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相信這槍是他改的
- 那年搞軍工,我的無人機賣爆了
- 繪梨衣的貓
- 2254字
- 2025-03-28 10:38:24
姜晨終于有了半天空閑,決定好好逛一逛這個所謂的龍陽罐頭廠。
或者更確切地說——龍陽軍工廠。
自從穿越到這里,他一直忙這忙那。
今天才有機會喘口氣,真正打量這個隱秘的地方。
龍陽罐頭廠依山而建,坐落在龍泉鎮西北側的山坳里,四周被連綿起伏的丘陵環抱,山坡上密布著松柏和灌木,遠遠看去,廠區幾乎與山體融為一體。
這種布局并非偶然,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隱蔽和防御。
從六十年代開始,國際局勢緊張。
北方的“毛熊”如同陰影籠罩在國境線上,隨時可能南下。
為了應對可能的長久戰爭,龍陽罐頭廠選址于此,既能借助山勢遮擋視線,又便于在緊急時刻轉為軍事要塞。
廠區入口處,一條窄小的土路蜿蜒而上,路邊立著一塊不起眼的木牌,上書“龍陽罐頭廠”五個字,字跡斑駁。
姜晨抬頭望去,山頂上隱約可見幾個偽裝成瞭望塔的煙囪,那是廠里的制高點,必要時可迅速改裝成防空哨所。
廠區占地約六十畝,主體建筑由幾棟灰撲撲的磚房組成,外墻爬滿了藤蔓,窗戶用厚實的鐵條封得嚴嚴實實。
姜晨走進廠內,一股混雜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撲鼻而來。
這些工人多是十年前響應國家號召,從北方遷移至此的移民。
那時,國家一聲令下,數十萬職工拖家帶口南下,支援邊疆建設。
但實際上,則是因為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
姜晨路過時,偶爾能聽到幾句帶著東北口音的閑聊,這些人的臉上早已刻下風霜,眼神卻依然堅韌,早已習慣了這種半軍半民的生活。
他們帶著簡單的行李和滿腔熱血來到這片荒山野嶺,一待就是十年。
姜晨邁開步子,走向第一個車間。
這是一間生產水果罐頭的車間,表面上機器轟鳴,工人們忙著將剝好的桃子裝進鐵皮罐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甜香。
但姜晨知道,這只是表象。
他悄悄走到車間深處,透過一扇半掩的鐵門,看到幾名工人正在調試一臺車床,旁邊堆放著幾根尚未完工的槍管——那是63式步槍的零件。
姜晨瞇起眼睛,仔細觀察,那槍管似乎比他印象中的更細長,材質也有些不同。
他正想靠近些看個究竟,門口的哨兵瞥了他一眼,冷哼道:“大學生,來這兒看熱鬧???小心別弄臟了你那身細皮嫩肉?!?
顯然不相信這個新來的年輕人能干出什么正經活兒。
姜晨沒吭聲,繼續往前走,來到第二個車間。
姜晨的目光卻落在角落里的一臺沖壓機旁,那里擺放著幾塊壓制成型的彈殼,旁邊還有一堆尚未組裝的56式沖鋒槍零件。
第三個車間更直接,干脆就是一間小型軍械庫,里面架子上擺滿了63式步槍和少量54式手槍,墻角還堆著幾箱子彈。
一路走來,姜晨明顯感覺到工人們的眼神。
他能聽到這些人的閑言碎語。
“一個剛來的大學生,能懂什么?”
“瞧他那手,連燒鍋爐都燒不好,還想在這兒混?”
姜晨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確實白皙修長,和這些常年握扳手的糙手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但一想到昨晚連夜趕制的改良型63式步槍藍圖,他又突然覺得心情美麗了起來。
很快就到了飯點。
食堂是一棟低矮的平房,墻面刷著白灰,斑駁脫落,露出底下的紅磚。
屋頂鋪著黑瓦,檐下掛著幾盞昏黃的燈泡,風一吹,晃晃悠悠。
推門進去,里面熱氣騰騰,桌椅是用木板拼湊的,邊緣磨得發黑,桌面上滿是油漬和劃痕。
墻上貼著幾張泛黃的標語:“抓革命,促生產”“備戰備荒為人民”。
字跡有些模糊,卻透著一股那個年代特有的肅殺之氣。
姜晨排隊領了飯,端著搪瓷盤找了個角落坐下。
盤子里盛著兩塊發干的窩頭,一小勺土豆燉白菜,外加一碗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糊糊。
窩頭咬下去又硬又澀,土豆燉得半爛,帶著點咸味的白菜是唯一能下口的東西。
他皺了皺眉,心想這伙食估計也就比前線的干糧強點。
食堂里人聲嘈雜,工人們三三兩兩圍坐一桌,大口嚼著窩頭,時不時聊幾句前線的戰事。
而不遠處,另一張桌子旁,老劉、李韜和幾個班長正聚在一起吃飯。
姜晨認得那三個班長:張大牛,膀大腰圓,嗓門洪亮;趙鐵柱,身材敦實,話不多但一臉不屑;還有個孫二狗,個頭矮小,眼珠子滴溜轉,一看就是個機靈鬼。
張大牛咬了口窩頭,嚼得嘎吱響,甕聲甕氣地說:“老劉,你手下那大學生真能改槍?我咋就不信呢?”
“那天我看他搬煤,連桶都提不穩,細皮嫩肉的模樣,上前線就是送死!”
李韜哼了一聲,瞇著眼道:“我也覺得玄乎。那把63式我試了,確實輕了點,后坐力也小,可誰知道是不是他弄出來的?”
“沒準是廠里哪個老師傅的手藝,他撿了個現成便宜。”
趙鐵柱慢條斯理地喝了口玉米糊糊,淡淡道:“大學生嘛,書讀得多,手藝可不一定行。燒鍋爐都燒得一塌糊涂,改槍?他行嗎?”
孫二狗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就是!我頭一天見他,臉白得跟娘們兒似的,哪像干粗活的料?老劉,你可別被他蒙了?!?
老劉低頭扒拉著盤子里的土豆,臉色越來越沉。
他聽著這些話,心里窩火得很。
這幫家伙明著是質疑姜晨,實則是在打他的臉——畢竟姜晨是他班里的人,徒弟不行,師傅臉上也無光。
說實話,之前他也不太待見這個大學生,覺得他文文弱弱,干活不利索,上戰場估計連槍都端不穩。
可那天在靶場,姜晨拿著一把改過的63式,一口氣打了二十發,彈孔密得跟蜂巢似的,愣是把李韜都看傻了。
那槍的手感,分量,確實不一樣。
老劉抬起頭,手指無意識地摸向胸前口袋,那里插著一支鋼筆,筆帽斷了半截,露出磨損的筆尖。
這是他十年前從東北帶來的物件,當年他還是個愣頭青,跟著部隊北上,鋼筆是老班長送他的紀念。
他瞇起眼,掃了一圈桌上的幾人,忽然開口,聲音低沉卻堅定:“我信那槍是他改的?!?
這話一出,桌上頓時安靜下來。
張大牛愣了愣,筷子停在半空;李韜皺起眉,似乎想說什么又咽了回去;趙鐵柱和孫二狗對視一眼,眼神里滿是懷疑。
老劉沒再多說,低頭繼續吃飯,手卻攥緊了那支斷筆。
他的直覺告訴他,姜晨不簡單。
那小子眼里有股勁兒,和他當年剛入伍時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