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矛盾
- 季漢教父,我教劉備謀萬里江山
- Ktv的章魚
- 2177字
- 2025-04-19 07:35:00
自從大漢朝廷遷至徐州下邳后,各地官卿紛紛匯聚于此。
城中出現了一些流言。
“朝廷是天子的朝廷,是宗室的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唯獨不是徐州王氏、陳氏的朝廷。”
有心人暗中引導著這些流言,使其快速擴散到城中各個角落。
并且在短時間內,從下邳流出,流到徐州各地。
一時間,這種類型的流言成為了徐州境內人員茶余飯后的談資。
很不利于王氏和陳氏對下邳朝廷的管理。
陳登連飯都吃不下,連夜來找王融,商議應對之策。
“可遣人到城中潛伏,搜查散播消息的宵小,一并鎮殺了。”
他的意見是把散播流言的人員沉到泗水下喂魚。
“查不完,也殺不完。”
王融說道。
流言是怎么出現的,王融心里有個大概。
隨著來到下邳面圣的勢力越來越多,下邳也變得魚龍混雜起來。
他甚至可以推斷,就是那些見不得王氏、陳氏利用朝廷權勢發展壯大族氏根基的眼紅狗。
這批眼紅狗里,有朝廷公卿,有外地門閥,甚至有一些擁戴大漢的舊時代殘黨。
徐州人加入這場流言推動的可能性很小。
畢竟王融、陳登兩人在分配利益時,基本上已經照顧到徐州五個郡國內的大小門閥世家、豪強。
“他們暗中雇傭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市井流氓散播消息,殺了這些散播消息的市井流氓有什么用?”
王融搖頭。
這個世界上,多得是為錢、為利賣命的人。
亂世里,人命如草芥,沒有買不到的賤命,如果有,那就雙倍。
而恰巧,公卿和門閥都不缺錢財。
“可如今整個下邳,乃至徐州各地,都在談論著咱們王、陳二氏之人,盡是國賊,暴行甚于董卓。”
陳登皺眉。
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局勢。
有些話,流言說得沒錯。
徐州絕對是以瑯琊王氏、下邳陳氏為首的徐州,而當今的徐州朝廷,也基本上圍繞著王融和陳登運轉。
可被人評頭論足,陳登心中不爽。
“任由局勢這么下去的話,恐怕對我等掌控朝廷不利?”
陳登問王融有什么好法子?
“自然是有的!”
王融點頭。
聽聞此話,陳登頓時轉憂為喜,忙問王融何計?
“你回去之后,如此如此......”
他向陳登分享了自己的反擊計劃。
陳登聽了,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那就拉他們一起攪這趟渾水。”
很快。
徐州下邳境內,就出現了一些新的流言。
“朝廷怎么能是王、陳二氏的朝廷呢?朝廷是全體百官公卿的朝廷,是他們背后各家士族的朝廷。”
“此前,大漢閹黨禍亂朝綱,外戚把持朝政,西涼武人顛倒社稷,是士人力挽狂瀾,扶大漢之將傾。”
“朝廷,是全體士人的朝廷。”
流言一出,原本直至王、陳二氏的尖銳矛盾,轉為了直至全體士人的矛盾。
朝中的百官公卿,也盡是士人群體。
因為不是士人門閥,根本就當不了官,更別說進入朝堂中樞了。
徐州的鄉野百姓,淮泗各地的漕運民眾,從兗州、青州流竄進入徐州的流民,他們無不在談論著士族掌控朝廷的話題。
“像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些四世三公背景的門閥世家,從上到下,扼斷了所有人才的晉升之路,他們才是最大的惡賊。”
“哪怕是王、陳二氏,也不得不依附著他們。”
“可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漢都將成為士族專屬的大漢,與我等何關?”
朝野的流言從銳評王陳二氏,轉到銳評袁楊二氏。
漸漸地,大家都下意識地認為,發生了今天的這一切,源頭上都是來自袁氏和楊氏。
仿佛袁氏、楊氏才是最大的黑手,王、陳二氏只不過是替罪羊罷了。
占據著最小利益、但人數最廣的民眾,痛恨占據著最大利益、但人數最少的袁、楊二氏子弟。
苗頭偏轉。
下邳城中,一間屋舍內。
司徒趙溫急得來回踱步。
在他們面前,還坐著太尉楊彪和侍中劉艾。
“你這種宵小手段根本起不了大作用,現在還連累了楊氏的名聲。”
楊彪冷哼一聲。
趙溫反駁道:“太尉,你當初可不是這個態度!”
他清楚地記得楊彪的嘴臉,當時可是極力贊成趙溫聯絡公卿和外地士人,一起籌劃了本次流言事件。
“哼,此一時彼一時。”
太尉楊彪也是個老狐貍了,拿得起放得下。
“如今滿城風雨,都在抨擊我楊氏子弟,你最好想辦法抹平此事。”
楊彪要求趙溫想辦法把此次風波壓制下去。
“無計!”
趙溫也破罐子破摔了,他可不理會那么多。
見趙溫這個態度,楊彪差點在心里大罵趙溫豎子。
雖然憤怒,但楊彪還能夠壓制著怒火,沒有當場發泄出來。
他思來想去,提出了一個建議。
“既然新的流言都在說朝廷是百官公卿的朝廷,是天下士人的朝廷。”
“那么就以此為基礎,來日朝會上提出讓王、陳二氏之人,把朝堂權力交還于公卿之手,并征募各家子弟出仕。”
楊彪打算順著桿子往上爬。
侍中劉艾遲疑道:“這能行嗎?”
“行與不行,你得先做了才知道。”
楊彪回復。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來日。
下邳朝廷朝會上。
司徒趙溫率先說起了近日城中謠言之事。
并以此為說法,要求王融、陳登等人把剝奪了的公卿權力,盡數還給他們。
“朝廷,自然是朝臣們的朝廷。”
趙溫說道。
話音剛落,殿外就進來兩名甲士,將司徒趙溫當場扣下。
“既食大漢之祿,卻不行忠君之舉,還敢出此無君無父之言?”
王融訓斥趙溫。
“朝廷向來是陛下的朝廷,什么時候成為公卿的朝廷了?”
陳登也站出來說話。
“沒有陛下,哪來的朝廷?”
“把此逆臣拖出去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甲士領命,架著司徒趙溫往殿外走去。
馬上有人為趙溫求情。
天子劉協垂著眼皮,默不作聲。
劉備則張了張嘴,卻不知從何說起。
太尉楊彪趕緊請奏。
“陛下,哪怕司徒有錯在先,也該革除了官職,以官職頂罪,罪不至死。”
這個年代,官職是可以頂罪的。
“就連太尉也認為他有罪,那他的確是有罪。”
王融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革了逆臣趙溫的司徒一職。”
當下,趙溫成為了白身。
陳登又補了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充入奴仆,以彰朝廷天威。”
趙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