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古巴綠色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作者名: 楊晶本章字數: 1006字更新時間: 2025-04-08 19:47:29
一 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物質材料的生產過程中,人們不僅要與自然發生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會產生。他們充分揭示了勞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1]馬克思用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勞動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基本特征。人并不像動物一樣完全依附自然,相反,通過勞動的中間紐帶,人改變自然,使自然適應人類的需要。馬克思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肯定了人的能動的創造者地位。他認為:“在勞動過程中,人的活動借助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2]從馬克思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也體現在人自身作為一個自然在勞動中獲得改變的對立統一。“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作為有用勞動,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3]人類很可能會破壞自然,以實現對價值的追逐。“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那個年代,最先進的工業國家降服自然力的直接結果是,一個小孩所生產的東西,比以前的100個成年人生產的還要多。在此情形下,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4]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生產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如何正確地看待和理解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是改造自然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關于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另一個重要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與自然關系的進一步延伸。馬克思認為,如果一個人離開自然,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失去其物質基礎;只有當人們之間產生某種關系時,他們才能順利地使用和改造自然。可以說,人與自然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通過人與自然來實現其具體的價值的。資本主義社會打破了數千年來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它通過科學和技術控制自然,將自然轉化為自己的財產,并服從人類的需要。資本主義社會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無疑加劇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導致全球生態危機發生。只有順應自然,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