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凡例
一、本書收錄陸征祥與各方友朋往來書簡700余通,主要來源于比利時布魯日圣安德肋修道院所藏陸征祥檔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藏陸征祥致劉符誠手札,并增補中國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藏“顧維鈞檔案”中所存往來書信,以及《本篤會修士陸征祥最近言論集》、羅光著《臺北七年述往》等部分舊書刊中所收錄的陸征祥往來書信。末尾還附錄了陸征祥紀念其父陸云峰、其師許景澄以及徐光啟的部分文字。
二、陸征祥本人及其相關文獻資料存世數量相當不少,除公文檔案史料外,私人日記、與中外各方往來書信也頗為可觀。本書所收錄的往來書簡,僅為陸征祥與中國友朋間的通信,其中多為政治、外交及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尤以與其契弟劉符誠往來手札最多,一般宗教團體或教友的書信等則較少收入。
三、所收書簡按人系錄,以姓氏字母次序排列。一人多函者,不分往來,一律按時間順序編號排列,時間無法確定者置于最后。
四、書信中夾雜有外國人名、地名等,以頁下注方式標注譯文。原信中已標注譯文者均仍照錄。同一人名、地名,原函中前后譯文不同者,均保持原樣,望使用中注意。
五、書信中中文人名、地名的異寫亦保留原貌。
六、整理工作包括識別、句讀、校訂、補正等事項。標點根據古籍整理標點通例,結合現行新的標點用法。原文闕失或未能識別者以“□”表示(確知缺幾字者,以相應個數“□”表示;不確知缺幾字者,用若干“□”表示,同時頁下注明)。[]內為原錯別字今修訂者。【】內為原脫漏字今增補者。
七、原件中有一些字的寫法與今天通用者不一致,如伸(申)、念(廿)、流(瀏)覽、購致(置)、措詞(辭)、冒(貿)然,等等,為呈現史料原貌,均予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