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夜宴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103字
- 2025-04-24 17:18:14
大同文瀛樓內,山西各地有頭臉的商戶士紳全都匯聚于此。
為了此次宴會,他們不僅將文瀛樓裝扮地金碧輝煌,還請了各地名妓助陣,鶯鶯燕燕,綠環肥瘦,各色美人應有盡有。
所以宴會還未開始,文瀛樓內便是一片歡騰,然而兩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卻讓這里的氣氛變得緊張無比。
“康兄和張賢弟也來了,快快入座,快快入座。”
王瑤帶著寵辱不驚的笑容,招呼張允齡和康銘入座。然而主桌上的閻繩芳和郝建卻是毫不給面子地占座制止道:
“這主桌上坐的可都是有名有望的人,蹭吃蹭喝的還是坐那桌吧!”
閻繩芳指向的那桌,是宴席中最不起眼的地方,在如此宴會可以說完全就是陪酒的。
然而康銘與張允齡對此相視一笑,絲毫沒有抵抗便去了那桌席,其落落大方的瀟灑之態,反而讓其他人覺得心里不舒服。
就在閻繩芳等人想要繼續刁難二人時,一個小廝匆匆來報。
“楊大人要來了。”
眾人聽罷立刻收起放浪之態,所有人都一本正經地站了起來,然后在王瑤和沈廷珍的帶領下前去迎接楊一清。
可是在見到楊一清的第一眼,沈廷珍就心里一揪,這位大明柱國居然是穿官服來的,一身緋紅色的大衣如血般鮮艷,中間的仙鶴補子孑然獨立,卓爾不群。
雖然面對眾人的捧喝,楊一清依舊溫潤如春風,但是沈廷珍的心里已經涼了半截。
而在進入文瀛樓后,王瑤說著客套話招呼楊一清入座主桌,可是楊一清在看到康銘后徑直朝著邊角處而去,他直接坐在了康銘身邊!
這種不給面子的做法,讓不少人的臉上,笑容消失,但是他們也只能繼續捧著。
眾人轉換陣地,絕色名妓充當侍女親自斟酒。有名有望的各家族長陪著笑臉,不敢有一絲不敬。
“楊大人近花甲之年還在為山西百姓操勞,不愧為柱國之名。我等當一同給楊柱國敬酒。”
王瑤起身敬酒,圓臉上堆滿笑容。然而楊一清拿起酒杯,鄭重言道:
“老夫這點辛勞怎及得上邊境中頂風冒雪的將士們,他們才是大明真正的支柱!此酒當敬我大明將士!”
楊一清酒水灑落,莊重地朝著邊軍方向一拜。如此開門見山之舉,讓眾人不由心驚。
王瑤見此親自為楊一清斟酒,面帶悲苦地說道:
“楊大人體恤邊軍將士之情令人動容,只是山西之地不比江南繁華,這里連年干旱,前幾年又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許多事情都要從長計議啊。”
楊一清不動聲色地抿了口酒,忽然感嘆道:
“糜糧千斛筑糟丘,真是好酒啊。只是不知這酒是用了多少糧食釀的?又不知這一桌宴席值多少銀子?恐怕光這一道菜都夠一個百姓一月的活計了吧?”
“楊大人多慮了。”
沈廷珍起身不卑不亢地說道:
“這桌席只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而且自古以來濟世安民的道理都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從來沒有規定別人吃不上飯,其他人就得一起挨餓。”
面對沈廷珍的義正辭嚴,楊一清把玩著酒杯,玩味地說道:
“哦?那我倒想聽聽這軍屯一事你有什么說法?那些少了的軍屯難不成是被你們這些“窮者”拿去接濟自己了嗎?”
嘲弄的話語沒有讓沈廷珍有半分動搖,他正面回應道:
“軍屯減少一事,雖有人禍,但更有天道輪轉之因。衛所士兵或有折損,或有力不能耕,或遇天災無收。
而山西之百姓同樣需要田地過活,這些田地不是沒了只是轉接給了百姓。一飲一啄,正如花落春泥,皆有定數。”
楊一清意外地看了看沈廷珍,訝異道:
“好一張巧嘴,只是你的嘴再利也變不出田地,我邊軍將士沒有收成就守不住邊關,到時外敵入侵,你們這些人焉還能在此高談闊論?”
沈廷珍聽罷掏出準備好的賬冊交給楊一清,而后語重心長地說道:
“上下不和,雖安必危。外敵雖要警惕,但內部的安穩也必不可少。
我山西士紳也是想要報效國家之人,這些賬冊上的田地都可以交給大人,還望大人三思而行。”
楊一清看著賬冊忽然意味深長地一笑,緊接著楊一清直接將賬冊摔在了桌子上,厲聲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這些田是分給了百姓,也只有陛下能分,你們哪里來的資格,在這里裝什么仁義!”
隨著楊一清發飆,康銘也不再沉默緩緩說道:
“正德十五年三月,閻家收寧化所千戶隱田契二百頃,作價銀八百兩,市價當值四千兩,閻家這筆買賣賺了三千二百兩啊。”
“不止呢!”張允齡抿了口酒,說道:
“席家用軍戶煉鐵的爐子,每日多產精鐵兩千斤。按工部收購價...”
他手指蘸酒在桌上寫了個兩個字“廿萬”!
“僅一年就是這么多雪花銀啊。”
被點破的閻繩芳和席銘暴跳如雷,當即怒懟張允齡!
“張允齡,你裝什么大尾巴狼?你張家侵占的軍屯還少嗎?你每年的鹽引是怎么來的心里沒數嗎?”
“楊大人若是要查軍屯,最該查的就是張家!”
面對兩人的拉墊背行為,張允齡坦然道:
“沒錯,我張家的家業確實有一部分是因為軍屯,但是水清濯纓,水濁濯足,當初我張家無力挽回大勢,只能隨波逐流。
而今當今天子欲澄清寰宇,我張家愿傾盡家財,舍命相助。所有在我張家名下的軍屯已經全部交還給楊大人,并且奉上多年應征之稅收,沒有一絲遺漏!”
張允齡說罷,楊一清起身拍了拍張允齡肩膀,贊揚道:
“張家此舉才是天下商民之表率。老夫也知道很多事情都有不易之處,所以老夫也不求你們能繳納過去的稅收。
只要你們把軍屯如數奉還,老夫可以向陛下請旨,過往之事,一概不咎。”
楊一清話音落下,山西眾豪紳沉默不言,他們把目光全都轉向了王瑤和沈廷珍。
然而不待兩人說話,閻繩芳拍案而起,倔強地說道:
“商人低買高賣不過常理,我們所做之事都是有正規文書的,楊大人難不成要強行奪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