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飲天子蠲音涓。山之上。

戊寅,天子北征,乃絕漳水。絕,猶截也。漳水,今在鄴縣

庚辰,至于□。觴天子于盤石之上。觴者,所以進酒,因云觴耳。天子乃奏廣樂。《史記》云:“趙簡子疾,不知人七日而窹,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廣樂”義見此。

載立不舍?,言在車上,立不下也。至于钘山之下?。即井钘山?,今在常山石邑縣?。钘,音邢。

癸未?,雨雪?,天子獵于钘山之西阿?阿,山陂也?。于是得絕钘山之隊?隊,謂谷中險阻道也。音遂。北循虖沱之陽?。虖沱河,今在雁門鹵城縣?。陽,水北。沱,音槖駝之駝。

【注釋】

①古文:顧實云:此二字,當為荀勖等所加。(《穆天子傳西征講疏》。下所引同此)天海案:此所謂“古文”,據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所引王隱《晉書·束晳傳》云:“大康元年,汲郡民盜發魏安釐王冢,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時古文也。其字頭粗尾細,似科斗之蠱,故俗名之焉?!?/p>

②飲:以酒食款待,宴請,行飲酒禮。天子: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渡袝は臅罚骸盃柋娛客ν跏?,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此指周穆王。姓姬,名滿。為西周第五位帝王。據今本《竹書紀年》載,穆王在位共五十五年?!妒酚洝ぶ鼙炯o》亦載:“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惫史段臑?、翦伯贊認為周穆王約前976—前922年在位(參見《中國通史簡編》《中國史綱》二書。下所引皆同此)。張聞玉《西周諸王年表》則認為周穆王在位時間是前1006—前952年(參見《夏商周三代紀年》,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蠲(juān)山:蠲,郭璞注“音涓”。同“泫山”。日人小川琢治認為:“蠲”與“泫”通,或趙、秦故戰場長平附近之山。(《穆天子傳考》,商務印書館1931年《先秦經籍考》下冊。下所引皆同此)顧實認為:蠲山,當在今山西澤州高平縣?!端洝で咚ⅰ吩疲骸般畬г淬峡h西北泫谷。”此泫谷當即泫山之谷,泫山即蠲山。檀萃云:此上有缺文,不知飲為何國。(《穆天子傳注疏》。下所引皆同此)顧頡剛認為:他(穆王)的出發點是洛陽,書上所謂宗周;但晉朝人的本子已經脫去了首頁,只從現在山西省的東部說起。(《〈穆天子傳〉及其著作時代》。下所引皆同此)陳逢衡云:天子初出,尚未至諸國,此蓋群臣餞飲之辭。(《穆天子傳注補正》。下所引皆同此)顧實云:飲天子者,當為諸侯飲天子……凡華夏之禮曰飲。郭侃云:蠲山,山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市。此卷卷首直接寫穆王宴飲于蠲山,而無紀日與宴飲對象,推知“飲天子蠲山之上”前應有缺文,所缺內容應是干支紀日及宴飲對象。(《〈穆天子傳〉文本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8年博士論文。下所引皆同此)天海案:蠲山,在今山西高平。諸說是。此句之上必有脫文,原文未標闕文符號□。“飲”字上,梅鼎祚本即標有“前缺”二字。即“飲”前應有穆天子從宗周洛邑出發,渡黃河北上至蠲山事,但晉時此書即已殘闕。故于蠲山宴飲天子者不可知,或為當地國君或部落首領。譯文且用□□標示。

③戊寅:此干支記日,具體時間不確。顧實認為是“穆王十三年閏二月初十”,即前989年。丁謙《干支表》據《竹書紀年》認為在周穆王十二年十月(《穆天子傳地理考證》。下所引皆同此)。衛挺生則定為穆王十二年十一月初七(《穆天子傳今考》,臺北中華學術院1970年版。下所引皆同此)。張聞玉認為穆王西巡時間為前994—前993年(《西周王年足征》。下所引皆同此)。天海案:據今本《竹書紀年》載:“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帥師從王伐犬戎。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下文即言“天子北征于犬戎”,故以衛說近是。

