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啟大禮議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068字
- 2025-04-11 11:27:49
面對暴跳如雷,想要以勢壓人的毛澄,張璁泰然自若,拱手一禮道: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韓愈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問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臣雖屢次落第,但也因此深耕禮法已久,恐怕許多人在禮法上的研究,不如臣遠甚!”
“信口雌黃!”毛澄絲毫不給面子,怒目圓睜宛如雄獅,戟指怒問:
“你既研究禮法,如何不知漢哀帝,宋英宗之先例?如何不知“為人后者為之子也”的古禮正統?你現在分明是迎合媚上!”
“毛尚書此言差矣!”
張璁獨對眾臣,閑庭信步,侃侃而談:
“毛尚書堅持“為人后者為之子也”,然《禮記》明言:“禮從宜,使從俗”,禮法從未有強絕天性之禮!
今豈可令陛下父不得為父,子不得為子,諸位大臣何忍令陛下負不孝之名?”
不少年輕官員聽罷,神色動容,孝道是古代最尊崇的禮法之一,不能奉孝實乃不通情理!毛澄見此立刻打斷道:
“定立皇考關乎法統繼承,關乎國本,此乃大義,不可因私廢公!”
張璁聞言肅然喝聲:
“何謂私?何謂公?《太祖寶訓》曰:“孝者,百行之源,人君尤當以孝治天下。”這才是國本!這才是大義!”
死抓孝道的張璁如今更是搬出了開國****澄心知不能硬剛,迂回辯駁道:
“臣非不讓陛下盡孝,陛下可對興獻王追加其他尊稱封號,彰顯孝行,但皇考之名萬萬不可!
圣人制禮,尊無二上,若恭敬之心分于彼,則不得專于此故也。而且其他人也會認為我大明有“二本”之嫌,屆時人心思變,恐我大明危矣!”
蒼涼悲壯之聲,引動朝堂不少人共情,尤其是楊廷和,他勸誡朱厚熜放過張鶴齡兩兄弟,就是怕出現這個局面。
楊廷和目光堅定,就要邁步而出,突然一只手攔住了他,毛紀語重心長地說道:
“介夫兄,還沒到那種地步,我等的身份不可輕易下決斷!”
毛紀在禮部任職許久,他對于這場論禮也有自己的判斷。而場中張璁面對毛澄的危國之言,不屑嗤笑道:
“毛尚書真是危言聳聽,“二本”之嫌從何說起?陛下與先帝同樣源自太祖,源自太宗,哪里來的“二本”?毛尚書此言才是小題大做,夸大其詞,禍國殃民,動搖國本!”
“你…你……”
毛澄被張璁一通數落,手指顫抖,氣喘如川,差點沒緩過來。吳一鵬見此立刻接替毛澄,對張璁責難,然而張璁始終對答如流,不露絲毫破綻。
禮部眾官員輪番上陣,朝堂眾臣也被牽動,不時發表看法,整個朝堂熱鬧非常。
而端坐于金臺的朱厚熜始終平淡如水,眼睛微瞇。忽然,朱厚熜雙眼一睜,金擊子上手。
“咚!”
金玉之音在朝堂回蕩,綿長聲音令朝堂眾人繁雜的思緒陷入沉寂,待聲音散去,朱厚熜終于開口:
“這次殿試想必諸位對張璁的學識有所了解了,朕以為張璁見識卓絕,殿試通過!即日起張璁擔任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統籌國家典禮,科舉制度,皇室儀軌等。”
“陛下不可啊,我禮部官員絕不認同張璁之歪言斜說。”
毛澄跪地叩頭,聲嘶力竭,想要阻止這一切,其余禮部官員也紛紛附和,然而朱厚熜突然道:
“朕覺得禮部官員也不是全部不認可張璁。宣禮部右侍郎王瓚進殿?!?
久違的名字響徹朝堂,毛澄的心里立刻咯噔一下。
即便不是在這個場合,毛澄也非常清楚王瓚一定會支持張璁,支持新帝,因為王瓚的觀念從來就和他們不一樣!
垂垂老矣的王瓚被黃錦攙扶著邁入大殿,雖然外表枯槁,但是他的眼神卻是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用盡力氣,高聲喊道:
“臣贊同張璁之言,張璁入禮部實乃名當其位!禮法起于人,起于事,起于本心本性,豈可迂腐不化,不知變通!”
王瓚的出現像一根定海神針,定住了朝堂上的洶涌巨浪,擔任禮部右侍郎多年,他也不是個花架子。
原本團結一心的禮部官員開始分立兩派,再也無法阻攔張璁入仕!
就在眾人以為這場朝會就會這么結束之時,朱厚熜再下一旨!
“今朝堂論禮,未分結果。眾卿家想必也都明白禮法乃國之根本之一,關乎每一個人,故朕再下一道旨意!
關于定興獻王皇考之名,不再只由禮部集議,而是由天下所有臣民商議,不論是現在朝堂上的官員,還是地方行政,還是未有官身的學生士子都可以議論。
誰能提出有理有據的觀點便可入宮覲見,暢談禮制!”
浩浩蕩蕩的聲音,帶著氣吞天下,無可阻擋的氣魄,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全都呆愣當場,這樣的旨意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自古以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凡大事無不是默契瞞下,由上層人內部解決,可是如今朱厚熜的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楊廷和再度陷入迷茫,他本以為他看透了朱厚熜的天馬行空,然而如今,他完全不懂了。
無意識地張嘴邁步,多年的位極人臣讓他有著超乎一切的責任心,他腦子混沌地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然而!
“咚”
玉罄聲響,麥福大聲唱喝:
“退——朝!”
時辰已到,早朝結束,朱厚熜沒有絲毫留戀,昂然離去,張太后以為這場禮議是她開啟,然而實際上朱厚熜對此早就期待已久。
大禮議,大禮議,又怎能局限于禮?大者,懷蒼生,容萬有,立天地之心,行圣賢之道!
……
蒼涼漠北,風刀霜雪之中,鐵蹄錚錚而鳴,年僅十九歲的俺答汗,縱馬奔馳,張揚意氣。
他離開了自己最舒適的地方,他要前往不在自己掌控中的蒙古部落,開啟他一統蒙古的第一步,以血為祭,以所有人的血!
俺答汗部落的營帳外,中年人看著俺答汗離開的身影,幽幽吟道: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