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時間不多了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494字
- 2025-03-29 10:15:55
紫禁城大門前,準備迎候的群臣全都正襟挺立,嚴陣以待。
然而時間一點點流逝……
半個時辰
一個時辰
一個半時辰
站立已久的朝臣從原來的精神飽滿,到面不改色,到現在的松松垮垮,不少人都受不了這春寒料峭,將手縮在了袖中,然后雙袖對接不露一點縫隙。
一個禮部侍郎小聲對著毛澄說道:“尚書大人,這么久了連個動靜都聽不到?不會出什么事了吧?”
毛澄瞪了對方一眼,肅聲說道:
“慎言,天子萬金之軀,自有大明先祖庇佑,萬邪不侵。”
禮部侍郎聽罷急忙告罪解釋:
“大人恕罪,我也只是關天子心切,并無他意。”
就在此時,一個侍衛官飛奔而來,高聲疾呼稟報:
“衛隊停在了皇城外,不走了!”
毛澄皺眉,眾大臣驚愕,一個個官員眼神變幻如波濤洶涌,熟識之人更是互相傳遞眼神和小動作,此時無聲勝有聲。
“可知衛隊為何不走了?”
毛澄詢問來報的侍衛官,然而侍衛官低頭悶悶回應:
“屬下不知。”
這種迎接皇駕之事,只有皇駕衛隊主動給消息的,哪里有他們去反向詢問的資格?除非真的發生什么大事,不然他們根本不敢靠近。
而毛澄如此問,也只是確認一下衛隊有沒有出什么問題,很明顯衛隊很正常,只是單純的不走了!
毛澄眉頭緊鎖,沒有絲毫放松,衛隊停止前進,這其中深意……
“走吧,隨我去迎接天子。”
毛澄無奈做出讓步,不管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至少他們這迎接隊伍得去迎候,總不能和未來天子隔空傳話,那也太有失體統了。
毛澄帶著百官一路疾行,很快就見到了衛隊,而在衛隊前方一身材健壯,皮膚火紅的年輕人挎刀而立,威武如神將,此人便是朱厚熜乳母之子,陸炳!同時也是現任錦衣衛千戶,負責護衛衛隊安全。
“諸位大人是來迎接陛下的嗎?”陸炳樂呵呵的一副自來熟的架勢和眾人打招呼。
毛澄聽此雖有不滿但依舊鎮定,而隊伍中的壽寧侯張鶴齡卻是面色難看。
這次的入門之禮,文官們或許只是想給新皇帝一個下馬威,讓其不要在登位后肆意妄為。
可是對于背后是張太后的壽寧侯而言卻是與切身利益相關!
只要新天子以皇太子身份入京,那自然也就代表著過嗣于張太后名下,那他的姐姐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垂簾聽政,這對于張家而言可是潑天富貴!
張鶴齡把目光轉向毛澄,寄希望于毛澄能有所作為,這位禮部尚書是他們共同選出來的一根矛。
而毛澄對于陸炳的客套直接視而不見,徑直走向中央馬車。
張鶴齡見狀也想跟上去,可是他忽覺巨力壓身完全動彈不得。陸炳將手按在張鶴齡肩膀上,笑瞇瞇地說道:
“壽寧侯,你怎么臉色這么不好?是不是受了風寒吶?這東去春來天氣最是不定,壽寧侯可要保重身體啊,尤其是呼吸之時要格外注意,別被什么歪風邪氣給污了。”
張鶴齡抖動肩膀想要掙脫,可是肩膀根本不聽使喚,紋絲不動。短短一會兒功夫,前方已經站滿了人,他除非硬擠不然根本過不去。
陸炳見此拍了拍張鶴齡肩膀,一副為他好的樣子,給張鶴齡惡心夠嗆,現在就只能指望毛澄給點力了。
而毛澄來到馬車旁邊后,沒有絲毫廢話直接躬身行禮道:
“世子殿下,請入城。”
話音落下,全場寂靜無聲,莫名的壓迫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無人敢發出任何聲音。
毛澄躬身以待,蒼老的身軀一絲不茍,即便長久沒有得到回應他也沒有一點搖晃,仿佛一尊雕像。
終于,良久之后,馬車內悠悠傳來一道聲音:
“毛尚書可還記得詔書里的內容?”
