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此子當大司農?屈才了
- 劉辯:從把袁家滿門抄斬開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004字
- 2025-04-02 10:00:00
“臣汝南太守張咨謹奏……”
“今有逆賊袁紹,本出汝南袁氏,世受國恩,位列三公,然其豺狼野心,久蓄異志。其以“清君側、誅國賊”為名,于汝陽城外聚兵逾萬,僭稱討逆將軍,公然舉旗抗旨,裂土稱兵。其罪昭彰,天地不容!”
“……九月丙寅,袁紹率私兵三千,突襲汝南郡府庫,劫甲胄八千領、弓弩三千張、糧秣十萬石,焚官署文書,殺長史陳珪、郡丞王渙等忠良七人,懸首城門以怖吏民。”
“袁氏門生故吏中,潁陰令荀諶、陽安都尉高干,皆棄印從賊;另有黃巾余孽張闿引流寇兩千投效,合兵劫掠慎陽、吳房二縣,裹挾丁壯充軍。”
“……汝南三十六縣,已有新蔡、南頓等三十一縣望風而降,賊設偽官,征糧拉丁,百姓號泣于道。”
“安成周氏等大族,閉塢自守,拒納郡兵,或暗輸錢糧于袁紹。郡治平輿城中,袁氏舊仆屢屢縱火,獄囚盡釋,民心大亂。”
“郡兵原額八千,今逃亡過半,存者不足三千,弓矢朽壞,戰馬病羸。倉廩所余僅支十日,恐旬月之內,城陷人亡!”
“……”
“臣以朽鈍,忝守大郡,今繕甲死守,誓與城俱碎。然賊勢滔天,孤城難持,伏惟陛下速降天威,拯汝南百萬生靈于水火!”
“汝南太守臣張咨惶恐頓首!”
事情比想象的還要糟糕。
雖然知道袁家四世三公的分量極重,但這起兵不過數日,整個汝南便幾乎全境失守。
只剩太守張咨一人,堅守平輿。
但看他寫的這份奏章來講,估計此刻的平輿,也差不多快陷落了。
要知道,現在洛陽中樞還在運轉。
劉姓天子還高坐于廟堂之上。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蠢蠢欲動之人,此刻還在觀望。
若是不能以雷霆之擊將袁家剿滅,這天下指不定還要亂成什么樣子。
不能拖了。
“楊公,崔公,董公,丁公有何看法?”
作為參錄尚書事之人,楊彪、崔烈、丁宮和董卓自然是最先知曉這一份奏章的。
自然,四人早就已經提前就此事商討過了。
楊彪奏道:“臣以為,當即刻著董公領兵,征討袁逆。”
還算是有點良心。
劉辯心中點了點頭,轉而看向董卓。
“董公以為呢?”
董卓挺身說道:“三軍整備已畢,只需糧草輜重到位,隨時可以出兵。”
“傳大司農。”劉辯當即吩咐道。
曹操雖然一開始對皇帝的突然傳召有些疑惑,但等他真的入了殿來,看到這尚書臺的四公竟然早就已經在殿內聚齊了。
加上又突然傳自己前來。
所謂何事,已然不言而喻。
“曹孟德,三軍糧草輜重一事,準備的如何?”
“回陛下,今自洛陽征討汝南,千里征途,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臣已盡調所司,布設天羅。具體行事,臣已寫明于此章之上,請陛下御覽。”
曹操說著,便從自己的袖中掏出了一卷竹簡。
一個眼神,福祿便心領神會的走上前,將那卷竹簡接過,呈了上來。
等到劉辯一一閱過,原本雙眉之間的郁結之色,頓時緩和了不少。
“董公身經百戰,也不妨看看這其中有無可增減之處。”
現在不是客套推脫的時候。
何況劉辯那明顯放松下來的語氣,是做不了假的。
董卓對這個曹操的興趣,也不由得更濃厚了些。
“既然陛下如此說,那微臣就卻之不恭了。”
【……大開敖倉,以三千輛牛車滿載陳粟,走軒轅關大路,晝夜喧嘩。】
【……密遣三千徭役,沿汴水夜行漕船百艘,每船底艙暗藏火油,上覆新麥,若遇劫掠,可焚船阻敵,保真糧無虞。】
不過才看了其中的第一條,董卓便已然瞪大了眼睛。
這曹操明顯不是個等閑之輩,深知這一路上的艱險。
即便是已經在底倉暗藏火油,已然看起來將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卻還不忘記故布疑陣。
如此一來,就算是沿途真有袁家的細作,想要劫糧。
首先就要判斷到底哪條糧道是真,哪條糧道是假。
而且至關重要的是,此舉能極大震懾沿路的大小官員。
畢竟若是在你負責的這條糧道上出了事,到時候朝廷追查下來,你是絕對跑不了的。
要是你賭對了,尚且還好,那要是賭錯了……
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誰來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賭上身家老小,乃至全族的性命,是否值得?
而像這樣的故布疑陣,曹操幾乎是貫穿了整條糧道。
甚至其中有許多新點子,是他半輩子征戰都不曾想到和遇到的。
真是個人才啊。
董卓抬頭看向那大殿中央的青年,眼神中閃過一絲欣賞。
此子當大司農?
屈才了。
可惜這樣的人才,不曾出身于我涼州。
平生一大憾事。
“回陛下,臣以為,大司農所為,甚好。”
董卓一臉興奮道:“有大司農督辦三軍的糧草輜重,臣有把握半年之內,定斬那袁本初的頭顱,獻于陛下。”
要論在場的這些人當中,誰對于戰事最有發言權,那必然是非董卓莫屬。
其他的話這些人或許聽不明白,但那半年之內四個字,所有人都聽了個真切。
就連向來和董卓不對付的楊彪崔烈兩個人,聽到這4個字,都不由得渾身一震。
他們現在可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尤其是對于已經參錄尚書事的他們來說,除了還有董卓和皇帝這么個對手以外,幾乎已經做到了人臣的極致。
再往上,那就是如竇氏霍氏一般的權傾朝野了。
已經取如此如此大好局面的他們,自然不希望在中途殺出個袁本初,來跟他們一起分享這份權力。
甚至要是袁本初真的做成了。
反倒是會把屁股,坐在他們的腦袋之上。
董卓能把袁本初除掉,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再或者……
要是董卓能和袁本初斗個兩敗俱傷。
那就是這天底下,最頂好最頂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