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集聚、科技創新與城市經濟發展
- 沈沁
- 1123字
- 2025-04-22 12:57:08
前言
隨著我國邁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階段,城市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貢獻者。認識和了解我國城市的發展特點、狀況和規律,探索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方式對于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提升,我國的技術水平不斷趨近全球技術前沿,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創新進行驅動,而城市對于促進創新具有獨特的優勢。另一方面,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緊密相關,金融資源的空間集聚現象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日益凸顯。在上述背景下,我國有眾多城市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和金融中心城市的設想,本書的主旨是對通過金融集聚和科技創新推動城市實現長期經濟發展的可能路線進行探索。
本書的研究將城市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金融集聚三個維度進行整合,其中,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金融應當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和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具有多方面屬性,既是經濟發展的貢獻者,又是人和產業的集聚地,也是由行政邊界所劃定的區域,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分析需要以對城市特征和規律的理解為基礎。同時,中國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一直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強烈影響,這使得中國的城市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獨具特色,對中國城市的分析需要在充分理解其獨特性的基礎上展開。考慮到中國城市這一對象的復雜性,本書對上述三個維度的聯合分析是基于多學科交叉視角而展開的,內容除了涵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金融集聚之外,還涉及城市經濟學、行政學和統計學等多個領域。
本書主要進行三個方面的研究與論述。第一,分析城市系統的內在規律及其形成機制,在此基礎上考察中國城市人口和經濟的規模分布特征與演變,并分析其背后的影響因素。第二,分析金融集聚和科技創新對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和影響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對經典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進行探討,并關注不同類型城市之間存在的差異。第三,對以金融集聚和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的可行路線進行探討,針對不同類型的城市提出差異化發展策略。
本書進一步確認了我國堅持走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正確性,同時主張尊重城市系統的內在規律和城市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不同類型的城市應當實施差異化的發展策略、避免盲目的政策競爭。本書同時關注到,當前中國城市的金融資源體量已經較為充足,應當注重提高金融資源利用效率,尤其是信貸市場效率,促進金融更高效地服務于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
衷心感謝在研究過程中提供意見與幫助的前輩和同仁,特別是香港科技大學謝丹陽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江艇副教授的寶貴建議。同時感謝湖北工業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BSQD2020081)和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科申博項目的資助。
沈沁
2023年11月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