“自然記得”毛澄恭敬回應,朱厚熜淡漠地質問道:
“那毛尚書可知我是來嗣皇帝位的!不是什么皇太子!如今這般毛尚書是欺我年幼不知禮儀嗎?”
“臣不敢!”
毛澄立刻跪地叩頭,嘴中卻繼續說道:“殿下是來嗣皇帝位,但是也可以先以皇太子處之,而后再行登基。”
朱厚熜冷哼一聲不再理會毛澄,這等嚴遵禮教之徒,和他說話純粹浪費口舌,最好的做法要么就是不搭理他,要么就是找一個和他一樣固執的人,陪他辯論辯到天荒地老。
朱厚熜在馬車之中悠哉悠哉地看起了書,“沙沙”翻書之音在這寂靜無聲的場所顯得格外清晰。
而馬車外毛澄一直保持跪地之姿沒有絲毫動搖,以六十高齡行此艱難之舉,真可謂是以意志超越了肉體,可惜!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
文淵閣內,皇城郊外發生的一切自然也傳到了諸位大學士耳中。楊廷和有條不紊地給奏折封上票擬,嘴里似笑非笑地說道:
“看來我們這位天子并不像傳聞中的那般只喜歡談玄論道。”
蔣冕點點頭回了一句,不過卻是對著毛紀說的。
“拖延時日,打破布局,反客為主,毛閣老這不正是你所期望的大明英主嗎?”
深埋文案的毛紀,自議定繼承大統的人選之后就把自己埋在了工作里,想要眼不見心不煩。然而今日之事卻是令其心驚,毛紀憤怒質問道:
“既然諸位認同世子做皇帝,那為何安排世子從東安門入城在文華殿繼位?”
這個安排,毛紀事先并不知情,他不想管這登基之事,別人也恰好不想讓他管,于是毛紀就成了睜眼瞎。
可是現在事情鬧大了,毛紀自然知曉一切。他對新天子不滿意,主要就是怕天子年幼,淪為傀儡。
史書上的例子明晃晃地擺在眼前,趙高之于胡亥,呂雉之于劉盈等等,君主弱則天下亂。
而現在這種登基儀式的安排,不就是要促成他最害怕的局面嗎?毛紀越想越冒冷汗,而蔣冕卻意味深長地說道:
“內閣只有議政之權,而非決斷,安排天子的入城禮是張太后下達的決議,毛閣老不可妄加置喙。”
毛紀聽罷張張嘴,欲言又止,最終一怒之下摔了朱筆,重重說道:“既然只有議政之權,那我們現在就再議!馬上議!”
“毛閣老不必如此,這只是一道考驗。你之前不是說了嗎?擔憂天子不諳世事?現在你應該可以安心了吧。”
輕輕拍打桌案的楊廷和,目光幽遠似乎在看著城外的一切。毛紀冷哼一聲,急聲道:
“既然如此,那就早點迎世子入城吧,免得讓百姓看了笑話。”
見此情形,蔣冕調侃一聲:
“毛閣老,現在不反對世子繼位了?”
“我反對有用嗎?”毛紀反問一聲,而后語重心長地提醒道::
“我只希望你們還記得自己當初說過的話,我們是要扶持幼主,而不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楊閣老早下決斷吧,時間可不多了。”
“是啊,時間可不多了,這位繼任天子真是下得一手好棋啊。”
楊廷和感嘆一聲,慢慢起身而立。誰也想不到一個繼承帝位的年輕人,居然一點都不急不躁,明明十五日的路程,硬是走了二十日,卡著點在登基大典前一日到達。
這登基之日可是千挑萬選的黃道吉日,錯過了這一日,不知還要等多久,朱厚熜這完全就是仗著有傳位詔書,逼他們盡早下決斷。
“是老夫小瞧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