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民憤
- 三國:開局劉辯,朕不想見毒酒
- 滄山不見君
- 2030字
- 2025-03-28 12:40:16
劉辯從穿越至今,短短數日之間已不知見過多少在史書上位高權重者,
再加之這幾日軍中磨礪,如今居高臨下之際,凜然之勢竟油然而生,自有一番威儀之資。
那紈绔子弟如今已然疼痛幾近昏厥,但還是咬牙開口求饒,
“不知是哪位賢仲昆領兵在此,在下是都鄉侯趙忠內侄,
若愚弟今日所舉讓大兄不喜,來日必當登門執禮,親身向大兄謝罪?!?
其言語間只是點明與自己趙忠關系,神色卻是恭敬異常,全無半分威脅之意。
但劉辯既聞此言,便勒住韁繩,望著那在地上痛苦掙扎卻仍強撐著求饒的紈绔子弟,
嘴角不禁泛起一絲嘲諷的冷笑,隨后便以一記馬鞭視做回應道,
“這幾日活的趙忠我沒見過,倒是他囫圇的尸首我倒是去看了一眼……”
一鞭下去,這紈绔居然被抽的昏厥過去,竟沒聽見劉辯后句所說,
而其家仆與周遭農戶卻聽得真切。
趙忠大人死了,這小郎君莫非在此言笑?
紈绔家仆們多少有些見識,然這些平日被欺壓慣的農戶,
只知這這紈绔背后有個大官叫做趙忠,至于能有多大便沒有什么概念。
劉辯眼見此人如此不濟事,一鞭下去便不省人事,
周圍又在議論紛紛,便開口用通俗之語與在場眾人耐心解釋道,
“眾鄉里,我等從雒陽而來,此人背后依靠十常侍趙忠已被誅殺,
如今當今天子也正欲清剿這些個宦賊親屬,此人也當在其列,
今日我便當眾將其正法,還你們個公道于身?!?
劉辯開口便理直氣壯的將除宦這種好清名攬在自己頭上,
這種收買民心的好事,豈能都落在世家清流頭上?
此時劉辯深感若有一位妥帖且文筆過人史官在旁,幫自己將今日言行記載下來該當多妙?
比如袁紹此前的筆桿子陳琳,劉辯對其文采便很是滿意,
相比于同樣在袁紹麾下效力的文臣許攸,不過是酒后非議了曹操幾句,就掉了腦袋,
而陳琳可謂是在討賊檄文中就差指著曹操祖宗三代牌位在那嘴臭,
卻仍能在袁紹兵敗為曹操所俘之際仍被許以重用,可見其文章方面必有過人之處,
看來以后當找個時機把陳琳調至御前為自己效力……
然在場眾人眼見劉辯氣度非凡,一副言之鑿鑿,聲色不似作偽模樣。
便人人面露喜色,斷斷續續在此高呼陛下圣明,
更有膽大的壯年農戶甚至咬牙切齒出聲詢問,能否將此人交于他們親手處置。
劉辯看到此情此景,只在腦海中想到一句書中古話,
爾食爾祿民膏民脂,上天易虐下民難欺。
這不過一紈绔,就讓百姓如此憤慨,怪不得昔年黃巾僅以一碗符水,就撼大漢四百年之基業,從細微之處便可窺全貌。
劉辯心念至此,便翻身下馬走至那位魁梧漢子身側,輕輕拍了拍其肩膀道,
“來,且去拿他人頭,泄爾等往日之委屈?!?
此話一出,劉辯便發現旁邊百姓大多已掩面而泣,可見平日所受其何等凌辱。
而那壯漢更是臉色漲紅,滿目憤然之色,一聽劉辯允諾,
當即就上前用盡全身氣力,對著那昏迷紈绔拳打腳踢,
而那紈绔手下,早已被于禁令人制住,如今人人臉色煞白,
只得眼睜睜看著自家小主被昔日氓農痛毆。
眼見這漢子率先出手,讓其他幾位本在猶豫的農戶再也忍不住壓抑怒氣,便紛紛上前與那漢子一道上前泄憤。
劉辯眼見此時才能叫做民情憤慨,當即準備讓于禁令人稍作維持秩序,
但喊了一聲卻沒發現于禁應答,回首望了一圈,看到遠處于禁有些愕然。
只見于禁此時正一絲不茍的將自己披風裹在那位衣衫被撕扯大半的女子身上,其臉色出奇有些局促。
劉辯當即難免有些莞爾,
好你個于禁于文則,朕在此處費勁心力,為民申冤,
你個濃眉大眼之徒,平日內一副正經模樣,此時卻在這坐享其成,還意欲打情罵俏不成?
而在于禁為那女子披上披風后,女子卻當即抓起地上一塊大石,
向那紈绔子弟奔去,最終以那塊大石,了結了那紈绔性命。
這紈绔子弟臨死都尚且卜知自己以為權傾天下的伯父已然懸首于雒陽,
更沒想到會死在自己即將搶回府中準備爽樂一番的美人手中。
于禁眼見這女子所舉,內心更為喜其剛烈,
但望到劉辯在遠處用一種莫名戲謔的眼神望著自己后,居然罕見有狹促之色,
而那女子殺人后,便對著劉辯叩首一拜,
“妾乃村東張家女,村婦感謝各位大人恩德,如今奴家寡母已死,
清白也險被畜生玷污,如今已無臉面存世,只得來世再報各位將軍。”
說罷就要撞樹尋死,幸被于禁所攔,在旁農戶更是人皆上前慰藉。
原來這言談中頗有禮儀的女子是本地前任薔夫之女,其父在黃巾起義之際,
為勸服黃巾賊寇勿要劫掠鄉鄰,卻被砍下頭顱,只留下一老妻幼女,
而鄉戚多感其德,方才有今日以身阻攔紈绔之舉。
劉辯知道此事后,心感戚戚,滿朝公卿若皆如之小吏,有怎能有今日之慘狀。
而女子在眾人的勸慰下,情緒有所穩定,而此時已然家室不在,一時之間又不知所措再次泣淚。
劉辯見狀,便直接開口替于禁言道,
“小娘子如今家室不存,我觀你應尚無婚嫁,
若你覺得在旁這位如今在軍中任司馬的將軍尚合心意,不若讓其以妻許之,你看如何?”
于禁眼見劉辯知自己心中所想,替自己言之,心下大喜,
平日內不茍言笑,如今嘴角居然都難免扯出一絲笑意,當即拱手看向那位女子。
那女子其實剛被于禁救下之時,就對光看面相就顯得靠譜的于禁有些好感,
而且當下劉辯所說也是當下最好選擇,不然自己一介女流,如何在亂世生存?
當下雖仍心中悲痛,但是還是低頭掩面對著于禁出聲道,
“妾蒙君侯垂憐,若蒙不棄,愿侍巾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