④北征:向北巡行。征,巡行。《左傳·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杜預注:“征,謂巡狩征行。”陳逢衡云:《爾雅·釋言》:“征,行也。”陳建敏云:北征,北往也?!墩f文》:“征,正行也。”(《穆天子傳匯校集釋》。下所引皆同此)

⑤絕:橫渡?!盾髯印駥W》:“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檀萃云:亂流而渡曰絕。漳水:水名。顧實認為:漳水,即源出今山西潞安府長子縣發鳩山東之濁漳水也。蠲山在今高平,從高平而北絕漳水,正入潞安府長子縣境內。橫截漳水之上流而過,甚明也?!瓌t郭注以臨漳縣之漳水當之,未免道迂。靳生禾認為郭璞以來各家考定《穆傳》之漳水即當今山西之漳水,在先秦文獻里是不乏根據的。(《〈穆天子傳〉若干地理問題考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四期。下所引皆同此)王貽樑云:顧實、靳生禾考甚是,穆王絕漳當在今山西長治境。郭注云在鄴縣,蓋走新鄉、安陽、邯鄲一線,與傳文不合。天海案:郭注漳水在鄴縣,乃漳水之下游。漳水源出山西,其上游有清漳、濁漳之分。顧實所考近是。

⑥庚辰:丁謙《干支表》:“距前二日,所至地名已脫佚。”顧實作“十二日”。天海案:據衛挺生說,則為十一月初九日。

⑦至于□:翟云升云:凡“□”以識缺文,字數不等。(《復校穆天子傳》。下所引皆同此)陳逢衡云:空方當是地名。顧實曰:“至于□”,缺文當甚多。衛挺生云:盤石正在皋落氏境內……觴天子者當然為皋落氏。王貽樑云:下為盤石,此則當在今山西昔陽、平定間,西周、春秋時為洛(或稱落、皋洛、東山皋落氏等,為赤狄別種)與北戎交界處,未知具體地望。衛挺生說為皋落氏,可參,然尚不能過于肯定。天海案:此處闕文必為地名或部族名。譯文且從衛說,闕文補作“皋落氏”。

⑧觴:本義為古代盛酒器。作動詞用時有敬酒、飲酒的意思。此為向尊者進酒,猶宴請。顧實:凡《穆傳》記華戎交際曰“觴”,華夏則曰“飲”。盤石:同“磐石”。古代關隘名,諸家所考,多以為是今山西平定故關。陳逢衡云:《太平寰宇記》河東道平定縣“盤石故關在縣東北七十里”。宋平定縣,今山西平定州。顧實云:盤石當在今山西平定州?!濉兑唤y志》曰:“山西平定州,盤石故關在州東?!薄乙韵挛难浴拜d立不舍,至于钘山之下”而推證之,則必離钘山不遠。今審盤石故關之地望,亦甚合也。王貽樑云:諸考《穆傳》盤石為山西平定故關,甚是。又可參《括地志》(《史記·淮陰侯列傳》正義引)、《魏書·地形志》《元和郡縣志》等。今其地近處有上盤石、下盤石者,蓋涉古盤石關而得名歟?天海案:“觴”上當有闕文,疑為部族首領姓名。譯文承上注釋⑦作“皋落氏首領”。

