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吃完飯,我們班總會有個人把教室電腦打開放抖音。
至于這個人是誰,我不知道。
(所以,這個人是誰?)
由于一班管得嚴,班主任不讓看,所以他們班的人全往我們班擠,一百多號人烏泱泱地塞在教室里。
凳子是不夠坐的,所以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有兩個人坐一個凳子的,也有站著看的,還有后排的男生干脆直接坐在課桌上。
屏幕上播著搞笑視頻,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有人拍桌子,有人嗆得直咳嗽,手里的零食渣子掉了一地。
記得有一次刷到伍虎給萬潔求婚的視頻,全班突然安靜下來。不知道是誰先吸了吸鼻子,接著整個教室都是抽紙巾的聲音。
也許幸福大抵如此。
而下一個視頻,是個搞笑合集,大家又笑成一團,把剛才那點感動全沖散了。
當時的我覺得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好吧,現(xiàn)在的我也這樣認為)
我們班還有個“菜單”。
說是菜單,其實就是張皺巴巴的本子紙,上面用圓珠筆歪歪扭扭地寫著各種飯名:炒拉面、炒細面、炒米飯、油炸饃加菜......
這頁紙會在全班傳一圈,誰要吃什么就在后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最夸張的時候,一張紙上能擠三十多個訂單。
菜單上不僅有午餐還有早餐和晚餐,
像是班里自己開的“連鎖店”。
訂完飯,就是最刺激的環(huán)節(jié)——“釣飯”。
男生們會溜到宿舍樓后面,從窗口放下一根繩子。繩子晃晃悠悠地垂到一樓,外面小吃攤的老板早就等在下面,把打包好的飯一袋袋綁上去。宿舍里的人再慢慢往上拉,像釣魚一樣,所以我們管這叫“釣飯”。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的,大抵是別人告訴我的。
(這里當我沒說)
這活兒其實挺危險的,要是被值班老師抓到,輕則通報批評,重則停課回家。
但誰也擋不住一群餓瘋了的孩子。
飯釣上來之后,大家就在教室里分著吃。我和西瓜總是一起吃炒拉條,把塑料袋撕開鋪在課桌上,當臨時餐布。
面條油乎乎的,辣椒油滲進塑料袋的褶皺里,我們邊吃邊看抖音,笑得面條差點從鼻子里噴出來。
晚上宿舍又是另一番景象。
泡面的香味飄滿整個走廊,這個說“給我喝口湯”,那個說“給我留點渣”,一碗面能傳遍半個宿舍。
最絕的是火雞面,必須加“我的小魚”和“一葷一素”這兩包零食拌著吃。
“我的小魚”是種辣條,切成小魚形狀;“一葷一素”其實是類似于豆干的零食。
單獨吃一般,但是拌在火雞面是真的絕!
辣面配上豆干和甜辣的“小魚”味道簡直了,這是我們四個心照不宣的秘方。
現(xiàn)在想起來,那些味道其實算不上多特別。炒面就是普通的炒面,泡面也是超市里最常見的牌子。
但不知道為什么,畢業(yè)后再也沒吃過那么香的飯。
也許特別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群人擠在一起,偷偷摸摸、嘻嘻哈哈分享食物的那種感覺。
就像那根釣飯的繩子,搖搖晃晃的,卻把我們和那段最肆無忌憚的青春,牢牢地綁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