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九江改編(大章)

  • 鐵血明皇
  • 大力樂
  • 3255字
  • 2025-05-03 12:53:01

左良玉投降的36萬軍隊,以馬進忠、王允成、盧鼎拒等棄暗投明的高級將領的十萬人,加起來一共有接近五十萬人。

這五十萬人處理不好,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朱由崧對投降左軍比較仁慈,除了李國英、郝效忠等這一類主觀上喜歡屠城、劫掠的將領全部抓起來之外,其余普通士兵基本都沒有遭到朱由崧的清算,并且可以讓其自由決定去留。

不過還有條件,不能成組織的離開,而且還需要審查,原因很簡單,一些將領帶領一群士兵離開,沒有朝廷供給軍餉的情況下,要么落草為寇,要么投靠其他軍閥,甚至成為流寇,荼毒百姓。

投降五十萬左軍,其實愿意離開的不到三萬人,明末是大亂世,這些人絕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無家可歸,有親人的早就把親人一起帶上,成為隨軍家眷。

神州大地北方已經(jīng)被建虜占據(jù),西北流寇和建虜交戰(zhàn)正酣,相對而言,南方反而還算安穩(wěn),因此,絕大多數(shù)都愿意留下。

朱由崧把這四十多萬人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

朱由崧并沒有接受其他武將的建議,吸納一些青壯進入榮耀軍,現(xiàn)在榮耀軍只有三萬,人數(shù)還是太少了,投降的左軍青壯就有十幾萬。

直接吸納可以瞬間擴充到十萬,但是朱由崧依舊堅持從招募農(nóng)家子弟,而且不會一次性擴編太多。

朱由崧為什么鐘愛農(nóng)家子弟兵,那是兩千年的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集體作戰(zhàn)能力最強就是身家清白的農(nóng)家子弟,沒有之一。

唐朝初期府兵制就證明了這一點,府兵制主要兵源就是關中農(nóng)家子弟,朝廷給以100畝免稅土地,關中漢子一邊邊種麥子,一邊邊磨刀。

打仗時候,自備武器干糧,戰(zhàn)利品歸個人,朝廷只要疆土,這種股份制的分紅讓唐朝前期瘋狂開疆拓土,所向披靡。

蘇定方帶領這群農(nóng)家子弟輕松暴打西突厥,農(nóng)家子弟一個個恨不得首先沖入突厥帳篷搶奪金銀,畢竟自家鋤頭耕牛還壓在當鋪。

滅高句麗的過程中,直接把敵將首級掛在腰間繼續(xù)追擊敵人,讓高句麗皇帝傻眼了,如何能夠做到一邊打仗,一邊掛念家里麥子是否成熟,農(nóng)忙人手夠不夠。

后來安史之亂時,府兵制已經(jīng)崩潰,朝廷花重金訓練的職業(yè)軍人——神策軍,除了吃空餉積極之外,戰(zhàn)斗力還不行,后來郭子儀為了鼓勵軍隊沖鋒陷陣,東拼西湊勉強湊齊敢死隊的賞銀。

府兵制的崩潰原因很多,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王朝周期律,皇權和依附在上面的勢力就像癌癥,吸食整個帝國的營養(yǎng),直至死亡。

府兵制的基礎是大量免稅農(nóng)田作為農(nóng)家子弟的本金,這一點在王朝初期人少地多,很容易實現(xiàn),但是一百多年后,依附在皇權的勢力會把土地也占為己有。

這些癌癥可不管農(nóng)家子弟有沒有本金,也不管農(nóng)家子弟能否吃飽飯,甚至府兵制崩不崩潰都不在意,這就導致了沒有足夠土地來維持這套府兵制。

古人有云“天下財富共一石,權貴獨占12斗,百姓倒欠2斗”,就能夠從這句話看出沒有制約的皇權會無序的擴張,不斷搶奪百姓生存資源。

最后只有一種結果,推倒重來,輪回開啟!因為皇權無限制擴張下去,恐怕天下財富一石,權貴獨占100,百姓倒欠90斗。

當然,不可能欠那么多,因為冷兵器時代,欠5斗,基尼系數(shù)就已經(jīng)達到恐怖的數(shù)值,輪回已經(jīng)開啟中!

