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經世致用
- 劉辯:從把袁家滿門抄斬開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186字
- 2025-04-07 10:00:00
“先生到——”
隨著學塾外守門的小宦侍高聲叫道,原本還竊竊私語著的學塾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這些士子們或許在其他地方上差一些,但要論尊師重道四個字,這天底下目前為止,再難找出第二個群體,能做的比他們還到位的了。
劉表用胳膊夾著一卷書稿,邁步走了進來。
說實話,他心中是有點打怵的。
畢竟這些士子,許多都是在族望當地小有名氣的。
而且家傳深厚。
能不能當好這個先生,需要靠實力來說話。
做了一套深呼吸,在心底里暗自給自己打氣。
劉表沉聲說道:“……你們如今手中的書,是陛下與我所共同編寫。”
“其中有些內容,或許在你們之前治學的經典當中,不曾提及。”
“我的課上,沒有那么多的死板規條,所以如果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我說完之后,舉手提出自己的見解。”
“諸位均可暢所欲言。”
“而在最后,我會按照各位在課上的表現發言,以及最終的學習成果,來為各位打分。”
“爾等可有疑問?”
暢所欲言的教學模式?
有點新鮮。
許多士子還是頭一次聽說。
加上劉表所說的那第一句話,“你們如今手中的書,是陛下與我所編寫。”
能編書之人,放眼青史當中,那都是有名的大才。
尤其是這其中竟然還牽扯到了陛下。
許多士子已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環視了一圈,見無人提出異議,劉表默默地將手中的書翻開。
“現在,把你們手中的書冊翻開至第一頁。”
“第一卷的總綱,我將其命名為通訓詁、舉大義……”
……
“先生,若不尋章摘句,如何能得古圣人口中經典之真意?”
“今時不同往日,孔圣人在時,天下分崩離析,禮崩樂壞,今時有光武重整天下秩序,如何能盡數效仿?”
“若不依圣人之言,該如何治國理政?”
“圣人之言,不曾教過爾等辛勞耕作,難道你若為官一方,其治下百姓便不需辛勞耕作嗎?”
“先生!圣賢之言歲經千載,未嘗一日廢于天地之間。先生為何要說圣賢之言無用?”
“我何時說過圣賢之言無用?圣賢之言當然有用,然其有用之地在你、在我、在人之本心。”
“而非在他人。”
劉表越說越起勁道:“我且問你,若將來你為官一方,你治下百姓當中有一人尋到荒地并墾荒百畝,欲在其上耕田。”
“結果剛剛墾荒完畢,便被同縣的豪強告至府衙,還掏出了地契,說這些地是本是他家,該為他所有。”
“你依圣人之言,該如何論斷?”
“你若是那墾荒之人,你又希望府衙如何判罰?”
“我……”
那士子微微一愣,絲毫沒想到劉表竟然會舉出實例,來問他怎么辦。
“若是……嗯,如此……嗯……”
那士子順著劉表的問題細細一想,本想答有地契為證,該歸誰家一目了然。
但轉念一想,又忽然覺得有些不對。
畢竟墾荒之事,他剛剛就經歷過。
著實讓人辛勞。
人家一個人好不容易墾荒百畝,那得是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摸著良心講。
換做是自己,要是得知自己的心血被官府剝奪……
嘶——
簡直不敢再往下想。
“你沒有脫口而出以地契為憑,說明你這孺子便還可教。”
劉表大聲道:“你們這兩日都做了墾荒之事,自該知曉,6個人合作開墾兩畝荒田,尚且用了將近兩天時間。”
“一個人獨自開墾百畝荒田,非有數月之功不能成。”
“整整數月時間,豪強之家都尚未出面,反倒是這荒田剛剛開墾完畢,豪強之家便站了出來,聲稱這肯出來的荒地應歸自己。”
“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應做何判,爾等應該心中有數。”
學塾內一陣默然。
劉表故意停頓了一會,又道:“這便是今日我們要講的第二卷,非實查,不能言。”
“就如這份荒田之案,若是不經調查,不知墾荒之勞苦,必然會隨意輕判,將土地歸于豪強之家,而視那肯荒之人的辛勞于無物,讓其徒費心血。”
“唯有歷經實查,方知小民多艱,方知人心之惡。”
“而這,絕非誦讀幾句圣賢之言,便可以知曉其中深意的。”
“……”
學塾內,最開始還能聽到有士子起身,和劉表探討其中經文典籍的內在。
然而到了后面,已然便成了劉表的個人秀。
……
兩個時辰很快過去。
終于在一聲今日課畢之后,劉表重新夾起書冊離開了學塾。
留下一群,眼神中略有些茫然的士子們。
“族叔,感覺如何?”
回到營舍,劉表便看到,劉辯早就已經在此準備好了熱茶相候。
“陛下……”
“族叔不急,先喝口熱茶,潤潤嗓子。”
“臣謝過陛下。”
劉表也不客套,畢竟這連著說了兩個時辰的話,早就已經口干舌燥。
甚至顧不得禮數,劉表直接端起熱茶,一言而盡。
喝完,還不忘擦了下嘴角。
“叫陛下見笑了。”
“都是一家人,哪里的話?”劉辯一臉溫和地笑著,道:“族叔還不曾說,今夜的課上的如何?”
“好!甚好啊!”
提及此處,劉表整個人都眉飛色舞了起來。
“陛下有所不知,最開始的那些士子們,還在跟臣辯駁圣賢之言,臣就直接將陛下跟臣舉的,墾荒和地契的例子說了出來,直接就讓那些士子們啞口無言。”
“尤其是那句,非實查,不能言,那些士子們聽的當真是格外仔細。”
“只是還有一事,臣尚且需要請教陛下。”
說到最后,劉表的話鋒一轉,語氣反倒是多了幾分扭捏。
劉辯不由得覺得有些好笑。
“族叔但講無妨。”
“這后面的第三卷,該以何為題?”
第一卷的通訓詁、舉大義,是劉表的一貫主張,也是附和當前時代的今文流派。
而第二卷的非實查,不能言,則是劉辯極力主張的主題。
劉表本以為這種此前從未有過提及的概念,可能效果不會太好。
卻沒想到今夜反而正是這卷,大放異彩。
太強了!
從未想過陛下在經文學術方面,竟然也有這么高的造詣。
當然,可能也跟今夜的,都是年輕士子們有些關系。
畢竟年輕人嘛。
接受一些新東西的速度總是快些。
“第三卷……”
劉辯抬手輕叩桌案。
第一卷是去繁瑣,落實處;第二卷是去輕談,重調查。
以此往下類推的話……
“就以經世致用為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