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兵仗局
- 鐵血明皇
- 大力樂
- 3408字
- 2025-04-11 09:03:18
不一會兒功夫,上百名年齡不一的工匠聚集在朱由崧身邊,看著攤在桌上的宣紙。
“畫的是什么?”一個年齡約莫二十多歲青年工匠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是游標卡尺!”朱由崧一邊用一根小竹棍指著宣紙上的簡單勾勒出來的游標卡尺簡圖,一邊詳細的介紹道:“這個長的叫主尺,這個可以移動的叫游標尺,,,,,,”
“可以測量長度、外徑、內徑、深度,基本滿足任何測量!”
其實華夏人非常聰明,后世科學家通過智商測試表明,華夏人智商排在世界第一梯隊,其實類似于游標卡尺的東西,華夏很早以前就出現過類似結構的測量工具,但是后來就沒有傳承下來。
原因很多,比如每一次王朝更替,就是一場地獄模式,人口減半都是常事,這些技術往往隨著工匠意外死亡而失傳。
但是最主要原因是秦制確立了士農工商的等級,加之后來的漢武帝罷黜百家,導致整個兩千年歷史無法形成物理、數學、化學這些系統性的學科產生,所有讀書人都在學習君臣之道,或者直白一點說,學習馭人之術。
文字是一切的傳承,讀書人都在研究馭人之術,還有誰管其他學科的傳承,甚至很多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卻天賦極佳的工匠,創造出來的東西,感悟的心得,無法傳承下來。
就連魯班也是先秦之人,距離秦朝建立還有差不多三百多年,距離漢武帝罷黜百家差不多四百年。
一個老公匠一拍大腿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甚妙!”雷陽也忍不住感慨道。
法國數學家發明的游標卡尺構造非常簡單,原理也簡單,有經驗的老工匠一看就懂。
很多時候,技術就是一層紙,在沒有捅破之前,根本想不到,一旦捅破,宛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
華夏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勤勞的,以這些人心靈手巧,知道原理后想要仿造易如反掌。
近代華夏科技全面落后于西方,很多人都認為是滿清閉關鎖國造成,其實一個很難讓人接受的事實,其實長久的秦制已經限制了民族的創新力,讓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是思想方面停滯不前。
尤其是秦制的利出一孔,完全剝奪了民間的活力,導致兩個極端,底層槽里無食豬拱豬,上層分贓不均狗咬狗。
歐洲文藝復興之后,已經為工業革命奠定了思想和制度基礎。
滿清全面落后西方閉關鎖國是一方面原因,不過閉關鎖國并非滿清專利,而是明朝建國就開始閉關鎖國,只不過程度不一樣。
最主要原因還是建虜征服華夏之后,圈禁漢地十八省,猶如一個牢籠。
建虜征服天下之后,歷代皇帝都積極主動了解世界,從圓明園就可以看出來,康熙很早就知道西方槍、炮。鐘表、望遠鏡、機械運行原理,甚至天文。
建虜怕民間學習,把這些都定義為奇技淫巧。
除了技術上限制之外,思想也是,就連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被誅九族。
建虜時期,華夏識字率最低,歷朝歷代之最。
滿清統治兩百多年唯一好處,就是讓后人沒有一個懷戀帝制,對帝制深惡痛絕。
其他國家,皇帝被推翻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有人懷戀,就像末代沙皇被推翻幾十年后,依舊有不少勢力想要恢復帝制,懷戀帝制,為其招魂。
一些國家,雖然皇帝被推翻,沒有實權,但是還能夠保留皇帝稱號。
反觀華夏,沒有人會懷戀!甚至保留都不行!深入骨髓的反對!因為這東西比翔還讓人惡心!
朱元璋建立明朝就開始限制民間海外貿易,僅允許官方朝貢貿易。
朱棣雖然推動了鄭和下西洋,但是依舊堅持朱元璋的海禁,限制民間海外貿易。
嘉靖時期,更是嚴格執行海禁,完全禁止民間海外貿易,官方也幾乎不再出海。
正因為實行如此嚴格的海禁,才誕生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大海盜汪直。
雖然到了隆慶帝因為財政原因,在一些地方放開海禁,也就是著名的隆慶開關,不過也僅僅只能在幾個官方港口貿易,而且只針對東南亞。
短暫的隆慶開關之后,接班的萬歷皇帝立刻又關閉海禁,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至于原因,估計應該和滿清差不多,因為這一時期,西方已經開啟大航海,開始在東南亞一帶殖民,自然和明朝有了接觸。
有了接觸就會有了解,這一時期的西方已經完成了文藝復興,也就是經過思想解放浪潮,西方不少國家已經實行大憲章,甚至一些國家把國王送上了斷頭臺,整個國家不需要國王,百姓日子卻越來越好。
一個國家不需要皇帝也能運轉,而且還運轉的更好,這不和華夏的“國不可一日無君”產生直接沖突,在明帝國看來這就是極端思想,萬不可在民間傳播,恐天下大亂。
滿清入關之后,不僅全盤繼承了明朝空前集權帝制,當然也繼承了明朝的海禁。
在全盤繼承的基礎上,還進行了更加喪心病狂的打補丁,最終成為一個打滿補丁的怪物。
就算不是滿清,換一個朝代,大概率會全盤繼承明朝的帝制,因為朱元璋把秦制做的太有利于帝王了,任何帝王都無法拒絕。
只要繼承明朝的帝制和閉關鎖國,大概率又是一個王朝輪回,基本停滯不前。
在滿清以前,大家感覺沒有落后,主要原因是西方工業革命正在醞釀,并沒有爆發,生產力自然不可能井噴。
如果沒有被稱為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爭,讓華夏睜眼看世界,恐怕一直在輪回。
皇權治世的社會是沒創造力,或者說創造力極其低下,但是仿造力卻非常強大,畢竟不缺聰明人,只要點破,以皇權集中力量的手段立刻就可以復制,甚至在復制的基礎上增加新功能。
秦朝的馬車和滿清的幾乎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兩者已經相距兩千年!