府兵制為什么只能在唐初有效建立,到了中期全面崩潰根本原因。也是所有王朝初期的很多好政策,到了中期就會失效。

皇權之下,任何政策,那怕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隨著時間推移,最終都會被玩壞,成為盤剝百姓的苛政。

根本原因就是無限制的權利具有天然的擴張屬性!這種擴張是無序且不可逆!好比熵增定律,最終走向滅亡,然后重啟,開啟新一輪熵增!

無獨有偶,那支戰(zhàn)斗意志超過第三帝國骷髏師的軍隊,能夠承受超過恐怖90%的傷亡的神話軍隊,也是農(nóng)家子弟兵。

脫下軍裝,他們就是在田地里面辛苦勞作的農(nóng)家漢子,臉上還有憨厚質(zhì)樸的笑容。

穿上軍裝,就是死戰(zhàn)不退的鋼鐵雄師。

前有農(nóng)家子弟打出了一個天下無敵的盛唐,后有農(nóng)家子弟海外威震世界。

反觀唐朝之后的宋朝,因為商業(yè)發(fā)達,朝廷有錢,實行募兵制,朝廷發(fā)工資,也就是職業(yè)軍人,算是有編制吃皇糧的公家人。

饒是有百萬禁軍又如何?饒是裝備齊全有如何?最終還不是被金軍、西夏吊打,還發(fā)生世界級笑話——靖康之恥!

左良玉從武昌順江而下,打到九江,這一帶幾百公里都被兵禍波及,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留下大片肥沃的荒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崧組建了屯田兵和地方守軍兩大兵種。

地方守軍條件有兩個,第一自愿。第二青壯。

朱由崧一貫堅持的精兵路線,軍隊不在于多,在于精。

需要是能戰(zhàn)之兵,敢戰(zhàn)之兵,而不是和建虜交戰(zhàn),一沖擊潰,掩殺十幾里那種清粥寡兵。

專業(yè)的事情就需要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訓練和農(nóng)活完全分開,守備部隊不需要農(nóng)時為民,閑時為兵,而是執(zhí)行嚴格訓練和軍紀。

朝廷也會按月?lián)芨娥A銀和糧草,軍餉按照每月1.5兩標準。

隨軍家眷也不再隨軍,除了參將以上家眷需要進京之外,其余就地安排屯田,淘汰下來老弱也歸入此列。

這些隨軍家眷和老弱就留下來組成屯田兵,分給土地,負責屯田,不需要訓練,也不需要對外作戰(zhàn),只需要按照朝廷的要求種植糧食,并且按照十抽五的比例納糧。

屯田兵看上去和朱元璋初期的衛(wèi)所制差不多,實際上完全不一樣。

首先,土地屬于朱由崧。其次,不需要承擔任何軍事訓練和作戰(zhàn)。最后,就是按比例納糧,并不需要納稅和服徭役。

屯田兵名義上是兵,實際上卻是朱由崧的佃戶。

朱由崧這一波操作,把荒蕪的土地私有化,不需要委派地方官收稅,不經(jīng)過戶部,直接進入朱由崧的內(nèi)堂。

“陛下,設置屯田兵圈地,老臣認為不妥,這可是與民爭利啊,萬一這些躲避兵禍的百姓回來了,看到自己的田畝被征用,他們該怎么辦?”隨軍文官高弘圖向朱由崧建議道。

高弘圖是東林黨的核心人物,也是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官至戶部尚書,正二品。

換成以前,高弘圖絕對不會這么溫和的建議,而是直接開噴。

在高弘圖看來,這種行為和強盜無異,而且納稅還不進入戶部,反而進入內(nèi)堂,這個內(nèi)堂就是皇帝的私人腰包。

隨軍這一段時間,走出繁華安定的京都,看到天下黎明百姓皆苦,兵災不斷,人命如草芥,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良田荒蕪,完全就是一幅地獄景象。

