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命基礎

【原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靈樞·本神》

天賦予我的是生機,地賦予我的是精氣,天之生機與地之精氣相互交融媾和,萬物就化生了。

能夠化生生命、與生俱來的叫做精,陰陽之精互相搏結就叫做神。

【原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靈樞·經脈》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先要稟受父母的先天之精,精再發育就生成腦髓。然后,以骨骼作為支柱;以經脈來營養全身;堅勁的筋如同繩索,約束著全身的骨骼;肌肉就像墻壁,保護著臟腑和筋脈。此后皮膚堅實而毛發生長,胎兒的身體就形成了。

人出生后,五谷入胃,化生精微而營養全身,使全身的脈道得以貫通,血氣才能運行不息。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愿聞人之始生,何氣筑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靈樞·天年》

黃帝問岐伯:我想知道,人的生命剛剛孕育的時候,是以什么作為生命的基礎?又憑借什么作為生存的外衛?失去了什么會死亡?得到了什么能維持生存?岐伯回答說:以母親的陰血作為生命的基礎,以父親的陽精作為生存的外衛;人失去神氣就會死亡,得到神氣就能生存。

【原文】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靈樞·刺節真邪》

人體的元氣,來源于父母先天之精與后天水谷精微,在生命活動中,與水谷之氣共同充實滋養身體。

【原文】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靈樞·決氣》

黃帝說:我聽說人身有精、氣、津、液、血、脈之分,我原以為這些是一種氣罷了,現在卻把它分為六種,我不知道這是什么道理。岐伯說:男女交合,陰陽之精相互搏結,就會產生新的生命,這種在形體尚未形成之前便具有的物質叫做精。

黃帝問:什么叫做氣呢?岐伯說:上焦散布水谷的精微,它能溫煦皮膚、充實身體、滋潤毛發,就好像雨露滋潤草木一樣,這種物質叫做氣。

【原文】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靈樞·決氣》

黃帝問:什么叫做津呢?岐伯說:肌膚疏泄太過,汗出過多,這樣的汗液就叫做津。

黃帝問:什么叫做液呢?岐伯說:水谷入胃后,化為精微之氣而充溢全身,此時就形成一種物質,可滲入骨髓,使得骨骼關節屈伸自如,腦髓得到補益,皮膚得到潤澤,這種物質就叫做液。

【原文】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靈樞·決氣》

黃帝問:什么叫做血呢?岐伯說:中焦脾胃接納了食物,吸取其中汁液的精微,再轉化成紅色的液體,這就叫做血。

黃帝問:什么叫做脈呢?岐伯說:像堤壩一樣能約束營血之氣,令其不向外擴散的,就叫做脈。

【原文】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靈樞·本臟》

人的氣血和精神,是用來滋養身體以維持正常生命運動的物質基礎;經脈則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它能使氣血運行于身體的上下里外,從而潤澤筋骨,滑利關節。

衛氣的作用是溫煦肌肉,充養皮膚,營養腠理,且主管汗孔的開合;意志的作用是統馭精神,收攝魂魄,適應氣候,調節情緒。

【原文】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靈樞·邪客》

五谷進入胃中經過消化后,分化為糟粕、津液、宗氣三路。其中宗氣積聚在胸中,從喉嚨而出,貫通心脈,推動心血和呼吸的運行。營氣由宗氣而化出,分泌津液,灌注于脈道中,化而為血,潤澤四肢百骸,滋養五臟六腑,運行不息,與晝夜時辰相應。衛氣是一種剽悍迅疾之氣,運行于四肢末梢、肌肉及皮膚之間,沒有休止。

【原文】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素問·經脈別論》

水液入胃,經游溢布散,其精氣上行于脾。脾再次布散傳輸,上歸于肺。肺氣運行,通調水道,又下輸于膀胱。

如此則水精四處布散,五臟之經脈也得到灌輸。

【原文】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素問·生氣通天論》

人身的陽氣,就像自然界的太陽一樣,如果陽氣失去了正常的運行軌道,不能發揮作用,就會折損人的壽命以致夭折,輕者也會造成生命力的暗弱不足。

太陽普照天地,人的陽氣也如太陽光明一般,在上、在外,保護肌體,抵御外邪入侵。

人的陽氣,在操勞過度的時候,就會亢盛而向外發散,造成陰精逐漸耗竭。

人的陽氣,既能夠養神使精神清爽,又能夠養筋使諸筋柔韌。

【原文】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素問·生氣通天論》

人體的陽氣,在整個白天的時間里主管體表。

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起來,向體表擴散。

中午的時候,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段。

太陽偏西的時候,體表的陽氣就漸漸虛弱減少,毛孔也開始閉合。

到了晚上的時候,陽氣內斂,拒守于體內,所以,這時候不應擾動筋骨,也不要接近有霧露的環境。

如果不遵循一日這幾個時間的陽氣活動規律,身體就會被邪氣侵襲,變得漸趨衰弱。

【原文】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靈樞·本臟》

五臟,是用來貯藏精神氣血魂魄的器官;六腑,是用來轉化水谷、輸送津液的器官。臟腑的這些功能,都是自然界賦予人的,無論人愚笨、聰明,有才、無才都沒有差別。

【原文】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酸,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

——《靈樞·決氣》

精脫則耳聾;氣脫則視物模糊;津脫則腠理不固,汗大出。

液脫,則骨節僵硬,屈伸不利,面色晦暗,腦髓不滿,小腿發酸,耳鳴時作;血脫,則面色蒼白,枯槁無光,其脈道空虛下陷。

【原文】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靈樞·天年》

血氣調和,營衛之氣通暢,五臟形成。

神氣斂藏于心,形完神具,心智穩定,才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绥阳县| 哈尔滨市| 庄浪县| 浠水县| 遂平县| 阳朔县| 大方县| 恩施市| 夏津县| 高密市| 磐石市| 连城县| 颍上县| 定安县| 白玉县| 东至县| 新源县| 湘阴县| 邯郸县| 潍坊市| 玉门市| 锡林郭勒盟| 北京市| 临海市| 错那县| 永顺县| 永平县| 东山县| 桐庐县| 万年县| 筠连县| 漳州市| 绥宁县| 靖宇县| 西昌市| 上思县| 文昌市| 琼结县| 中宁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