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洪流與泥沙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090字
- 2025-04-14 13:05:43
乾清宮中,如山的奏折被分成十份,每一份上面都有一支御筆在筆走龍蛇,然而操作御筆的不是人手,而是一縷縷微不可見的清風。
“悟道當從心鏡尋,省身滌妄見玄真。靈臺照破三千界,云履空明自渡凈。”
修行愈深的朱厚熜距離破開泥瓦宮只有一線之隔,而暴漲的神思讓其能夠一心十用,同時對于萬象的利用效率也大大增強。
從前的御物需要呼嘯狂風,而現在的他可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精微控制。
短短半日,乾清宮內的奏折便被朱厚熜一掃而空。
而所有的奏折被分成了三部分。中間一份最少,來自于目前搖擺不定的專心辦自己差事的中立派。
左邊最大的一摞來自反對立興獻王為皇考的反對派。
而有意思的是,右邊贊同立興獻王為皇考的附和派,所上奏折數量居然沒有比左邊少太多。
“看來朕還真是高估了你們啊。”
朱厚熜看著這三摞奏折,哂笑道。雖然附和派的上疏之人都是些官職低微的人,可是這足以說明問題。
黃錦走入殿中恭聲道:
“陛下,江南地區密報,那些人正在鼓動江南士紳聯名上議,此次怕是來勢洶洶啊。”
江南,自古以來人杰地靈,不但土地肥沃,能夠生產各種有百姓生活必須之物,而且有著海運,漕運之優勢,行商方便。
所以這里的有錢人太多了,而有了錢就想要名,想要權。所以江南的有錢人都喜歡供養士子。
這些士子沒有衣食煩憂,可以專心研究學問,他們或成文學大家,或成官場坻柱,與這些富商形成緊密的關系網,盤根錯結。
某種意義上而言,江南士子就是文壇領袖,所以他們下場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不過朱厚熜依舊鎮定自若,這場大禮議就是要掀得夠大,才能撬動大明朝中這一層層堅固的枷鎖。
現在還沒下場的就只剩最后一方了!
……
文淵閣內,執掌大明朝政的內閣四閣老埋頭處理文書,只是相比于之前,這份工作不再是他們干勁十足的象征,倒像是利用工作的名義進行逃避。
無形的壓抑氣氛在文淵閣內彌漫,四閣老沒有一人想說話,又或者是在等著別人先說話。
“幾位這是怎么了?處理朝政都不互相商量一下嗎?”
輕快而后渾厚的聲音響起,四閣老詫異抬頭,循聲望去,只見王陽明意氣風發地走來,比之之前臉色更加紅潤。
“王守仁?你回來了?”
毛紀難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從詫異轉為驚喜。而旁邊的楊廷和雖有喜色,但眉頭緊蹙,王陽明這個時候出現,他不知道這代表了什么,但是他知道王陽明的影響力絕對不小!
王陽明對著四位閣老作揖行禮道:
“四位閣老真是我大明肱股之臣,都到下班時間了,還在這里埋頭工作。”
蔣冕訝異看向外面,不知不覺中,今日已至黃昏,明明上班的時候還度秒如年,可是真到下班了,他們又恨不得這黃昏無限漫長,這樣就不用面對明日的早朝了吧。
“王陽明,你來此所謂何事?”
楊廷和開門見山,直接問起王陽明的來意,他憂焚五內的心始終平靜不下來。
沒有賣關子,王陽明溫和一笑直說來此目的。
“諸位都是我大明坻柱,明日朝會的禮議,陛下還是那句話,希望你們始終保持沉默,為我大明官場支撐起最后一道脊梁。”
“支撐?談何容易?”楊廷和反問一聲,隱帶怒意地說道:
“若是陛下能聽從我等諫言,何至于鬧到如今這般地步?千年禮制根深蒂固,陛下居然妄圖推翻何等狂妄!”
楊廷和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他將心中郁結脫口而出,甚至不惜說出大不敬之言。
千年禮制何等厚重,何等可怕,他這個出身士子的人再清楚不過,所以他對皇帝實在是沒信心。
如果明日議禮皇帝落于下風,他很有可能落井下石,企盼早點結束這荒誕的鬧劇,以穩定朝局!
正是因為清楚他的性格,所以王陽明來了!
“麥公公,把東西拿進來吧。”
王陽明呼喚一聲,麥福領著兩個小太監抬著兩摞奏本來到內閣。毛紀看著這么多奏本不由問道:
“這都是議禮的奏本嗎?”
自朱厚熜開啟大禮議所有關于議禮的奏本都歸司禮監掌控,而正常的工作繼續由內閣主持。所以他們對于這奏本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麥福笑意盈盈地開口道:
“這些確實都是議禮的奏本,只不過與諸位想的有點出入。”
聽到麥福的話,再看看王陽明,四閣老被勾起了好奇心,毛紀一馬當先看起了奏本。
兩摞分立的奏本異常鮮明,所以很快毛紀便察覺了其中異樣,對著那摞數量較少的奏本連續翻閱。
毛紀的異樣舉動讓其他三人也忍不住看了起來,半晌后,楊廷和茫然自問: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昨日我聽陛下說了一句話。”
王陽明忽然開口,眾人心緒被其吸引,王陽明充滿慨嘆地說道:
“陛下說,我出身士子階層,所以不了解底層百姓的想法。而今日這句話我送給你們。
你們以為千年禮制根深蒂固,不可撼動,可實際上看重這份禮制的人也并不是你們想得那么多!
一場洪流襲來,究竟是洪流裹挾了泥沙,還是泥沙成就了洪流,你們真的明白嗎?”
一番誠摯之言,讓四位閣老陷入深思,他們所以為的一面倒的局勢居然只是杞人憂天,這何其諷刺!
楊廷和不敢相信眼前一切,他強行反駁道:
“這些奏本不一定代表了他們對禮制的反對,這些上疏之人都是些不得志的底層官員,他們上這些奏本是為了投機取巧,迎合陛下!”
王陽明不給楊廷和自欺欺人的機會,朗聲道:
“即便這些人是為了投機取巧,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王陽明攝人的目光,讓楊廷和不由轉過去,但是聲音卻無法回避。
“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們本質上對于這份禮制并不在意!這份禮制對他們而言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是你們自己!把它想得太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