⑨廣樂:盛大之樂。多指神仙聚會之樂。檀萃云:《拾遺記》云:“穆王三十六年東巡大騎之谷,指春宵之宮,西王母乘翠鳳之輦而來,王奏環天之和樂。環天者,鈞天也。和,廣也。然則廣樂、和樂可以通名,所謂千人唱、萬人和,山陵震動,川谷波蕩也?!标惙旰庠疲骸队衿罚骸皬V,大也?!鄙w奏虞、夏、商、周四代之樂,故謂之廣樂。顧實云:《廣樂》一名辭,《穆傳》凡八見……《韓詩外傳》曰:“王者舞六代之樂,舞四夷之樂,大德廣之所及?!薄抖Y記·明堂位篇》亦云:“納四夷之樂于太廟,言廣魯于天下也?!鄙w廣樂當以廣合奏六代四夷之樂而得名。故趙簡子曰:“不類三代之樂也?!庇嘣旉惲ⅰ栋谆⑼ㄊ枳C》。鄭杰文云:相傳為天上的一種音樂,因廣陳鐘鼓之屬而得名。王貽樑云:郭注引《史記》云“與百神”同樂,則可知“廣樂”乃戰國時方仙思想之產物,其樂似神欲仙,虛幻縹緲,故云“其聲動心”。

⑩“《史記》云”幾句:天海案:郭璞此注文所引,見《史記·趙世家》,又見《史記·扁鵲列傳》。《禮記·明堂位篇》亦云:“納四夷之樂于太廟,言廣魯于天下也?!鄙w廣樂,當以廣合奏六代四夷之樂而得名。

?載立不舍:站立車上不休息。檀萃云:蓋以車為宮也。顧實云:“不舍”者,言不為舍以休止也?!吨芄佟酚姓粕?、掌次、幕人諸職。鄭杰文云:此句與上句文意不屬,中間當有缺文。王貽樑云:顧說可參。由文獻與考古成果來看,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車乘肯定可以暫作居舍,西周甚至商代也有此可能。天海案:載,車載;舍,于此有休息之意。由盤石故關至钘山,不過數十里,穆天子站立車上不休息,驅車奔馳,可以直達钘山之下。不一定其車便有居舍,此“舍”,應作“休止”講。又,此“載立不舍”句上,當有闕文,闕文疑為干支紀日,譯文且用□□代替。

?钘(xíng)山:山名。即井陘山,在今河北井陘境內,其險為河北、河東關要。洪頤煊校引錢大昕云:“井钘即井陘,古讀钘如陘,宋牼即宋钘也?!碧摧驮疲航窬€縣也。丁謙云:钘山,即井陘山,亦稱“陘山”,在井陘縣北,其西阿,今險隘地。丁謙還以為此句前似脫干支“壬午”二字,“距前二日至钘山下”。顧實云:井钘,即井陘山。在今直隸正定府井陘縣。顧頡剛云:《北堂書鈔》引作“陘山”。鄭杰文云:《北堂書鈔》卷十四引作“陘”,《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一引作“铏”。钘、陘、铏,三字并通。井陘山在今河北井陘縣,因有井陘(太行八陘之一)而得名。(《穆天子傳通解》,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下所引皆同此)王貽樑引《元和郡縣志》:“陘山在井陘縣東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陘?!碧旌0福捍颂帯拌椛健奔础熬€山”,各家版本及所引文獻中雖有不同,但實際上無異。

?即井钘山:洪頤煊云:郭注作“燕趙謂山脊為钘,即井钘山也”,脫“燕趙謂山脊為钘”七字、又脫“井”字、“也”字。故從《太平御覽》卷161、卷85引補。(洪頤煊?!赌绿熳觽鳌?,平津館叢書。下所引皆同此)翟云升在郭注“钘山”前補“井”字。天海案:諸本郭注皆脫“井”字,此據洪頤煊校補。

?常山石邑縣:顧實云:郭注晉石邑縣,在今正定府獲鹿縣東南,亦恐道迂耳。天海案:常山,即恒山;石邑,古縣名。秦置,屬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鹿泉東南故邑村?!妒酚洝ぺw世家》正義引《括地志》:“石邑故城在恒州鹿泉南三十五里?!睎|漢省縣,末年復置,北齊改為井陘縣。隋開皇六年(586)復為石邑縣,徙治今河北石家莊西南??h當太行井陘口,為東西交通重要通道。郭注不誤。

