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諸葛氏
- 季漢教父,我教劉備謀萬里江山
- Ktv的章魚
- 2072字
- 2025-05-11 07:36:00
青州,北海國,都昌縣。
王融一邊打聽著平原國那邊的戰(zhàn)況,一邊接見了從泰山郡北上的新刺史諸葛玄。
府衙里。
諸葛玄唏噓不已。
從太守到刺史,他沒花多長時間,也沒有做出多么漂亮的政績。
反正就是當著當著,一下子就升官了。
這得益于他是徐州瑯琊人的身份照顧,得益于王融的一手提攜。
“玄謝過衛(wèi)尉提攜栽培.....”
“說這些作甚呢?”
王融擺擺手,表示都是自家人,他極力照顧匯聚在瑯琊王氏身邊的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個體。
但凡是愿意擰成一團,合舟共濟的,王融都歡迎、都栽培、都提攜。
哪怕是一條看門的土狗,只要看門給力,王融都能給它弄一身官皮。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玄聽說子瑜亦在衛(wèi)尉府上效力?”
諸葛玄追問一聲。
王融笑道:“正是,難道子瑜沒有給你寫信嗎?”
信是肯定寫了的,諸葛玄親口承認了,他只是一時間不敢相信。
“家兄亡故后,玄一度以為瑯琊諸葛氏就此落幕,哪料...”
那時候,諸葛玄都要去外地尋找機會了。
族旺留原籍,家貧走四方。
沒有了當太守的哥哥守護和發(fā)展諸葛氏,諸葛玄什么都做不了。
他只能外出。
哪料諸葛氏被王融又硬生生給抬了起來。
“這不是好起來了嗎?”
王融點頭。
他并不是毫無私心地要提攜栽培諸葛玄,目的有很多。
其中就包括立場作秀和打著諸葛瑾、諸葛亮兩兄弟的主意。
諸葛玄是瑯琊人,王融需要立起一個人設,一個愿意罩著瑯琊人、為瑯琊人奔走的帶頭大哥人設。
所以他利用自己的手段扶持諸葛氏。
“全賴衛(wèi)尉。”
諸葛玄拱手。
“青州這個地方,不比徐州,不比泰山郡,家父當年在這里當刺史,也碰了一鼻子灰。”
王融解釋。
不過好在王仁在青州奠定了一些基礎,再加上王融這段時間在北海國所做的一切,青州人基本上都賣王融面子。
畢竟父子兩人都在做利好于眾人之事,那就值得擁戴。
“早年,家父在青州得勢,即將退下來的時候,要把融安排到青州出仕,融拒絕了。”
“不是青州待不了,也不是融看不上青州,而是融自有打算。”
王融那時候一邊用著瑯琊王氏的家產訓練水師,一邊吸附徐州各江各河的漕運人員,組建情報網,實在無暇分心北上青州。
“如今,這偌大個青州,便交由你來督管了。”
刺史不是州牧,沒有軍事權,類似于后世的巡察組,在監(jiān)管和人事調動方面有一定的權力。
如果比兵權的話,太守比刺史權力大多了。
可要是有得選,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選刺史,刺史更進一步,就要當京官了。
當然,穿越客肯定選太守,那是實權的封疆大吏,有另立山頭的基礎。
“衛(wèi)尉但請放心。”
諸葛玄慨然點頭。
第二天,王融把青州北海國、東萊郡、齊國、樂安郡等地方的門閥望族代表都請進都昌城中。
表面上是為諸葛玄接風洗塵,實際上是讓大家都認認臉,聯絡培養(yǎng)一下感情。
對于徐州朝廷任命諸葛玄當青州刺史,青州本地人沒有排斥。
刺史、州牧等職務,不是青州人該覬覦的存在。
相反,更低的太守、國相、縣令才是他們追逐的職務。
在青州范圍內,北海人可以當東萊太守。
在北海國范圍內,都昌縣人士可以當劇縣的縣令。
“往后還請諸葛使君多多照拂了。”
“這是哪里話?玄還望青州子弟多多配合呢!”
宴席上,觥籌交錯,歡聲陣陣。
劉備沉默寡言。
王融突然詢問劉備:“融聽說公祐亦是青州北海籍貫?”
孫乾就是北海人,被大儒鄭玄推薦出仕,效力于徐州牧陶謙。
“先生,公祐的的確確是北海子弟。”
劉備回應道。
“瑯琊相要退下來了,你問問公祐有沒有想法?”
王融說當今瑯琊國的國相蕭建年紀大了,已經到了告老還鄉(xiāng)的時候。
大概還有小半年的時間,現在需要朝廷安排新的瑯琊相接班。
眼下,孫乾作為劉備麾下的幕僚和心腹,也在軍中,只是沒有參與此次宴席。
“這?”
劉備一愣,孫乾對于王融頗有意見,王融還能請封他為瑯琊相?
“去吧,叫人把他喊來,融親自問問。”
王融再道。
劉備點頭應允,片刻之后,北海人孫乾出現在宴席上。
“孫乾拜見衛(wèi)尉。”
抵達現場的孫乾并不是很樂意。
王融開門見山,表示要找人舉薦孫乾為瑯琊相。
“公祐覺得如何?”
轟!
孫乾大腦一片空白。
以前,孫乾跟隨陶謙的時候,陶謙戰(zhàn)敗于曹操之手,徐州九成以上的士人都沒有支持和搭救陶謙。
這讓孫乾對徐州士人心生怨念。
如今,他所記恨的徐州士人,竟然要舉薦他為瑯琊相?
“衛(wèi)尉,你?”
孫乾一度以為自己聽錯了。
“公祐是覺得瑯琊相這官太小,還是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呢?”
王融問道。
孫乾下意識搖頭,說道:“乾此前對衛(wèi)尉頗有言詞,亦多有得罪,衛(wèi)尉......”
話被打斷,王融說道:“公祐耿直釋然,融有什么好記恨的呢?”
他還是那句話,問孫乾要不要當瑯琊相?
劉備先一步上前,為孫乾說話。
“公祐只是一時激動,難以言語,備替公祐謝過先生。”
以孫乾的能力,還是能夠勉強當一當國相的。
劉備清楚,孫乾能被王融看中,得益于對方的北海人身份。
朝廷太需要在青州豎立威望、建立人心了。
單單讓是儀當泰山郡守還不夠,還需要讓孫乾出任瑯琊相。
如此一來,青州其他郡國的門閥望族見到北海國子弟撿了這么多好處,也會一一效仿,效力于徐州朝廷。
“愿,乾愿為朝廷驅使。”
孫乾反應過來后,拱手領命。
王融滿意點頭。
誰記恨他,誰歌頌他,王融都不在意,只要雙方的利益立場是一致的就行。
力往一處使,眾人拾柴火焰高,何愁大業(yè)不成呢?
孫乾出任瑯琊相的事確認下來的同時。
平原國那邊又傳來袁譚和田楷之間分出勝負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