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呂布
- 三國:開局劉辯,朕不想見毒酒
- 滄山不見君
- 2085字
- 2025-03-28 20:36:57
“陛下,有這等能娶小娘子的好事,為何不喚我一道前去?
若要末將前去了,那小娘子還會賴上我何某人,哪輪得上于禁這廝?”
何炯一聽到就自己帶人扎營安寨這會光景,于禁都帶了個小娘子回到營中,
便匆匆尋至劉辯那里,裝作一副委屈模樣,抱怨劉辯不公,
實則滿眼促狹,任誰都能聽出這是故意在劉辯面前拿于禁打趣。
兩人上次在營中較量一番后,關(guān)系卻并未緩和,何炯仍是看不慣于禁那副軍法不容情的冷臉,
且迄今為止何炯還是認(rèn)為只是在拳腳功夫上尚不如于禁,真要論戰(zhàn)場廝殺,真刀真槍比馬上搏殺功夫,自己倒也未必遜色于那于文則。
所以迄今為止,哪怕被劉辯呵斥不下數(shù)次,何炯都還在嚷嚷著要和于禁試試馬上功夫,
然劉辯聽到何炯所說,不由得斜眼望了下何炯滿臉絡(luò)腮胡的黑臉,說好聽的確是叫做是面色堅毅,
但若是難聽的喊法,這種長相通常在演義小說的市井話中都是按喚做那黑廝來形容。
劉辯不知何炯自信何在,也不順著何炯這黑廝的話頭說下去,反而肅容問道,
“朕命你將那謊報民變的斥候撤下,并按軍法處置,你曾可做下?”
這斥候就是方才報奏百姓欲要造反的那位士卒,劉辯欲要以此正一正軍中紀(jì)律。
何炯見天子神色冷峻,也不敢再插諢打科,連忙收起嬉態(tài),抱拳肅答:
“回稟陛下,已按軍法,足足打了二十軍棍,是末將親自在旁盯著,絕無放水?!?
話音未落,劉辯又默默嘆了口氣,何炯眼見劉辯如今眉頭緊鎖不免心頭一顫,又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陛下莫非嫌末將罰得輕了?其實末將覺得如此小事,既已罰過,
還望陛下開恩,寬恕這個蠢卒,末將在此替他擔(dān)保日后絕不再犯?!?
聽到何炯說話,劉辯怒氣再次上涌,一掌便拍在案上。
“小事?你也覺得這是小事?如此看來,那朕是否該賞你二十軍棍,讓你也嘗嘗'小事'的滋味?”
何炯撲通跪地俯首認(rèn)罪,何炯從調(diào)來之后,從未見過天子如此震怒。
劉辯之前怒氣未盡,雖然知道這群家兵素來被何進(jìn)驕縱慣了,但仍是難免憤慨之心。
望著已然一臉惶恐下跪的何炯,劉辯才發(fā)覺自己有些過于遷怒于何炯,便又將何炯扶起,溫聲解釋道,
“朕非苛責(zé)于你,亦并非是存了拿軍法立威的心思,才行此軍法,朕素來厚待士卒,這你也當(dāng)知曉?!?
“朕不過是近日出行之際,見得治下百姓人人貧苦,常暗自思量,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但同你說這些恐你不懂,那便說些真切的,正好朕今日也想尋人說些個心里話?!?
“也不知道你是否聽聞過民間常有易子相食一事?就是饑荒時百姓為了活命,竟換著孩子來食。”
劉辯說到此處頓了頓,竟兀然猛地攥緊拳頭,又開口言道,
“朕初次聽聞,便感心中大駭,怎會有如此荒唐之事?”
“民家有言,虎毒尚不食子,那為何朕之治下的大漢良民醇民會行這比虎心尚毒之事,豈不是受朕的百姓連虎狼都且不如?”
“朕幼時在宮中蒙學(xué)之際,先生常謂朕內(nèi)圣外王的道理,要以孔孟仁義教化民風(fēng),但教化至今怎就教化成這般模樣?”
“這是桓靈二帝之過,亦當(dāng)為朕之過錯,如今好在朕尚及冠,仍有年月來為天下百姓計之,
之后經(jīng)年之所求,不過能讓治下百姓有條飽腹活路,不再行這易子之事而已。”
劉辯的聲音漸漸低緩,卻字字如錘。
“今日軍法所在,不為欺朕瞞朕,只為那群百姓正名而已,朕要從小事處而為之,
要從你們這群親信處開始約束,何炯你當(dāng)知朕良苦之意?!?
劉辯不知是對著何炯亦或是對著自己,把心中所想全皆傾訴出來,心情方才好轉(zhuǎn),
劉辯之前所說字字真切,如今所遇太多事情,都尚為有現(xiàn)代人思維的劉辯所無法容忍的。
“陛下所說,末將愚鈍,未能聽個明白,但何炯真心覺得陛下當(dāng)是個好圣上。”
只見何炯已然泣不成聲,雖未聽懂劉辯所言,但大致知道劉辯所想,不由得回憶起自己發(fā)跡前之事。
昔年自己不過是南陽破落戶,要不是大將軍何進(jìn)念在同鄉(xiāng)之誼,讓自己能賣把氣力于軍中,
這么多年過去,何炯早已忘記當(dāng)日腹中無食是何感覺,劉辯這話終是讓何炯想起之前落魄之時窘迫,頓時深感慚愧,
心中想到當(dāng)今陛下若早些登基,這世道是否不該是如今模樣?
劉辯此時又再次緩緩開口言道,
“如今同你說這些言語,既是抒朕心中苦悶,又是當(dāng)你為心腹,
若有朝一日你若發(fā)現(xiàn)朕忘了今日之言,你當(dāng)隨時諫之,讓朕謹(jǐn)記此等初心,何炯你可知否?”
此時兩人之間只再聽聞有人盔甲碰地的叩首聲,以及斷斷續(xù)續(xù)夾雜泣淚哽咽的一句,
“末將……敢不領(lǐng)命!”
……
大漢河內(nèi)郡,丁原軍帳中。
李肅正帶著數(shù)箱金銀,擺在一濃眉鳳眼,一臉英武的呂布面前,
眼見其人眼中仍有猶豫之色,李肅又再次撫掌輕笑道,
“奉先兄,董公既知你驍勇,特備薄禮,無時不望與君共襄大業(yè),君何故在此猶豫?”
“可是丁原待我不薄,我怎能輕易叛他?”
話雖如此說之,但呂布眼中早已被這幾箱金銀打動。
“不???不薄就是所謂,讓咱們這位名震九原英豪呂布呂奉先當(dāng)一主簿文官?
不就是那丁原老兒,畏你英勇,特不予你兵權(quán)罷了,
大兄你怎連我這外人都能一眼認(rèn)出之事,大兄卻在此中不曾覺察?”
李肅此話道出呂布心中一直不愿承認(rèn)之事,當(dāng)面被李肅點出之后,
呂布當(dāng)場惱羞成怒,掀翻桌子,沉聲怒喝道,
“丁原老賊辱我太甚,今夜吾必取其頭顱,方解心頭所恨。”
……
是夜,只見呂布正騎著一匹毛色赤紅的寶馬一馬當(dāng)先,手中提著一死不瞑目的老者頭顱,
并身后以張遼,高順二人領(lǐng)銜帶著數(shù)千精壯并州狼騎趕往如今董卓所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