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和李亨從興慶宮出來后,心情并未因向唐玄宗呈上證據而輕松多少。他們深知,楊國忠勢力龐大,根基深厚,即便唐玄宗已察覺其陰謀,要將他及其黨羽連根拔除,也絕非易事。
回到太子府,李玄、李亨與李泌再度聚首商議。李泌神色凝重,率先開口:“楊國忠得知證據落入陛下手中,必定不會坐以待斃,定會有所動作。他或是加快陰謀實施,或是設法銷毀其余罪證,甚至可能狗急跳墻,鋌而走險。我們務必加強防范,絲毫懈怠不得。”
李玄深表認同,點頭道:“李先生所言極是。我們一方面需持續留意楊國忠及其黨羽的動向,另一方面要充分做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
李亨眉頭緊皺,面露擔憂之色:“如今證據雖已呈給父皇,可父皇卻打算暗中布局,逐步瓦解楊國忠的勢力。這期間,不知又會橫生多少變故。”
李泌微微一笑,解釋道:“陛下此舉,自有深遠考量。楊國忠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盤根錯節,遍布朝野。若貿然動手,極有可能引發朝堂大亂。暗中布局,既能避免打草驚蛇,又可待時機成熟時,一舉將其拿下,如此方能確保朝堂的穩定。”
就在三人深入商討之時,一名侍衛匆匆來報:“殿下,眼線傳來消息,楊國忠得知證據被截獲后,怒不可遏,將自己關在府中,與親信幕僚密談良久。之后,他的一些親信開始在城中四處活動,行為十分詭秘。”
李玄心中一凜,說道:“看來楊國忠已然有所行動。他必定在謀劃應對之策,我們必須盡快查清他的親信究竟在做些什么。”
于是,李玄即刻增派探子,對楊國忠親信的一舉一動展開密切監視。果不其然,經過幾日的跟蹤探查,探子們發現楊國忠的親信在長安城內外秘密聯絡一些江湖勢力,似在招募人手。
“楊國忠這是打算借助江湖勢力與我們對抗嗎?”李亨面露疑惑。
李玄沉思片刻,分析道:“極有可能。他深知朝堂上的陰謀敗露,便妄圖另辟蹊徑。江湖勢力魚龍混雜,一旦被他利用,恐怕會給我們造成諸多麻煩。”
李泌亦點頭附和:“絕不能讓他得逞。江湖勢力雖分散,但若是被組織起來,其破壞力不容小覷。我們可通過‘不良人’等我方在江湖的人脈,搶先打亂他的招募計劃。”
李玄當即采納李泌的建議,派人聯絡“不良人”組織,告知他們楊國忠的陰謀,并請求協助阻止楊國忠招募江湖勢力。“不良人”組織向來與朝廷有一定合作,且對楊國忠的行徑早有不滿,便欣然應允。
與此同時,李玄等人對朝堂局勢的關注絲毫未減。他們留意到,楊國忠在朝堂上開始收斂鋒芒,變得低調起來,不再如往日那般囂張跋扈。但李玄明白,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楊國忠必定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反擊。
幾日后,“不良人”傳來消息,他們成功破壞了楊國忠在長安城內的數次招募行動,使其招募江湖勢力的計劃暫時受阻。然而,“不良人”也提醒李玄,楊國忠并未放棄,極有可能將招募行動轉移至長安城以外的地方。
李玄深知,絕不能給楊國忠喘息之機。他決定主動出擊,再次搜尋楊國忠的罪證,使其在朝堂上再無立足之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玄將目標鎖定在楊國忠的一處秘密別院。據探子回報,楊國忠常在此別院與一些神秘人物會面,且別院防守極為森嚴,似隱藏著重大秘密。
李玄與李亨、李泌商議后,決定趁夜突襲楊國忠的秘密別院。行動當晚,月色朦朧,李玄率領一群身手矯健的侍衛,悄然潛行至別院附近。別院周圍戒備森嚴,家丁巡邏不斷。李玄觀察片刻,發現巡邏家丁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換崗,他遂決定利用這一間隙,潛入別院。
待巡邏家丁換崗的瞬間,李玄一揮手,侍衛們如鬼魅般翻過院墻,進入別院。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家丁巡邏路線,朝著別院深處悄然摸去。
在一座看似平常的房間前,李玄聽到屋內傳來低聲交談。他示意侍衛噤聲,而后悄悄靠近房門,透過窗戶縫隙向內窺視。只見楊國忠正與幾個陌生人圍坐桌前,桌上擺滿地圖與信件。
“如今證據被截,形勢對我們極為不利。你們務必盡快聯絡各地人手,準備起事。”楊國忠神色陰沉,語氣急促。
“楊大人放心,我們已在安排。只是起事所需的大量糧草與兵器,還需楊大人設法籌措。”一名陌生人回應道。
“糧草和兵器的事,我自會想辦法。你們只需確保人手到位,聽我指揮。”楊國忠說道。
李玄心中大驚,沒想到楊國忠竟已在謀劃起兵造反。他當即示意侍衛準備行動,打算當場擒獲楊國忠等人。
恰在此時,一名侍衛不慎碰到旁邊花盆,發出輕微聲響。屋內之人警覺,楊國忠大聲喝道:“有刺客!”
