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陶宗旺的消息
- 水滸之我乃人間太歲神
- 半囚居主人
- 2166字
- 2025-04-08 01:30:43
馬直沒有客套,笑嘻嘻地接過銀子,隨意丟入馬背上的行囊中。
“都頭,我們不去戊己山了,回金山村找魯頭領拼酒如何?”
馬直是個心思機敏的,瞧出武松興致不高,是以這樣提議。
武松道了聲“好”。二人拔轉馬頭,走大路,望金山村而去。
魯千里的小院,原本八間瓦房被燒了了三間半。魯智深安排二龍山的人馬操勞了一天,也就清理了瓦礫,用木頭茅草臨時搭建了一個長棚。
等武松帶著馬直過來時,才發現全村剩下的老少都在,大棚里熱火朝天。
“灑家叫人搬來了一些菜蔬米面,叫了五十人過來,幫村民重建屋舍。楊志兄弟在戊己山主持大局,山寨關隘才是立身的根本,越早修繕越好。”
武松徑自掇了一個杌子在魯智深旁邊坐下,“哥哥計較的是。武二年輕不知世路,以后哥哥還要多多提點才是。”
蕓娘、景娘為武松、馬直添置杯盞碗筷。兩個小娘子篩酒時,不住拿眼來瞟武松。
武松竟似毫無所覺。
自顧與智深說話,他將縣衙諸事與智深備細說了,最后不無憂慮道:“知縣相公不久就要調任,自然不會深究。我所慮者,是葉東升有一個妹子嫁給了東平府的崔推官做妾,推官推勾獄訟,他要是聽了枕頭風,非要與我們為難,如何是好。”
“怕他做甚?俗話說得好,死無對證。他若真要較真,你不是與那晁蓋相熟?叫他帶一路人馬下山與那西門慶、葉東升報仇,最好鬧得人盡皆知,將那鳥推官也牽涉進來。”
武松聽得目瞪口呆。
馬直聽完雙眼發亮,“魯大師莫非是諸葛轉世?竟然想得出這般好計?”
“滾滾滾,灑家要你來拍馬屁?”魯智深罵了馬直一句,灌了一杯酒開始埋怨武松,“二郎,劉邦有張良,太祖有趙普趙相公,你也得找幾個出謀劃策的幫手了,到時也好讓灑家清閑幾天。”
武松頷首,他與魯智深志趣相投,都喜歡用拳頭說話。整日想這些勾心斗角的事,確實心煩不已。
“一清先生將書信送給哥哥之后去了哪里?”
“當日灑家留他在山寨住了兩天,他倒是說了你不少好話。不過灑家那時被你的信氣著了,一直沒聽進去。他若是能來幫你,灑家當真就輕省了。”
武松又問,“咱們還剩下多少銀子?”
“賞賜完士兵和兄弟們之后,余下也盡夠用了,黃金百兩左右,銀子七千余兩,錢八萬貫……不過這些錢還得留出給你疏通打點、撫恤村民,重建屋舍的錢……灑家算不明白,明日你找人核算核算。”
景娘一直在聽二人說話,聽到智深頭疼算賬之事,不由插口道:“奴家與姐姐對算學都略知一二,如蒙不棄,愿為都頭分憂。”
“你?”武松有些疑問。
景娘嘟起櫻桃小嘴,“都頭不要瞧不起人。你若不信,現在就可以考一考我們。”
“好,”武松思索片刻問道:“我要建長十里,高一丈,厚三尺的夯土高墻,人工、物料、錢財,各需幾何?”
“你……”景娘都快被氣哭了,“你這是欺負人,這是營造法式,哪里只是單純的算學。”
那邊蕓娘聽了心里默默盤算,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心中便有了答案。
她性子溫婉,輕移蓮步,先道了個萬福,再啟檀口,吐氣如蘭,“大宋民夫每日需費一百文,十里長,一丈高,三尺厚的夯土墻,所用約三千工時,計三十萬文;茅草、土料、木材等材料可就地取材,所用有限,可忽略不計。
伙食費用一人日需一百四十文,三千工時,計四十二萬文。如此總計花費七十二萬文,足陌一千文為一貫,也就是七百二十貫。再算些損耗,八百貫盡夠了。”
武松、魯智深、馬直三人舉著酒盞,一時驚得都忘記了飲酒。
“你怎的會這些?”
蕓娘被問,俏臉飛霞。
景娘與有榮焉,昂著小腦袋,得意地說道:“我們陶家本就是營繕世家。我有一個本家叔叔,因為善于筑城建寨,江湖上的人送了一個“九尾龜”的渾號。要不是我爹好賭,我與蕓娘怎會淪落至此……”
說罷眼眶一紅,幾乎滴下淚來。
武松一驚忙問,“你說的那個叔叔大名可是叫做陶宗旺?”
“你怎么知道?”景娘淚珠兒還在眼窩里打轉,卻又好奇武松如何認識她們陶叔叔的。
“怪不得了?原來是他!”
武松鄭重向蕓娘、景娘行了一禮,“武松以前多有怠慢,請兩位姑娘恕罪,今后武松必定以姐妹待之。”
蕓娘囁喏道:“萬萬使不得!武都頭將我們姐妹拔離苦海,已是天高地厚之恩了,如何敢與都頭兄妹相稱?都頭但有所請,奴家無不遵從。”
“確實有一件事要勞煩兩位妹子。”武松環顧四周,見金山村滿目瘡痍,不由有感而發,“我欲重建金山村,使家家戶戶都有片瓦遮身,修十里高墻,讓村民免遭匪患。而欲建此城非九尾龜不能成其事。煩請兩位妹子修書邀陶宗旺至此,武二必有厚報!”
蕓娘面露難色,“不是奴家推托,委實不知陶叔叔現在何處?”
武松面露失望之色。在夢里他與陶宗旺是在梁山相識,只知道他在上梁山之前與摩云金翅歐鵬,神算子蔣敬、鐵笛仙馬麟相熟,實在不記得他原來是在何處落草。
景娘想了一會,說道:“武二哥,其實要找我叔叔也不難。只需派人打聽打聽哪里在修筑城墻城寨,挨個去問,必有消息。”
她是個爽利性子,武松叫她妹子,她自然就叫他二哥了。
“是極!也是我急昏了頭,總想著一日便將所有事情做好。兩位妹子去將我哥嫂請來,今晚我們不談公事,大家伙一醉方休。”
暮春時節,天氣漸暖。
金山村內燃起了熊熊篝火,馬肉烤得滋滋冒油,劫后余生的村民,暫時忘卻昨日之悲,展望那微茫的希望。
武松要將蕓娘和景娘認為義妹,除了兩個當事人眼神幽怨,幾乎人人歡喜。
潘金蓮似乎有些于心不忍,笑著勸道:“叔叔是江湖上響當當的好漢,何必拘泥于俗禮?難道不擺個香案,拜上一拜,奴家就不認兩個妹子啦?依奴家看,且免了吧。”
蕓娘、景娘顧不得矜持,連連點頭。
武松笑道:“也罷,就依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