這讓高弘圖有些懷疑自己讀的這幾十年圣賢書,為天下開太平,卻開出了一個地獄。

眼前這個名聲不太好的皇帝,卻用力排眾議,親征左軍,結束了這場兵災,讓富庶的長江流域再次太平起來。

“高愛卿,你聽過桑弘羊三問吧?”朱由崧反問道。

“老臣當然聽過?!?

桑弘揚三問,幾乎是所有秦制王朝無解的難題,在朱由崧看來,叫無解的規(guī)律更確切。

這三問的背景是漢武帝一生征戰(zhàn),國庫消耗一空,為了充盈國庫,漢武帝進行了鹽鐵專營,就是民間不能私自販鹽賣鐵,只有朝廷可以。

古代鹽鐵是剛需,關乎每一個人。鹽鐵專營之后,鹽和鐵價格暴漲幾倍,甚至十幾倍,朝廷賺的盆滿缽滿,彌補了戰(zhàn)爭帶來的消耗。

當然除了鹽鐵專營之外,還有強買糧食儲備國庫,以及形成朝廷壟斷專營之上的特權經(jīng)濟,也就是少部分人的狂歡。

強勢的漢武帝駕崩之后,朝廷開展一場是否繼續(xù)鹽鐵等物資專營的辯論。

天下讀書人認為鹽鐵專業(yè)是與民爭利,應該廢除朝廷壟斷,讓全民參與,全民競爭,這樣就可以降低鹽鐵這個剛需品的價格,讓百姓得到實惠。

桑弘揚沒有直接反駁,反而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帝國運轉(zhuǎn)需要錢,單靠農(nóng)業(yè)稅不夠,如果沒有朝廷專營,錢不夠怎么辦?

第二,國庫沒有儲備,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和災荒,如何應對?

第三,朝廷沒有控制這個專營,地方藩鎮(zhèn)強大起來,朝廷如何應對?

這個三問,幾乎問倒了帝制下的所有精英,歷朝歷代,都沒辦法解決。

遠的不說,就是朱由崧現(xiàn)在的大明,朝廷已經(jīng)缺錢缺了幾十年,有些地方欠餉欠了十幾年,大明的崩潰,很大程度的是財政的崩潰。

漢武帝開啟專營的先例之后,歷朝歷代紛紛效仿,專營的商品也不一樣,不過都是剛需,一些朝代取消專營鐵,一些朝代增加酒和茶。

不過鹽卻是所有朝代一直沒有取消。

“現(xiàn)在大明遇到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朱由崧說道。

聞言,高弘圖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

“愛卿可知,歷朝歷代都搞專營,可是到了最后,還是沒錢?”

大明也是搞專營,但是到了后期,連發(fā)軍餉的錢都沒有。

不僅是高弘圖不明白,在場的文官武將也不會明白,朱由崧繼續(xù)解答道:

“朝廷專營的確可以充盈國庫,同時也會形成特定的利益集團,這些集團會不斷地膨脹,專營的利益大多數(shù)都被這些權貴集團吸走,最終能夠流進國庫的越來越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棋牌| 磴口县| 莆田市| 八宿县| 建瓯市| 万山特区| 达拉特旗| 田林县| 石林| 肃宁县| 文登市| 贡觉县| 洛南县| 桦南县| 吉安县| 渝中区| 中宁县| 汽车| 龙胜| 裕民县| 宽甸| 米易县| 镇赉县| 邯郸市| 和政县| 边坝县| 灵山县| 栖霞市| 桦甸市| 探索| 茶陵县| 新昌县| 肃南| 华蓥市| 株洲市| 葵青区| 开平市| 盐津县| 九江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