細思極恐?。。?!
朱明和紅夷的區別!
一個禁錮思想沒有創造力,卻可以如臂使指的掌控整個社會!
一個擁有天馬行空的思想,卻沒有集中力量的效率!
現在的朱由崧就是最大的創造力,他的腦海里面有無數的新東西,無論在科技、農業、水利,甚至一些對基礎科學要求很低的化工都可以在大明實現。
這就是為什么朱元璋、李世民來到南明也無力回天,唯有現在的朱由崧。
朱由崧解釋了游標卡尺,畫了一副長槍的模型。
“這是槍怎么沒有火繩?”一個年輕匠人問道。
“這是火石槍!”一個老工匠有些驚訝的說道。
朱由崧點了點頭,對著老工匠說道:“它還有一種名字叫燧發槍!”
燧發槍比起火繩槍來說優勢太大了,火繩槍時代游牧民族憑借騎射還能夠一較高下,平分秋色!
到了燧發槍時代基本就可以碾壓游牧民族,至于加特林時代,那就只能能歌善舞,比的資格都沒有了。
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經常發現在工業革命以前,描寫游牧民族都是能征善戰,彪悍勇猛。工業革命以后,基本都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以現在大明的基礎科學,即使朱由崧擁有制造加特林所有圖紙和工藝,都不可能制造出加特林。不過燧發槍完全可以!
燧發槍很早之前就有雛形,早在朱棣時代就有了,沒有在火繩槍之前推廣的原因就是需要好的鋼材制造彈簧鋼片,如果用普通碳鋼作彈簧片,用幾十次就會疲勞,無法完整彈性形變。
很多人動不動說古代寶刀削鐵如泥,你去菜市場買一把剔骨刀,拿到古代去,任何寶刀在這把剔骨刀面前都得跪,估計就是天下第一神兵!
原因很簡單,煉鋼技術!
崇禎時期的畢懋康就著作了《軍器圖說》,里面就有燧發槍制造過程,當時畢懋康就想讓大明士兵換裝燧發槍,可惜除了沒錢之外,那就是煉鋼技術還達不到標準。
可惜的是畢懋康剛好去逝,不然朱由崧一定讓畢懋康來負責兵仗局。
“火石,是燧發槍雖好,但是啞火率太高了!需要上好精鋼才能彌補!”雷陽小心說道
“朕已經通知工部,就這幾天給你們送來適合打造燧發槍的精鋼!”
現在的南明,能夠達到制作彈簧片的鋼材是有的,不過數量非常稀少。
魂穿之前,可是211重本理工,以前專業就是機械和材料學,當過工藝員,正好排上用場。
解決辦法很簡單——高爐煉鋼!
只需要輕微改進一下工藝,就可以讓工部得到上好精鋼,甚至不用朱由崧親自去指導,只需要把建議告訴工部負責之人。
從現在這個時間段來看,明朝的冶鐵技術還是很強,處于世界第一梯隊。
“真的?”雷陽有些激動,原本的瞇瞇眼一下子睜的老大。
在古代冶鐵可是戰略資源,評定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無論是打仗,還是生產,甚至經濟,都需要冶鐵。
鹽鐵專營可不是鬧著玩,就像你現在私自販賣香煙試一試。
“大膽!居然敢質疑圣上!”看到雷陽居然敢質疑皇帝,曾林面色一冷,用公鴨嗓音對準雷陽破嗓子一吼。
這一吼,嚇的眾人一個激靈,雷陽這才反應過來,臉色肉眼可見的蒼白下去。
曾林現在可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級別和權利比雷陽高了N個檔次,其他工匠也被這一吼,頓時清醒過來,眼前這個給他們侃侃而談的可是皇帝。
原本因為討論工藝技術有些活躍的氣氛,瞬間變得死氣沉沉。
“陛下,贖罪,奴婢該死!”雷陽不停地磕頭求饒。
“好了好了,起來吧!”
朱由崧擺了擺手,然后看向站在旁邊的曾林說道:“以后你別一驚一乍的行不?”
剛才朱由崧也被這一聲尖尖的公鴨嗓子嚇了一跳,有些無奈,竟然不由自主用后世語氣說道。
“奴婢,該死!驚擾陛下!”
雷陽剛一站起來,曾林又跪下了,這讓朱由崧有種想打人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