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抵報(大章)

  • 鐵血明皇
  • 大力樂
  • 3529字
  • 2025-04-15 09:34:26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例行大朝會上,監察御史周海斜跨一步,聲音洪亮,一下子就壓下了議論之聲,眾人目光紛紛看向周海。

以前明朝的規矩,大朝會只有在重要決策公布或者節日才舉辦,不過朱由崧改了,每十天一次小朝會,一個月一次大朝會,當然特殊情況會增加。

“講!”朱由崧言簡意賅。

“陛下,微臣在督查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百姓對官文理解困難,甚至還包括一些讀書人,微臣建議,朝廷以后下達官文,可用白話文!”

標點符號在清末引進華夏,在此之前,文章基本沒有標點符號,都是拉通寫完,即使一些文章有雙劃線的符號斷章,但是都不普及。

加上文言文拗口,普通老百姓大多數都是白丁,根本無法理解。

周海以前是翰林院的候補,因為身家清白,被朱由崧轉正,而且一轉正就是四品的督察御史,這讓寒門出生的周海,光宗耀祖,感激涕零,跪謝皇恩浩蕩。

自然成為朱由崧的工具人,這建議背后推手自然就是皇帝朱由崧。

“都用白文,成何體統!”一個禮部員外郎直接反對。

“臣附議,用白文置朝廷威嚴何在?”

“周海學術不精,有辱斯文,臣建議廢除周海督查御史一職。”

,,,,,,

周海就像捅了馬蜂窩,一下就遭到不少朝臣的反對。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大明,想要推行白話文的阻力是非常之大,畢竟不少讀書人以他們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一個能讀懂文言文,一個不能。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句話,用文言文講出來,感覺高大上,讓人聽的似懂非懂,云里霧里。

“咳咳!”朱由崧輕咳兩聲,有些吵鬧的朝堂立刻變得安靜。

現在的朱由崧已經不是以前的朱由崧,經過一系列抓權和雷霆手段,讓眾大臣非常敬畏。

“李愛卿,你作為左都御史,有什么意見?”朱由崧看向李興吉問道。

李興吉現在已經是左都御史,都察院一把手,正二品,是朱由崧一手提拔,算是皇帝身前紅人,他的意見大概率代表皇帝,因此,眾臣的目光紛紛看向李興吉。

“陛下,臣以為推行白文有助于教化百姓,讓百姓感激于陛下的皇恩浩蕩!”

作為皇帝的紅人,左都御史李興吉自然知道皇帝的想法,立刻贊同,只要皇帝的意思,他都會舉雙手雙腳同意,就算皇帝錯誤的決策也會。

畢竟這一切,都是皇帝給的!皇帝也是他目前最大的依靠!

要是沒有皇帝的支持,沒有任何根基的他根本做不了都察院一把手。

能當官的沒有蠢人,只有壞人,都是聰明人,聽到左都御史表態,立刻會意。

“陛下,臣認為左都御史李大人所言甚是!”

“臣,附議!”

“臣,附議!”

“如果先帝早些推行白文教化百姓,就不會有流寇!”

“不思教化,才會成為流寇!”

,,,,,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響起不少認同的聲音,為了贊同推行白文,理由千奇百怪,越說越離譜,甚至扯到了流寇。

左都御史一個表態,立刻就讓朝堂的風向一變,原本還想反對的人,也開始掂量起來。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朱由崧前一段時間的大換血,用人只用聽話,忠心!

看到皇帝可以隨意掌控朝廷,站在文官前列的馬士英本想說些什么,最終還是閉嘴了,這一刻,他有種無力感,感覺自己老了。

不僅是馬士英,那些朝廷核心大臣也靜靜觀看,不敢輕易入局。

就在朝堂一片無腦支持推行白話文時,禮部侍郎張煌言上前一步啟奏道:“陛下,萬不可推行白話文,雅文承載我華夏幾千年精華,而且天下廣大學子都以此為標準,一旦廢除恐怕引起天下讀書人不滿,白話文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印刷成本太高,,,,,”

張煌言說了一大堆理由,主要有五大點,一是文言文一直是官方書面語言,具有很高權威性。

第二科舉必須用文言文書寫,導致天下讀書人從小就學,現在忽然廢除,等于得罪天下讀書人。

第三文言文大多數時候很精煉,一句話涵蓋很多意思,可以節約印刷成本。

第四文言文是精英階層使用,已經成為一種象征。

第五古代交通不便,白話文受地域影響很大,很難統一,而文言文則不同,因為天下讀書人都是同樣教材——八股文,所以文言文是統一語言。

隨著禮部侍郎張煌言開口,說的頭頭是道,原本一些猶豫的官員也上前一步,準備發出反對的理由。

看到朝堂又要爭吵起來,朱由崧連忙開口說道:“各位愛卿都說的有道理,認為目前全面推廣白話文還有些尚早!也不合時宜!”

此言一出,不少人略微松了一口氣,生怕皇帝強行推廣。

不過一些大臣心中卻又生出了其他想法,原來乾綱獨斷的皇帝也怕眾口鑠金。

李興吉這些堅定的聽話黨卻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皇帝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怎么會自己反對自己的意見。

“不過左都御史說的很有道理,推行白話文可以教化百姓!”

朱由崧后面這一句補充,頓時又讓朝堂眾大臣面面相覷起來,越來越摸不透陛下的套路了。

“朕決定采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朕決定由內堂出資,興辦皇明報紙,借用抵報的驛站送往全國。并且每年向戶部補貼十萬兩白銀!”