李玄知道行蹤敗露,當機立斷,一腳踹開房門,率侍衛沖入屋內。屋內眾人見狀,紛紛抽出兵器,與李玄等人展開拼斗。
楊國忠趁亂欲逃,李玄豈會讓他得逞,身形一閃,攔住去路:“楊國忠,你的陰謀已然敗露,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楊國忠臉色猙獰:“李玄,你休要得意。即便你發現了又怎樣,我還有后手,你們都得死!”
言罷,楊國忠揮舞寶劍,與李玄戰在一處。楊國忠雖年事已高,但身為宰相,也曾修習武藝,劍法頗為凌厲。李玄不敢大意,全神貫注應對。
與此同時,侍衛們與屋內陌生人也展開激烈搏斗。這些陌生人皆是楊國忠精心挑選的高手,侍衛們一時難以取勝。
就在戰斗陷入膠著之際,別院外突然傳來嘈雜之聲。李玄心中一緊,擔心是楊國忠的援兵趕到。然而,很快他便發現,來者竟是李亨率領的一隊人馬。原來,李亨擔心李玄行動有失,便率援兵前來支援。
李亨的到來,瞬間扭轉局勢。在李玄和李亨的前后夾擊下,楊國忠等人漸感不支。最終,李玄一劍刺中楊國忠肩膀,楊國忠摔倒在地。其余陌生人見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投降。
李玄看著倒地的楊國忠,冷冷道:“楊國忠,你陰謀篡權,意圖起兵造反,如今證據確鑿,你還有何話可說?”
楊國忠臉色蒼白,咬牙切齒道:“李玄,你別高興太早。即便我失敗,還會有人繼續我的計劃。”
李玄冷哼一聲:“你休要做無謂掙扎。你的所作所為,已嚴重危及大唐江山社稷,今日便是你的報應。”
隨后,李玄命人將楊國忠及那些陌生人捆綁起來,押回太子府。經過審訊,楊國忠等人對罪行供認不諱。李玄等人將審訊結果及楊國忠謀反的證據再次呈給唐玄宗。
唐玄宗覽畢,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楊國忠及其黨羽一網打盡,全部處死。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大局已定之時,楊貴妃得知楊國忠獲罪,心急如焚,立刻前往興慶宮向唐玄宗求情。
“陛下,國忠雖犯下大錯,但念在他多年為朝廷效力的份上,還請陛下從輕發落。”楊貴妃淚流滿面,楚楚可憐。
唐玄宗看著楊貴妃,面露猶豫之色。楊貴妃在他心中地位特殊,他著實有些不忍心拒絕楊貴妃的請求。
此時,李玄得知楊貴妃進宮求情的消息,急忙趕到興慶宮。他深知若楊貴妃求情成功,楊國忠極有可能死灰復燃,大唐將再次陷入危機。
“父皇,楊國忠陰謀篡權,意圖起兵造反,此等大逆不道之罪,絕不能輕饒。若放過楊國忠,大唐江山社稷將永無寧日。”李玄跪地奏道。
楊貴妃看向李玄,怒目而視:“昭王,國忠乃我兄長,你為何苦苦相逼,非要置他于死地?”
李玄正色道:“貴妃娘娘,非我李玄苦苦相逼,實是楊國忠罪行滔天,為了大唐萬千百姓,為了祖宗基業,他罪不可赦。”
唐玄宗沉思良久,長嘆一聲:“愛妃,李玄所言極是。楊國忠犯下如此重罪,若不懲處,難以服眾,也無法向天下交代。朕不能因私情而廢國法。”
楊貴妃見唐玄宗心意已決,知道再求情也無濟于事,只得掩面哭泣。
最終,楊國忠及其黨羽被依法處斬。經此一役,楊國忠的陰謀徹底破產,李玄等人成功化解了一場可能引發大唐內亂的巨大危機。
但李玄清楚,大唐的局勢依舊嚴峻。經楊國忠之亂,朝堂人心惶惶,地方節度使勢力依舊強大。他決心協助唐玄宗整頓朝堂,加強對地方的管控,努力讓大唐重回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