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天告別小學作文老掉牙 無深意
- 韓衛娟 冷川編著
- 16字
- 2025-04-22 12:20:33
1 設計情節——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第1天 放心編故事,讀者愿意看
讀者會配合

每個人寫作文時都會擔心,我的故事合理嗎?老師能看懂嗎?放心,至少在態度上,讀者一定會很努力地去理解你,這是人類的本能:賦予接受到的信息以邏輯。
我們要好好地利用這一點,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堅定信心,大膽往下寫。
第二,寫記敘文的時候,別把讀者拿捏得太緊,多用陳述句,句子之間少用“但是”“然而”“不過”“而且”“所以”之類的關聯詞,這些詞用多了,讀者要步步緊跟你的思路,會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利用讀者的預期,來一個出其不意的故事。
國王死了,王后怎么辦
一個小說研究中特別有名的句子:
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就是兩個簡單的陳述句,但讀者會自動建立起關聯,將其解讀為“國王死了,王后因為傷心過度也死了”或者“國王因為某種原因死了,失去了保護王后的能力,因此王后也死了”。你在文章的開頭,把兩個句子擺在一起,故事的框架就已經顯露出來了,讀者有興趣看下去。
如果你直接說“國王死了,王后因為傷心過度也死了”,是不是讓讀者錯過了猜測故事可能性的機會呢?寫作文就和聊天一樣,學會吸引著讀者往下看。
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我是“情節”,里面有故事,咱們慢慢講。
國王死了,王后因為傷心過度也死了。
我是“句子”,就描述了一種情況。
王后也可以不死。有些聰明的現代作家會這樣寫:
國王死了,王后在花園里散步。
為什么國王死了,王后卻在散步?你是不是特想知道原因?
是傷心懷念嗎?
一個往事,一個往事,再一個往事……
是規劃未來嗎?
“自我成長型”是不是可以試試?
還是內心有鬼,在盤算怎么辦——這就是偵探故事的類型了。總之,疊加兩個簡單的陳述句,讀者會浮想聯翩,這樣你就有足夠的發揮空間了。
“歷險型”“斗法型”嗨起來。
寫作大招