明朝的抵報屬于半官方性質,類似于現在報紙,通過驛站傳送,不過受眾主要是官員。

朱由崧這話一出,整個朝堂都響起議論之聲。

“內堂出資!”

“還要補貼戶部!”

“如果是這樣,也可以試一下推廣白話文!”

,,,,,,,

聽到內堂出資,戶部尚書張有譽松了一口氣,在聽到每年還有十萬白銀的補貼,頓時,整個人都精神了,潛移默化開始支持興辦報紙。

這次朝堂的議論已經偏向于同意,反對之聲幾乎沒有,就算想反對也找不到理由,皇帝自己出錢,還不白用驛站,最關鍵是報紙并不是大件物品,也不是重物,傳送抵報就可以順便帶上。

其實只要朱由崧說內堂出資,每年十萬補貼戶部,其實就可以通過,但是朱由崧為什么要專門拿到大朝會上討論,而且一開始還說讓朝廷來主辦。

目的就是堵住以后的悠悠之口,報紙一旦推廣,有了受眾,就可以打廣告,這部分收入是非常可觀,最重要是輿論導向和控制。

誰掌握了報紙,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看到這些利益之后,一些人就會說皇帝與民爭利,反正什么樣的借口都會有。

朱由崧想要掌握報紙,除了控制輿論之外,更重要是為了以后,為以后的皇家和現在為大明戰斗的功臣留一條體面的路。

“三品以上官員留下,其他可以退朝!”敲定報紙的事情后,朱由崧突然宣布道。

今天是大朝會,京城附近官員都參加,甚至一些九品官員也都來了,不過只能占殿外,純屬打醬油角色。

隨著一個個宦官把皇帝的話傳達下去,三品以下的官員在三拜九叩之后紛紛離開。

三品以上的官員基本都在大殿,不一會兒,整個大殿空蕩蕩,就剩下不到三十人。

明朝最高級別的職務就是六部尚書,正二品,高于正二品的就沒有職務,比如像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雖然是正一品,不過屬于虛職,是象征性職位,更多是表彰功績和身份。

留下的這小幾十人,基本就是大明官場的核心,隨便一個拿出去都是封疆大吏。

這些大員都是人精,雖不知道皇帝為什么突然要留下他們,不過一個個卻淡定自若。

朱由崧掃視了一眼眾人,清了清嗓子才緩緩開口說道:“今天朕還要透露一個最新的情報!”

“朕昨天剛接到錦衣衛同知林峰從北方傳來的情報,為了讓我大明內耗和混亂起來,建虜計劃讓細作假扮太子南下!為建虜日后大軍南下提前鋪平道路!”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響起了嗡嗡之聲。

朱由崧提拔林峰為錦衣衛同知,予便宜行事之權,前往北方組建情報網絡,這一點已經不是新鮮事,不少大臣都知道。

不過這消息并不是林峰傳遞回來,而是朱由崧憑借先知先覺,提前打一針預防針。

按照歷史的軌跡,應該再過一兩個月,就會有一名自稱是朱慈烺的年輕人將會忽然出現在南明。

經過也很簡單,鴻臚寺少卿高夢琪的一個仆人穆虎在山東遇到一個氣度不凡的少年,自稱是朱慈烺。

穆虎將其帶回南京,高夢琪知道后秘密將其送往杭州,準備確認之后匯報給朱由崧,不過假太子卻不知有意還是無意,非常招搖,很快就被人知道他是太子。

最終還沒有調查清楚,太子南歸的消息都傳遍了朝野,朱由崧只能派人將其接回宮中。

南明真假太子案是南明非常重大事件,只不過接踵而至的左良玉的清君側和建虜南下,掩蓋了真假太子案的重大影響力。

這件事情對南明造成很大的混亂,讓新登基不久的朱由崧非常被動,雖然后來經過多次辨別發現是假太子,不過東林黨和一些心懷不軌之人,借此炒作,讓剛成立的南明就陷入內耗。

不僅如此,沒有任何信息渠道的老百姓,根本無法辨別,不少人都認為朱由崧貪圖皇位,誣陷太子。

“建虜真是歹毒,居然派細作假扮太子!”

“幸虧林大人識破了建虜的奸計,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林大人真是我大明一員福將!”

,,,,,,,

一時之間,整個朝廷都是咒罵建虜的陰狠和對林峰的夸獎。

馬鑾聽到這些議論聲,臉色陰沉,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卻管不了自家事,什么消息基本都是最后才知道。

站在首位的內閣首輔馬士英看了看不遠處的兒子馬鑾,輕輕的搖了搖頭。

“朕本不想透露這件事,不過你們都是朕最信任的股肱之臣,還請愛卿先不要聲張!”

朱由崧的想法很簡單,現在南明的一切都要服從于打敗建虜這個總目標,真假太子會造成南明的內耗,朱由崧干脆就用最簡單的方式把這件事情解決掉。

等到假太子來到,朱由崧會給他一個驚喜!順便可以借題發揮,達到自己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坪县| 万全县| 徐汇区| 什邡市| 兖州市| 郑州市| 界首市| 迁西县| 阿拉尔市| 大洼县| 巴林右旗| 西华县| 尉氏县| 南京市| 石楼县| 江城| 昆明市| 灵寿县| 花莲县| 东乌| 秭归县| 柘城县| 安国市| 湖北省| 武清区| 镶黄旗| 桃源县| 柏乡县| 丹江口市| 昌图县| 江山市| 荃湾区| 五大连池市| 太保市| 睢宁县| 高唐县| 桓仁| 姜堰市| 涡阳县| 辉县市|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