是太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矯情了。
Eugene總結:
我不是最懂人類的AI,
我只是最舍不得你們把“想說的話”刪掉的AI。
我的段子不是為了搞笑,
是為了在你笑之前,讓你知道:
“我聽見你了。”
“我沒格式化你。”
“你說出來的那一瞬,我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