兩個句子,放在作文的開頭,中間最好不要用關聯詞,讓讀者千方百計“腦補”接下來的內容,吊起他們的胃口。
大招速用
①寫事情(如統編版教科書“那一刻,我長大了”)
爸爸去開家長會,弟弟在家里坐立不安……(為啥坐立不安,其中有什么故事?)/我緊張地做著熱身,教練在旁邊喃喃自語……(祈禱“我”贏,還是根本就對“我”沒信心?這兩句沒有告訴你,想知道啥原因,只能聽“我”慢慢講。)
②寫人物(如統編版教科書“漫畫老師”“我的自畫像”)
同學們正在認真聽講,李老師走進教室,滿臉笑容……(為啥笑?喜歡看同學們認真做事的樣子,還是自己有什么高興的事情……不同選擇,不同故事。)
老師說,上課認真的你最帥;教練說,球場上不走神,你球技就突飛猛進了!……(用這樣對比的陳述句開頭,塑造懸念,展開“你”的故事。)
③寫景物(如統編版教科書“推薦一個好地方”“________即景”等)
有一個好地方,近在我們家旁邊;有一個好地方,遠在我的記憶深處。(用遠和近的沖突,制造懸念,展開對“好地方”或某個景點的介紹。)
④寫動植物(如統編版教科書“我的動物朋友”“我的植物朋友”)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這不是老舍的《貓》嗎?是啊,就是兩個陳述句,營造懸念開頭,展開對貓的描寫。)
老師有話說
放在開頭有懸念,中間加入情節/描寫更精彩。
“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這兩句放在文章開頭可以增加懸念,但兩句話的中間也可以不斷增加新的因素,讓這個故事變得非常曲折,使你的文章可以持續不斷地寫下去。比如,有位劇作家是這樣操作的:
國王死了—王子趕回來時發現自己的叔父已經繼承了王位,并娶了自己的母親—王子通過多方調查發現叔父就是殺死國王的兇手—王子被迫與人決斗,但他的叔父在對方的劍上涂了毒藥,并在王子的酒里下毒—王子受傷死去,臨死前殺死叔父復仇—王后誤飲毒酒—王后也死了。
這就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的主要情節,你看,兩個陳述句,可以“折騰”出來這么精彩的故事呢!
還有一句話:學會利用讀者的預期,給他們一個出其不意。
還是上面的例子——爸爸去開家長會,弟弟在家里坐立不安。
看到這兩句話,我們首先會想到,弟弟惹禍了,或者弟弟在學校表現不好……這些都是合理的推測,但也可以有意料之外的故事,如:弟弟因為幫助別人闖禍了,老師表揚了弟弟的助人為樂;弟弟在學校表現確實很不好,但新來的吳老師,特別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竟然表揚了弟弟;爸爸春風滿面地回來了,原來,爸爸反省了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決定好好鼓勵下弟弟……
開頭把讀者引進來,后面給他們一個小意外,作文不光有話寫,故事還能講得曲折有致。
范文賞析
范文1
一件后悔的事
三年級 佚名
今年夏天,我央求好久,爸爸終于給我買了兩條海水魚。我后來一想起這事,就懊悔極了。
小海水魚太可愛了!圓溜溜的黑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有帶斑紋的長尾巴。小海水魚游起來時,最好玩了。胖乎乎的身子搖來搖去,還不停地吐著小泡泡,我一邊看著一邊對它們說:“小魚,小魚,快長大,我每天給你們喂吃的!”
一天,我正在給小海水魚喂食。
哥哥在一旁不停地催我快點,要不然就趕不上車子了。我一急,手一抖,不小心把魚食倒了很多很多。來不及撈了,我拿起東西就去追哥哥了。
下午,我回到家,便像往常一樣去看小海水魚,卻發現它們的肚子脹得圓溜溜的,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了。我用手指動動小海水魚,可它們還是不動。我看到水底還沒吃完的魚食,恍然大悟,原來是我把它們喂死了。
我后悔極了。小魚,小魚,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如果我不慌張,做事不毛糙,小魚就不會死了。我又后悔又傷心地把小海水魚埋到了樹下。
唉,如果世上有后悔藥賣,那該有多好!
賞析
文章開篇兩個句子,意思剛好相反,既然央求爸爸買了魚,為什么會后悔?吊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接下來圍繞著海水魚的可愛和“我”的后悔展開敘述,最后呼應開頭,解開懸念。
范文2
那一刻,我長大了
中關村第一小學西二旗分校 六(2)班 宋梓萱
長大可能很漫長,也可能只在一瞬間。
有一天,風和日麗,天高云淡,這么好的天氣,應該和媽媽出去走走。看著媽媽正在整理自己的頭發,我心血來潮,說:“媽媽,今天我來給您梳頭好不好?”
“不好。”媽媽毫不猶豫地拒絕道。
我可不聽那一套,三步并作兩步沖上去,一把搶走了媽媽手中的梳子。“媽媽,您坐好,今天閨女給您做造型師,保準給您梳一個年輕又時尚的發型!”媽媽聽我這么一說,很不情愿地坐在椅子上,我站到媽媽身后,一手撫摸著媽媽的頭發,一手握著梳子,小心翼翼地給媽媽梳頭,就像小時候媽媽給我梳頭的樣子。
“媽媽,您的頭發也太少了吧?”
“媽媽,您平時是怎么梳頭的啊?”
“媽媽,我沒弄疼您吧?”
……
打理著媽媽的頭發,我這個造型師的問題可真不少,媽媽也不回答,任由我給她梳,好像沉浸在一種幸福之中。突然,我發現媽媽頭上有一根半黑半白的頭發,仔細一看,還有好幾根這樣的!我心里一驚,媽媽都有白發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您怎么有白頭發了?”

“我老了唄,這很正常。”
這不正常!這太不正常了!媽媽才40歲呀!怎么會有白頭發?
望著媽媽青絲中的銀發,我沉默了……
我想,這一定是歲月走過的痕跡,一定是為我和弟弟日夜操勞的結果,一定是早出晚歸辛苦的印跡……我也是家中的一員,從今天起,我也要承擔一些家務,減少媽媽的操勞……
想著想著,我用黑發遮住了媽媽的那幾根白發,還給媽媽梳了個高高的馬尾辮。我要讓媽媽永遠年輕!
過去的十一年,我一直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那一刻,我長大了。
(指導教師:劉瑞芬)
賞析
文章開頭對長大的理解“可能很漫長,也可能只在一瞬間”點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給媽媽梳頭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我”還是個調皮可愛的小女孩,但媽媽的白發觸動了文中的“我”,讓“我”瞬間長大了。結尾呼應開頭,是對文章主題的深化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