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姓與氏的產生

姓氏不同

姓氏是我們現在的說法,但在很久以前,姓是姓,氏是氏,古時的氏才是如今的姓。

小朋友是不是被繞暈了?那就繼續讀下去,在書中尋找答案吧!

母系社會

姓的產生

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十分有限,他們會把植物、動物或自然現象等當作“神物”崇拜,繪制圖騰,祈求它們的庇佑。他們還會把女子的生育同圖騰聯系起來,認為是神靈的意志與力量,將氏族的繁衍歸功于圖騰,稱為“圖騰感生”。所以很多古姓就來源于圖騰。

姓從何來

最古老的姓要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原始社會,那時的人們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起,跟隨母親的姓,一個氏族也是最年長的女人說了算,這就是母系社會。像姬(jī)、姜、姒(sì)等姓,都是女字旁,是母系社會的典型姓氏。

即使到了父系社會,也依然使用著原有的姓,所以,男生有一個女字旁的姓,并不奇怪,比如黃帝姓姬,炎帝姓姜,舜(shùn)帝姓姚。

說到底,姓是用來區別血統的,最初指向母系的血緣關系。

氏的產生

中國人的姓氏,是家族來源和血緣關系的文字符號。在約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經有明確的姓氏文字。從古史傳說時代算起,華夏先民開始使用姓氏的時間一直延續至原始社會后期,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

在氏族社會,姓和氏是分開的。姓用于指稱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人,氏用于指稱某個具體氏族中的人。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女性具有生育能力,地位高貴。一個部落的強大與部落女性的生育能力息息相關。那時沒有夫妻制度,沒有父親的概念,生下來的孩子跟母親生活,都屬于母系氏族。

到了商周時期,宗法分封制度產生,周武王要獎勵子孫和功臣,給他們一塊封地,讓他們自立門戶,這些諸侯國的后人就以封國名為氏。

也就是說,氏是在父系社會形成的,起初只是用來標明地域和官職以及不同凡響的事跡、身份、地位等。

甲骨殘片

氏的來源

有的從爵位名來,如公孫氏。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兒子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后來,公孫的部分后人就把公孫作為自己家族的氏。

有的從國名來。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宋、陳等國,這些國家的國名后來都變成了氏。

有的從官名來。司徒、司寇、司馬等本來都是官職的名稱,后來也變成了氏。

有的從謚號來。楚莊王姓羋(mǐ),他的謚號是“莊”,他的部分后人就以莊為氏;“戴”姓源于子姓宋國,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謚號。

有的從封地名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止,被封于闞(kàn),他的后代以闞為氏,等等。

氏也可以改

商鞅(yāng)本來姓姬,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與姬姓大宗有一定距離了,于是便用公孫為氏,來說明自己其實有姬姓血緣,但不多。在投奔秦孝公之后,商鞅分到了一塊土地,被稱為商君,所以商也是他的氏。

女子稱姓,男子稱氏

父系社會時期,女子沒有工作,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就是婚姻關系,但因為“同姓不婚”,所以女子稱姓,來標明血統;而男子要參與很多社會活動,所以男子稱氏,來明確自己的社會地位。

父系社會

姓和氏的作用

姓和氏是用來區分血緣和族群的文化符號。人們通過姓,知道誰和誰是親戚,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通過氏,知道這戶人家一直生活在什么地方,祖上是不是貴族,等等。所以,人們的姓和氏就越發復雜和普遍了,起到了“明世系”“別婚姻”等作用。

明世系

姓既然區別了血統,也就保證了自己的宗族發展,可以讓同姓諸侯國按照姓互相親近,讓自己知道親戚是誰,打仗的時候可以依靠誰,逃跑的時候又可以去投奔誰,有效防止出現手足相殘等違反倫理的現象。

別婚姻

現在我們知道近親結婚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我們的祖先也發現了近親結婚孕育的后代很容易有各種各樣的病癥。所以在早期,姓所帶來的防止近親結婚的措施很有效。但幾百年過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類已經繁衍了好多代,再加上歷代分封導致諸侯國眾多,各個國家的人要是結婚的話,其實往上追溯一下,還都是同出本源的。所以,清代學者趙翼曾說:“同姓為婚,莫如春秋最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乌拉特中旗| 北票市| 永吉县| 土默特左旗| 若羌县| 宜黄县| 即墨市| 长沙县| 临安市| 深水埗区| 武强县| 普宁市| 河北区| 新宾| 百色市| 怀仁县| 定襄县| 平邑县| 宜兰市| 江津市| 扎兰屯市| 建昌县| 临高县| 三门峡市| 合川市| 石阡县| 仁布县| 手机| 太仓市| 吉林市| 芦山县| 衡东县| 高要市| 黄石市| 密山市| 古浪县| 蒙山县| 瑞昌市| 乐平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