?癸未:丁謙《干支表》認為距前壬午一日。顧實作“閏二月十五日”。衛挺生作“十一月十二日”(《穆天子傳今考》,臺北中華學術院1970年版)。衛聚賢云:自“戊寅”至“季夏丁卯”共計二百九十日,季夏為六月,“丁卯”假定為六月的末一日,則“戊寅”為前一年的九月初日。這是用夏正計,若用周正計,則“戊寅”為七月初日。按《穆天子傳》說“癸未,雨雪……北循虖沱之楊……庚寅,北風雨雪”。九月初河北虖沱河流域有下雪的情形,七月河北虖沱河流域當無下雪的情形。(《穆天子傳研究》,新月書店1928年《古史研究》第二輯)天海案:此書干支紀日當用夏正,依衛挺生說,則為十一月十二日,此正當北方下雪之時。

?雨雪:落雪。雨,下,落。

?西阿:西面山坡。洪頤煊校本《太平御覽》卷十二、卷八十五引皆作“河”。陳逢衡云:《太平御覽》八十五引作“山足坡”……直隸正定府獵臺在井陘縣陘山之上,相傳周穆王獵钘山時筑,見《一統志》。劉蕭蕪云:今井陘縣有地名獵臺,相傳即穆天子打獵的地方。(《穆天子傳今譯》。下所引皆同此)

?山陂(bēi):意為山坡。也指山和水、山間水池。

?絕:穿過,通過。隊(suì):同“隧”,山谷中險道。檀萃云:“隊”即古“隧”字,深險如墓道。顧實云:蓋钘山有東西通行之隧道,而穆王北行,故橫過之也。

?循:順著,沿著。虖沱之陽:虖沱河的北岸。虖沱河,即“滹沱河”。滹沱河源于恒山南側,出平型關,繞五臺山,東南流入今河北石家莊,至今天津入海。檀萃云:鹵城前屬代郡,后屬雁門。《山海經》:“泰戲之山,呼沱之水出焉?!毙〈ㄗ林卧疲捍藶樘忋由狭?,忻州北、代州南之地。顧實云:承上文絕钘山之隊,而北循虖沱之陽,則當自今井陘縣西境,而入平山縣境內也。天海案:周穆王當從今河北平山縣渡過虖沱河,然后沿其北岸上行。陽:水之北曰陽。《爾雅》:“水北曰陽?!?/p>

?雁門鹵城縣:王貽樑云:鹵城縣(因其地多鹵得名),漢晉屬雁門郡,故郭注云“雁門鹵城縣”。穆王渡虖沱處,約在戰國時番吾、靈壽(今河北平山縣治)附近。天海案:雁門鹵城縣,即今山西繁峙,正當虖沱河上游處。

【譯文】

□□在蠲山宴請周王穆天子。

戊寅這一天,穆天子向北巡行,橫渡漳水。

庚辰這一天,到達皋落氏。皋落氏首領在盤石關上向穆天子敬酒。穆天子就命樂隊演奏盛大的音樂。

□□,穆天子站立車上不休息,到達井陘山之下。

癸未這一天,北風夾著雨雪,穆天子在井陘山的西山坡打獵,在那里找到通過井陘山的峽谷隧道,便沿著虖沱河的北岸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会泽县| 衡东县| 铁岭县| 岢岚县| 西乌珠穆沁旗| 蒙自县| 珲春市| 昆明市| 香港| 松滋市| 平武县| 革吉县| 莱阳市| 东安县| 桃园市| 盖州市| 泰来县| 平南县| 定结县| 舞钢市| 讷河市| 淳化县| 祁东县| 威海市| 郯城县| 兴城市| 凤翔县| 卫辉市| 景谷| 平陆县| 南宁市| 本溪市| 乐业县| 大田县| 三门峡市| 楚雄市| 金门县| 五家渠市| 武陟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