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兩千年
- 敦煌研究院編 王慧慧著
- 538字
- 2025-04-23 15:09:59
張騫的出使
公元前139年,身負神秘任務的西漢使臣張騫帶著百人團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長安。他們一路迤邐西行,伴著清脆的駝鈴聲緩緩走向大漠深處……
匈奴在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終于讓西漢王朝忍無可忍。為了摸清對方的底細,聯合與匈奴有宿仇的月氏人(匈奴不但趕走了月氏人,還曾將月氏王的頭骨制成酒器),順道了解河西走廊等地的風土人情,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決定派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手中拿的是旌節,這是古代高級使者的標志,也是來往各國的憑信。
途中,張騫一行風餐露宿,涉獵而食,即便處處謹慎,奈何還是被河西走廊的匈奴人發現,扣押了起來。然而,長達十年的囹圄之苦并沒有讓張騫忘卻心中的使命。趁機逃脫后,他晝夜兼程,沿天山南麓抵達焉耆(Yānqí)、龜茲(Qiūcí)、疏勒,隨后又跋山涉水翻越蔥嶺,來到帕米爾高原西部的大宛(yuān)、康居,最后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大月氏。

始料未及的是,歸途中張騫再次淪為匈奴的階下囚。直到公元前126年,“出差”十三年后,他總算逃離匈奴,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大漢。雖然張騫沒能完成聯盟任務,但他為西漢王朝帶回了一份長長的“西域攻略”,中原第一次和西域有了直接聯系,敦煌也第一次揭下它的神秘面紗。

何為“鑿空”?
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張騫出使西域稱為“鑿空”,是開辟道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