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A-)天上的那件事

王開嶺

①對老北京來說,有兩縷聲音最讓人魂牽夢縈:鴿哨與空竹。

②安靜的年代,無論串胡同,還是佇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會飄入它們。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嚶嚶,如夢如幻,清越綿長……不同的是,一個在高處疾掠,一個于低空回蕩。尤其鴿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鴿哨聲聲的年代,幾乎每條胡同上空都有兩三盤鴿子在飛,悅耳的哨聲,時宏時細,忽遠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遙空……

③應該說,正是鴿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④如今沒有了鴿哨,沒有了這動靜,京城的空氣便仿佛睡著了,丟了魂兒……北京的鴿哨難覓了,大家很少再集體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著弧線的翅膀,那群雨點般的精靈,不見了。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沒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癡。

⑤奧運前夕,北京廣播電臺灌了一張CD:《聽,北京的聲音,2008秒》。雕刻市井之聲,描畫古都音容,這是個很童話的創意。據說最費周折的是錄鴿哨。起初難覓養鴿人,他們仿佛蒸發了,不知被高樓大廈攆到了何處。總算找到了一戶,但環境太嘈雜,車水馬龍,根本沒法錄。末了,幸運地遇上了酷愛馴鴿并擅長配哨的鄭氏兄弟,可誰知又遇上了大麻煩:附近有居民嫌鬧騰,不讓鴿子帶哨上天……

⑥我最早對鴿哨的印象來自電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為背景的片子中,它幾乎是故事開場的第一聲,又總和鐘鼓樓、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導演看來,鴿哨亦是生活空間的必需元素吧。可令人遺憾的是,后來我才知道,影視里的鴿哨,其實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

⑦視畜鴿聽哨為至愛的王世襄老人曾言一笑話,說他看央視某節目片頭:“升國旗,多么莊嚴,接著是壯麗山河、長城。隨后從老遠飛過來鴿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種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鴿啊!”

⑧老人鐘愛的是中華觀賞鴿。原來,擔負鴿陣和佩哨任務的并非普通鴿子,而是觀賞鴿。然而如今廣場鴿、慶典鴿和媒體畫面中的鴿子,多是無飛翔天賦的肉鴿,在養鴿人眼里,屬“盤”不起來的阿斗,只能濫竽充數、魚目混珠。

⑨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奧運會上騰空而起的是中華觀賞鴿,他親書《關于奧運會放飛觀賞鴿的獻議》,正式呈交奧組委。誰都明白,老人想借奧運東風,托一把搖搖欲墜的鴿文化。然而,奧運會開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該放鴿了,鳥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纖纖玉手和聲光煙幕……那晚,我為老人黯然神傷。

⑩在京這些年,我只在東城和高碑店幾片拆剩的平房區邂逅過鴿陣。不過,大概一兩盤的樣子,飛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難配得上“翱翔”一詞。這也怪不得它們,到處高樓大廈,猶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實,我不希望它們飛得更高、更遠。北京的樓如雨后春筍,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穩定的地標是件難事,鴿子會迷路的。

?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如今,誰是天空的主人?塵埃、噪聲、尾氣、高樓、機翼?

?城市的飛鳥時代,真的落幕了?

?除了那件事,還有什么能讓人突然駐足,對著天空久久著迷?還有什么能讓我們從生活中停下,養成仰望的習慣?

?沒了那件事,我們會不會變成一群只顧低頭覓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東西的動物?

?什么時候,京城的天上能隨處可見鴿哨編隊呢?

(摘編自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曾編著《北京鴿哨》《明代鴿經·清宮鴿譜》等書。

1.閱讀全文,簡要說出本文圍繞“鴿哨”行文的思路。(每空須有“鴿哨”二字)(4分)

2.閱讀第①~④段,具體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正是鴿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段,作者連用六個問句,從中你體會到作者怎樣復雜的情感?再聯系現實,說說這些情感帶給你的思考。(不超過150字)(7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卢氏县| 武清区| 通江县| 泸西县| 库尔勒市| 杨浦区| 禹城市| 江西省| 梧州市| 江西省| 离岛区| 土默特右旗| 余姚市| 饶河县| 镇江市| 华池县| 新干县| 积石山| 吉木萨尔县| 渑池县| 安义县| 黔东| 英山县| 怀柔区| 丽水市| 呈贡县| 新绛县| 策勒县| 北川| 浦城县| 胶南市| 平阳县| 南宁市| 张家川| 密山市| 石家庄市| 高邮市| 尚志市| 满城县|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